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第三大皮革生产国——德国
德国的皮革工业在25个欧盟成员国中,属于领先国家,其生产、进口、出口等,尽管受进口浪潮的冲击,出现下降状况,但是其能以实力和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保持欧洲领先国家的地位。德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成品鞋展览会“GDS”,每年两次在杜赛尔多夫举办,给德国鞋出口提供了极方便的条件,从而使2004年德国的鞋出口量达到8.01亿双,较上年同期相比,尽管有10.9%%的下降,但是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情况属于好的。德国的制革工业属于该国皮革工业的重要支柱专业,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属于最强悍的。业内人都知道,德国制革工业的生产定位主要是汽车座套革和家具革,同时也兼顾生产高档次的鞋面革和皮制品革。由于产品档次高,而且属于有定向拳头产品,所以最近几年,德国制革工业的发展是成功的。
概况
德国的制革工业在欧盟地区属于重要行业之一,产品以汽车座套革和家具革为主,工业规模不是很大,截至2004年,有制革企业50家,雇工3500名,销售额6亿欧元;其中,70%%为汽车装具革,20%%为鞋面革,10%%为小件皮制品革、服装革等。出口量占其生产量的47%%,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国家。1.615亿平方英尺的年生产总量中,70%%为汽车座套革和家具革,20%%为鞋面革和皮革制品革,其余的10%%为服装革、马具革和高档底革。德国制革业在欧盟国家中属于有牢固竞争实力国家,排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属于欧洲第三大皮革生产国。
当前,德国制革业家具革受到外来产品的冲击。来自南美地区价格低廉的家具革对德国市场的冲击最大。
其次是环境法规日趋严格,化学产品性能标准要求苛刻。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出台的有关皮革化工的新政策,给德国制革和化工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和诸多问题,如化工产品的性能标准要求苛刻;化料供应商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停止生产需求量小的产品;新化工产品的开发需要冒来自质量、环保和标准等多种限制的风险等。高新技术是德国皮革业发展的强项
尽管,德国遇到诸如种种冲击、险境、困难,但是,德国的希望就寄托在高新技术领域。目前宇航和汽车制造工业的高科技含量技术已开始被用于制鞋和皮革机械设备的设计上了,如:鞋成型机生产厂家——KlochnerDesma将宇航工业的有限元素方法和5轴研磨技术直接引用在制鞋机械上;涂饰机械厂——Hornschuh研究生产的真空压花专利技术,可将非常复杂的图案丝毫不差地复制下来,其精确度比世界任何地方的技术都高。这一切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另外,德国还是化工强国,欧洲最大的化工工业生产区域集中在莱茵河畔,大批量的化工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世界各地。鞋业在萎缩
德国的制鞋行业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该国家的制鞋业,在劳动成本的日益增加、进口鞋的市场占有份额的不断增大在逐渐萎缩。分析得知,德国近年来制鞋工业生产状况每况愈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进口鞋对国内市场的强大冲击。德国每进口四双鞋,就有一双是“制造”。
德国的第二大鞋供应国是越南,德国每进口5双鞋,就有1双是越南产的鞋子。德国的意大利鞋进口量飞速下降,这让意大利心痛万分。遭受更大打击是德国的第二大鞋进口国家——西班牙,来自西班牙制鞋工业的信息透露,德国减少西班牙鞋的进口量的主要原因是,进口以和越南为代表的远东地区鞋数量飞速提高所致。
德国制鞋工业的鞋产量并不是很高,仅有3000万双而已,然而,德国却是世界十大鞋出口国家之一。2004年,德国的鞋出口量由2003年的7800万双猛增至9500万双,有高达22.1%%的增长幅度。这是二次出口帮了忙的。在德国出口的鞋中绝大多数属于二次出口!二次出口鞋的绝大多数是来自常驻欧盟地区的亚洲鞋分销商的进口鞋。
德国的鞋出口市场主要是奥地利和荷兰、法国,其次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