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打工族遭遇“隐性侵权”
岁末年初,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白领”讨要工资风波,为已被农民工讨薪困扰的相关部门又增加了困难。有省会级城市的劳动部门统计,2006年六成以上的白领面对企业隐性欠薪问题,一些外资企业的中高级白领甚至也在欠薪之列。
欠薪,白领深受其苦
沈阳一家外资企业担任销售经理职务的刘辉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公司突然宣布所有员工都按照80%开支,元旦前发放年终奖金时,再将余下的20%进行“二次分配”。可发年终奖时公司只是给每位员工发了1000元钱了事,对于工资为何被扣20%,公司则没有明确的说法。
日前,北京某公司职员刘女士来到编辑部,向记者诉说了半年多来她的讨薪之苦。
刘女士在北京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工作,公司有七八十人,占了一幢大厦的整层楼。据刘女士说,她是2006年4月通过朋友介绍从上海来的,在公司从事销售推广业务。“没来北京前,我和公司多次在电话中就工资待遇协商,最后议定月薪4000元,年底再根据业绩拿奖金。但今年元旦前,公司老板就开始放风,说公司效益不好,运转费用加大。有职员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反应道:这是老板在发信号,年底的奖金又别想了。”刘女士说,据她了解,公司全年的业务比上年至少增加了30%.
“我们工作很辛苦,白天四处奔波,联系业务;晚上总结工作,一般要八九点钟才下班。”刘女士说,现在媒体上非常关注农民工的讨薪问题,其实她们也是一样的弱势群体,之所以职员没有民工反映强烈,一是因为职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爱面子,不用说爬电线杆、上楼顶,就是找公司领导讨要也不好意思。二来,对白领来说讨薪只有一条路,就是上劳动争议仲裁庭、上法庭,但不到万不得已,谁愿轻易走上这条必被‘炒鱿鱼’的路?!“
广州的张先生也深受着讨薪的煎熬。张先生是一家外资IT公司的项目经理,月收入7000元。但公司实际只支付了员工部分生活费。他对记者说,今年这年没法过了。据说,像他一样“没法过年”的还有公司的140多名同事。据了解,去年12月1日,张先生所在的公司宣布停业,公司同时发给员工一份单方面形成的协议书,公司承诺在2006年12月31日前付清员工的各项费用。但到现在,140多位员工的工资账户上并未多增一分钱。
加班,隐性多于正常
“每到月底,工作就特别繁重,到快下班时,上司又扔给你一堆工作,而且还要求次日上午交报表,于是只好‘自愿’加班。这样的加班单位从不做记录,更别提给什么加班工资了。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员工为了完成公司交待的工作,周末都不得不在家加班甚至‘自愿’到公司上班,公司也从不给‘加班费’。”在上海某公司工作的李女士这样对媒体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小孙身上。去年2月底,小孙与上海一家外服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被派往一家外资企业,当上了公司总裁的专职司机。可干了一个多月,小孙叫苦不迭,原来公司总裁是美国人,他的不少生活习性让小孙深感不习惯,比如总裁先生晚上经常要去酒吧,小孙只好在外守候并送其回家,有时回家已经是凌晨时分;而到了周末,总裁先生又要去教堂做礼拜,本该休假的小孙只好全程随行。但让小孙没有想到的是,月底发薪时,他只拿到了基本工资。人事部门主管告诉小孙,司机属于特殊岗位,应该服从工作安排,小孙虽然披星戴月但不属于加班,因此也没有加班工资。
郁闷的小孙随即提出辞职,并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仲裁机构支持了小孙的请求,裁决外资公司支付小孙的加班费。
王颖是沈阳一家软件公司的白领,她说节假日加班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不仅如此,她平时还极少能正常下班,经常要多干两个小时。元旦期间她加班3天,按规定至少应拿700元加班费,可老板只给了她100元。
广州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霍娟说,节假日加班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霍娟很少有正常下班的时候,多数周末也是在公司度过的。却很少能按《劳动法》的规定拿到加班费。
据某市调查显示,“拿不到加班费的职场人士高达71.3%”。
都市白领,需要法律指导
劳动争议仲裁人士分析,目前都市“白领”之所以不敢站出来维权,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保住“饭碗”就不易了,不愿意为加班费问题与单位闹翻。另一个原因是不少“白领”并不清楚自己的情况是否属于“隐性”加班的范围,不知道该如何维权。正如一位公司负责人所说,白领人士之所以对欠薪“逆来顺受”,一来他们有一定文化,爱面子;二来手头相对宽裕,不像农民工那样等米下锅;三来欠薪“隐性”化,老板付了部分欠了部分,至于欠了什么、欠了多少,大多白领从业者比较模糊。
专家同时认为,大量“隐性侵权”现象也表明,我国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存在薄弱环节,缺少一套适用于行业标准的劳动法细则。
来自南京市劳动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自去年年底开展欠薪举报专项工作以来,3个月共接到2000多起投诉。这些投诉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超时工作不发加班费、劳动定额过大、随意罚款克扣行为。南京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与那些“看得见”的、不按期支付工资的欠薪行为相比,要追讨这些“看不见”的欠薪难度更大。
南京市总工会的有关专家认为,隐性欠薪现象的存在最终暴露出的还是相关法律不够健全和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劳动部门应加强劳动合同监管,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监督和执法力度。
应对欠薪,关键收留证据
律师认为:防止欠薪还应该从签订一份正式规范的劳动合同开始。并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提防隐性欠薪,应从签合同做起。在签订之前,还应通过各种途径询问该公司内部职工工资发放情况。
签订劳动合同要慎重。首先,凡双方的约定,如工资、奖金、提成、福利等,一定要完全、一致地写在劳动合同里,不要说一套、写一套,这样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其次,不要签空白合同。再次,合同要自己留一份。最后,不要只签外文合同,以防有诈。
注意积累各种证据。可把日常的加班记录单、公司要求加班的通知、考勤卡等留下来。如果公司找借口拖欠工资,一定要写下书面凭证并签字。劳动合同、欠条等书证,更应该妥善保管。
要在纠纷发生的60天内提起劳动仲裁。发生了欠薪事件后,第一步就是要收集证据,包括能够证明自己应得多少收入的合同、主管签字的加班单、考勤卡、社会保险缴费凭条、被无故克扣费用的工资条等。第二步是先向劳动保障部门仲裁处提起申请。如果不服仲裁结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特别要提醒的是,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是60天,所以一定要在纠纷发生的60天内提起劳动仲裁。
- 上一篇:3.15维权话题专稿
- 下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新人公开招聘薪酬兼顾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