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对话“世界鞋王”
2005-10-07 17:16:53 来源:常州晚报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在最高峰时寻求二度攀升
——本报记者对话“世界鞋王”朱相桂
引言:在计划经济年代,常州生产的皮鞋和运动鞋,曾在全省赫赫有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常州的制鞋业日见衰败,至今鞋业市场上几乎找不到本土品牌的鞋影。与常州的制鞋业形成鲜明比照的是江苏森达集团,这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崛起的民营企业,目前已成就霸业。9月下旬,江苏城市晚报联盟在盐城市召开总编论坛,会议期间,森达掌门人盛邀江苏13家晚报的老总前往建湖森达集团一聚。本报记者借此机会结识“世界鞋王”朱相桂,并与之就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元化产业发展方向、经营管理团队建设、企业组织架构设置、CEO的价值观与行为等进行了对话。

人物介绍:朱相桂
朱相桂,共和国同龄人。28年前,他还是江苏盐城市建湖县的一个普通农民,1997年,他带领当地的7个农民兄弟在牛棚里办了一个皮鞋作坊。28年后的今天,这个作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个皮鞋生产企业。现任江苏森达集团董事长、总裁的朱相桂,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曾获首届杰出贡献企业家称号。
企业描述:森达集团
森达皮鞋已连续12年成为全国皮鞋产销冠军。目前森达集团拥有1个驰名商标、2个名牌产品和5个国家免检产品。森达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成为最具行业领导力的7个品牌之一。
近年来,森达相继涉足IT、物流、鞋材、热电、服饰、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基础、传统、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其经营管理团队由北大、清华博士群和美国、意大利、巴西专业人士构建而成,现列企业500强第185位,今年营收预计46亿元。
话题一:多元化是否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朱总,打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时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焦点话题。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一旦进入多元化发展的轨道后,由于组织效率的降低会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于那些单一经营或只生产上下游关联产品的企业集团,产业多元化的集团会往往发现他们的赢利能力变弱了。森达现在全线挺进基础、传统、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如何看待您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朱相桂:我们现在仍然坚持一业为主。在森达,一业为主的核心就是制鞋。目前鞋业仍占到森达60%以上的营销份额。并且与具有180年历史的国际非运动类第一皮鞋品牌CLARKS、全球童鞋第一品牌Naturino等结成了双向借道的战略联盟。就单一皮鞋产量来说,森达目前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对于产业多元化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寻找和研究“替代产业”。多元化的关键一是选好阳光产业,二是选好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并给予一定的期股。就目前来说,森达多元化产业的舵手,都是各新兴行业的权威人士,各项产业的推进速度也都在预期之内,还没有出现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话题二:企业的生命周期如何延长?
记者:就像地球上的生灵万物,任何一家企业从理论上说都必须经历发芽、生长、发展、成熟、衰退、死亡的过程。就拿世界500强企业来说,每年都有上榜下榜,每十年都有关门、倒闭。您的森达集团如何面对这个定律?
朱相桂:您提了一个我不愿回答,但却又是任何一个企业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拿制鞋业来说,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周期来看,我能保证在若干年内“红旗不倒”。但如果放眼长远,我不能指望传统的制鞋业能子承父业、孙承子业般千秋万代永续发展。我因此而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关于生命周期的“抛物线”理论,希望通过实践来求解“抛物线”理论的正确性。“抛物线”理论的核心有二:一是承认周期,二是希望企业在走向抛物线最高峰的时候,及时调整战略和思路,通过再造一条新抛物线的方法,让企业在最高峰时划出一条二度提升的轨迹。这也就是我在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时提到的寻找“替代产业”的概念。“替代产业”对于森达来说,利润的新增极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核心追求,我们现在做的,是培养、制造若干年后的领先优势。希望通过这样的再造,形成连续不断的上升型轨迹。森达目前在做的热电和生物工程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话题三:企业大了,如何避免“办社会”的矛盾?
记者: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森达,建湖县的经济发展在全省应该处于后进档次。我们来森达集团的路上,沿街看到很多森达“领衔”的小学、马路及各类公用设施。这让我联想到了以前国有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的办食堂、办学校、办医院、办体育等企业“办社会”现象。作为民营企业的森达集团,如何理解企业“办社会”的利弊?是一种自觉行为,还是一种迫就行为?
朱相桂:首先我们企业不赞成、也不会“办社会”。因为那是计划经济年代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方法,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走那条死路。至于挂名森达的各类学校,那是我们主动捐资创办的,一来企业有责任对社会进行回报,二来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本地人才,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是给森达一个好的人才储备库。当然,我们也适当投资修桥铺路,为的是改善乡亲们的生活质量。建湖人培养出了森达集团,森达集团永远会记住这种养育之恩的。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必须是森达的一种自愿行为。作为一家企业,森达没有必要也没有职能来“办社会”。说句过头点的话,在建湖县和盐城市,许多领导都知道我朱相桂的“犟脾气”,事实上也从来没有哪一级的领导和哪一个部门来为难过我。话说回来,企业的发展,也得益于这样的好环境。
话题四:做CEO,如何看待比你能力更强的人?
