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事政策法规 > 大学生求职警惕"智力陷阱"

大学生求职警惕"智力陷阱"

2011-05-26 10:08:18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本想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找个好工作,没想到却陷入用人单位设下的"智力陷阱"。昨日,就读于河西一所高校艺术设计系的李同学拨打本报热线2205000倾诉,他的智力成果被他人无偿占用,却一直无法维权。随着今年生毕业时间的愈渐临近,又一波求职高峰即将来临,专家提醒,大学生找工作时,别忘了在提供给用人单位的作品上附上"版权声明"。

    工作没着落,成果反被窃

    今年将毕业的李同学平时就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放在网上供人欣赏,前不久,他刚把自己的最新设计放上网页,湖北一家公司就通过QQ与其联系,要求他做一份产品的包装设计。"他们在QQ上说得天花乱坠,承诺如果采用了我的设计,会给我不菲的报酬,还可以进公司工作。"小李花了三个晚上给对方设计了一种包装样式,未料对方通过网络收到作品后就杳无音讯。后来,小李在网上看到这家公司的一种产品包装和他的创意很相似,打电话给该公司,对方却死不认账,更谈不上支付报酬和提供工作了。

    小李告诉记者,班上与他有相同经历的同学还有几个,此外还有30%的同学遇到过智力成果被廉价使用的情况。而这些现象多出现在招聘的面试或笔试中,对方要求求职者创作一件作品,而一旦求职未果,这份智力成果也就付诸东流了。"对方也许从你的作品中寻找到了灵感与创意,但你却得不到任何报酬。"小李无奈地说。

    劳动成果应附上"版权声明"

    据了解,近年来,在一些专业技术和创意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智力陷阱"——极少数单位以考察或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或者考试过程中,要求其提供成果进行展示,借机无偿占用设计成果或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

    湖南佳境律师事务所律师袁啸介绍,从他曾经代理的数个案件来看,"智力陷阱"即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甚至包括知识产权等。袁啸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求职者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一是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二是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声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这份声明应该提及: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使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