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鞋业守护神
宣传先行,积极做好科普教育。制鞋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大多数中小型制鞋企业以手工制作为主,行业门槛低,即使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门外汉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掌握基本的制作手法及流程,但这却导制了很多制造一线的人员对鞋类制品的检测标准不甚了解,严重影响了成品鞋的质量。针对这一情况,研究院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宣传工作做在前头,向厂家进行科普宣传。在宣传中,他们把鞋类相关的检测标准、法律法规等制成图表,便于企业负责人及员工理解。同时,他们还在企业内部进行相关的讲授,使企业里每一名员工都能胜任宣传员的工作,把知识讲给别人,使得鞋类检测的相关知识得到了较好的普及运用。
跟踪指导,加强做好企业帮建。在对企业的质量跟踪指导中,研究院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上,而更注重在发现问题后帮助企业整改上。对于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院能够认真帮助企业查找发生问题的原因,免费提供检测标准及知识讲解,并尽可能的从实际出发帮助制定整改方案。在该院的指导帮助下,许多企业成功地改进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重新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真正的专家队伍,可以说是这所特殊学校里的又一个特色。研究院在积极服务企业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戚处长自豪地说:“真正的专家团队里,每一个人都是专家。”在2007年“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评选中,该院参与起草的行业标准QB/T1002-2005《皮鞋》喜获二等奖,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体现出“学校”优良的师资力量。
检测机构成了消费者之家
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研究院在积极热情地维护消费者维权的同时,还认真地记录了各种鞋类问题,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戚主任向记者介绍,以往消费者投诉的鞋类质量问题主要为断底、开胶,而现在此类投诉已大大减少,鞋类断底、开胶的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鞋类的卫生舒适性能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一般来讲,从材料到成品鞋,大约要历经几十道工序,在此期间,即使一个简单的环节出现问题,也很可能造成最后成品的不合格。
而一直以来消费者在对鞋类质量的识别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消费者认为鞋类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就是真皮与假皮,因此消费者渴求掌握辨认真皮的灵验方法。戚处长说:“由于现在合成革制造加工技术越来越先进,工艺越来越精湛,辨认真皮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有时,即使是专业检测人员也要借助高倍数放大镜观察皮革粒面的毛孔分布,才能辨认真假。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在选鞋时如何识别鞋子质量优劣?一是要看包装(鞋盒)是否精美正规,QB/T2673-2004《鞋类产品标识》标准中规定鞋盒上要清晰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成品鞋产地、产品名称(如羊皮胶粘女鞋)、帮面材料、鞋号、三包期限、采用标准(如皮鞋采用QB/T1002-2005)、颜色和货号,标注内容不完整或不真实的均属非正规包装;二是要看产品的整洁度及精细度,如针脚是否均匀,有无污渍、伤残等缺陷;三是要看产品的售后服务如何。只要这3点达标了,那么产品一般就不会有太大的质量问题。”
只有真正了解消费者需求,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2004年,研究院对我国8万人的脚型进行普查后发现,亚洲人的脚型与欧美人的脚型存在很大差别,进口鞋只有经过加工改造,人穿上才会更合脚。
- 上一篇:宁波拖鞋首次踏进鞋都意大利
- 下一篇:鞋履的流行文化具象与传承

- ABCKIDS新品丨知“篮”而上,开启球场荣耀时刻!
- 耐克发布为越野而生的全地形超级跑鞋ACG Ultrafly
- 安踏集团首次入选恒生ESG50指数
- FILA斐乐品牌:高端运动时尚驱动超预期增长
- 耐克发布全地形超级跑鞋
- 红蜻蜓kids小皮鞋一穿,站稳开学季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