记者:听说你的企业里有大量的博导和外籍人士帮您打工,在很多的专业领域,这些人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可能远高于您这位CEO,您如何和他们相处。另外,作为森达的掌门人,每天肯定有很多要求同您见面,您如何选择接待对象?
朱相桂:过去,乡镇企业靠人海战术,现在不行了,农民军团是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过去我们的企业以社员为主,讲的是土话,是建湖话;后业,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到森达,讲的是普通话;现在,森达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讲的是汉语、英语、法语等世界语。我本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就像我到现在还只会讲一口建湖话一样,但我们企业有大量有思想、有学识的国内外专业人才。
人才超越自己怎么办?没关系呀,只要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就行,我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才打交道,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脑筋里的那点货,就是和人接触的过程中学到、积累下来的。我还是那句话,我本人以前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在办企业的这么多年里,大量的“外脑”,充实了我朱相桂的脑袋。所以,我每天只要挤得出时间,我会安排和各色各样的客人见面,这是我特殊的一个学习方法,你们这些文化人来,我特别想见,因为你们见多识广,能带给我大量的停息和许多新锐的观念。
在森达,我就是老板,在这里的博导,就是我的员工,我们有很融洽的劳资关系。我们森达有这么一句话:除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外,还用共同价值观留人。
话题五:细节是如何决定成败的?
记者:朱总,不好意思,向您提个建议,今天我们到森达的大本营来参观,进会议室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房间里的空气质量很差,另外,在我上厕所的路上,我发现有一间杂物间的大门敞开,里面非常零乱地堆了一大堆建筑材料,还有就是厕所里的冲水设施坏了,小便池里有五个烟蒂。您是如何看待这样一些很微小的事情的?
朱相桂:真的很感谢你的建议。您提出来的这些事,让我想到国外的一位管理学家提出的一个观点:看一个企业管理是否先进,你只需要去看一下它的厕所管理水平就能知晓一切。我非常赞同这位学者的观点。如果连小事都想不到、或者管不了的人,你如何指望他能管好大事要事?说老实话,森达的底子是村办企业,现在本部的很多人,也都是本乡本土人,他们把平时生活中的很多陋习,带到了企业中来,这确是一个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个小问题如果长期解决不了,那肯定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朱相桂最后这样说。(旁边有同仁交头接耳:看似一个小问题,明天某些人可能就此丢饭碗。)
——本报记者对话“世界鞋王”朱相桂
引言:在计划经济年代,常州生产的皮鞋和运动鞋,曾在全省赫赫有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常州的制鞋业日见衰败,至今鞋业市场上几乎找不到本土品牌的鞋影。与常州的制鞋业形成鲜明比照的是江苏森达集团,这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崛起的民营企业,目前已成就霸业。9月下旬,江苏城市晚报联盟在盐城市召开总编论坛,会议期间,森达掌门人盛邀江苏13家晚报的老总前往建湖森达集团一聚。本报记者借此机会结识“世界鞋王”朱相桂,并与之就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元化产业发展方向、经营管理团队建设、企业组织架构设置、CEO的价值观与行为等进行了对话。

人物介绍:朱相桂
朱相桂,共和国同龄人。28年前,他还是江苏盐城市建湖县的一个普通农民,1997年,他带领当地的7个农民兄弟在牛棚里办了一个皮鞋作坊。28年后的今天,这个作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个皮鞋生产企业。现任江苏森达集团董事长、总裁的朱相桂,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曾获首届杰出贡献企业家称号。
企业描述:森达集团
森达皮鞋已连续12年成为全国皮鞋产销冠军。目前森达集团拥有1个驰名商标、2个名牌产品和5个国家免检产品。森达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成为最具行业领导力的7个品牌之一。
近年来,森达相继涉足IT、物流、鞋材、热电、服饰、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基础、传统、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其经营管理团队由北大、清华博士群和美国、意大利、巴西专业人士构建而成,现列企业500强第185位,今年营收预计46亿元。
话题一:多元化是否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朱总,打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时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焦点话题。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一旦进入多元化发展的轨道后,由于组织效率的降低会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于那些单一经营或只生产上下游关联产品的企业集团,产业多元化的集团会往往发现他们的赢利能力变弱了。森达现在全线挺进基础、传统、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如何看待您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朱相桂:我们现在仍然坚持一业为主。在森达,一业为主的核心就是制鞋。目前鞋业仍占到森达60%以上的营销份额。并且与具有180年历史的国际非运动类第一皮鞋品牌CLARKS、全球童鞋第一品牌Naturino等结成了双向借道的战略联盟。就单一皮鞋产量来说,森达目前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对于产业多元化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寻找和研究“替代产业”。多元化的关键一是选好阳光产业,二是选好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并给予一定的期股。就目前来说,森达多元化产业的舵手,都是各新兴行业的权威人士,各项产业的推进速度也都在预期之内,还没有出现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话题二:企业的生命周期如何延长?
