当出海进入「品牌力」阶段,谁在助力中国户外品牌?
一、全球户外市场井喷,品牌迎来“黄金窗口”
近年来,全球户外运动热潮持续升温。徒步、骑行、露营等传统项目与城市运动融合,形成兼具健康、社交与潮流属性的新生活方式。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未来十年户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7%,其中露营与徒步细分赛道增速高达6.4%。与此同时,2027年全球户外电商用户预计突破17.5亿,轻量化、智能化、环保可持续产品成为主流需求。
环球鞋网观点: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与设计迭代优势,为品牌出海提供了“硬实力”基础。但若仅依赖成本优势,将难以应对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品牌需从“代工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以差异化产品抢占心智高地。

图源/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二、案例拆解:品牌的“出海方法论”
1. Heybike:欧洲市场的“场景化破局”
痛点洞察:欧洲用户对电动自行车需求不仅限于通勤,更关注便携性(适配地铁/小空间)、智能化(数字交互)与长续航(短途旅行)。
本土化策略:产品设计融合欧洲城市文化,如符合欧盟法规的脚踏辅助动力系统、适配窄街道的折叠车型。
成效:通过精准匹配场景需求,Heybike在德国、荷兰等市场实现复购率提升30%。
2. MEEPO:草根社区的“圈层营销”
北美年轻市场:以高性价比电动滑板降低体验门槛,通过Reddit、TikTok等平台构建用户社群,强化“极限运动文化”标签。
结果:用户自发生产UGC内容占比超60%,形成“品牌即社区”的强认同感。

图源/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环球鞋网观点:这两类路径的共同点在于——以用户需求为圆心,以文化共鸣为半径。品牌需摆脱“平移式出海”,转而深耕本土场景与圈层生态。

图源/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三、品牌力构建: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
海外消费者常将品牌归类为“高性价比工具”,而非“情感载体”。破解这一困局需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1、我是谁?——明确品牌定位(如Heybike是“城市轻出行解决方案商”);
2、为什么在这里?——链接当地文化(如MEEPO绑定北美街头文化);
3、与用户的关系?——通过社区运营建立长期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