记者:就像地球上的生灵万物,任何一家企业从理论上说都必须经历发芽、生长、发展、成熟、衰退、死亡的过程。就拿世界500强企业来说,每年都有上榜下榜,每十年都有关门、倒闭。您的森达集团如何面对这个定律?
朱相桂:您提了一个我不愿回答,但却又是任何一个企业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拿制鞋业来说,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周期来看,我能保证在若干年内“红旗不倒”。但如果放眼长远,我不能指望传统的制鞋业能子承父业、孙承子业般千秋万代永续发展。我因此而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关于生命周期的“抛物线”理论,希望通过实践来求解“抛物线”理论的正确性。“抛物线”理论的核心有二:一是承认周期,二是希望企业在走向抛物线最高峰的时候,及时调整战略和思路,通过再造一条新抛物线的方法,让企业在最高峰时划出一条二度提升的轨迹。这也就是我在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时提到的寻找“替代产业”的概念。“替代产业”对于森达来说,利润的新增极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核心追求,我们现在做的,是培养、制造若干年后的领先优势。希望通过这样的再造,形成连续不断的上升型轨迹。森达目前在做的热电和生物工程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话题三:企业大了,如何避免“办社会”的矛盾?
记者: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森达,建湖县的经济发展在全省应该处于后进档次。我们来森达集团的路上,沿街看到很多森达“领衔”的小学、马路及各类公用设施。这让我联想到了以前国有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的办食堂、办学校、办医院、办体育等企业“办社会”现象。作为民营企业的森达集团,如何理解企业“办社会”的利弊?是一种自觉行为,还是一种迫就行为?
朱相桂:首先我们企业不赞成、也不会“办社会”。因为那是计划经济年代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方法,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走那条死路。至于挂名森达的各类学校,那是我们主动捐资创办的,一来企业有责任对社会进行回报,二来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本地人才,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是给森达一个好的人才储备库。当然,我们也适当投资修桥铺路,为的是改善乡亲们的生活质量。建湖人培养出了森达集团,森达集团永远会记住这种养育之恩的。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必须是森达的一种自愿行为。作为一家企业,森达没有必要也没有职能来“办社会”。说句过头点的话,在建湖县和盐城市,许多领导都知道我朱相桂的“犟脾气”,事实上也从来没有哪一级的领导和哪一个部门来为难过我。话说回来,企业的发展,也得益于这样的好环境。
话题四:做CEO,如何看待比你能力更强的人?
记者:听说你的企业里有大量的博导和外籍人士帮您打工,在很多的专业领域,这些人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可能远高于您这位CEO,您如何和他们相处。另外,作为森达的掌门人,每天肯定有很多要求同您见面,您如何选择接待对象?
朱相桂:过去,乡镇企业靠人海战术,现在不行了,农民军团是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过去我们的企业以社员为主,讲的是土话,是建湖话;后业,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到森达,讲的是普通话;现在,森达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讲的是汉语、英语、法语等世界语。我本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就像我到现在还只会讲一口建湖话一样,但我们企业有大量有思想、有学识的国内外专业人才。
人才超越自己怎么办?没关系呀,只要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就行,我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才打交道,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脑筋里的那点货,就是和人接触的过程中学到、积累下来的。我还是那句话,我本人以前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在办企业的这么多年里,大量的“外脑”,充实了我朱相桂的脑袋。所以,我每天只要挤得出时间,我会安排和各色各样的客人见面,这是我特殊的一个学习方法,你们这些文化人来,我特别想见,因为你们见多识广,能带给我大量的停息和许多新锐的观念。
在森达,我就是老板,在这里的博导,就是我的员工,我们有很融洽的劳资关系。我们森达有这么一句话:除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外,还用共同价值观留人。
话题五:细节是如何决定成败的?
记者:朱总,不好意思,向您提个建议,今天我们到森达的大本营来参观,进会议室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房间里的空气质量很差,另外,在我上厕所的路上,我发现有一间杂物间的大门敞开,里面非常零乱地堆了一大堆建筑材料,还有就是厕所里的冲水设施坏了,小便池里有五个烟蒂。您是如何看待这样一些很微小的事情的?
朱相桂:真的很感谢你的建议。您提出来的这些事,让我想到国外的一位管理学家提出的一个观点:看一个企业管理是否先进,你只需要去看一下它的厕所管理水平就能知晓一切。我非常赞同这位学者的观点。如果连小事都想不到、或者管不了的人,你如何指望他能管好大事要事?说老实话,森达的底子是村办企业,现在本部的很多人,也都是本乡本土人,他们把平时生活中的很多陋习,带到了企业中来,这确是一个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个小问题如果长期解决不了,那肯定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朱相桂最后这样说。(旁边有同仁交头接耳:看似一个小问题,明天某些人可能就此丢饭碗。)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 伊伴EBLAN凡人仙女的秋冬战靴!
- ST&SAT星期六这几双鞋真的没对手!好穿又好看
- 始祖鸟投资人赚翻了
- 361°女鞋运动鞋夏季新款复古老爹鞋
- 伊伴EBLAN卷卷鞋,让每一步都舒适开“卷”~
- “冬迹 从绒之旅”福连升2025冬季新品订货会圆满举行!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