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月薪背后的悲情谁懂?
5据《京华时报》报道:23日,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
李振忠(青岛 作家):大学生零月薪,首当其冲是教育的耻辱。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有天壤之别,现在的大学教育就是存在这种困境和矛盾。激烈的职场竞争摆在那儿,而大学却根本没有将这种残酷说够说透。农民工还知道依法喊冤依法维权,大学生咋就不会跟媒体跟用人单位依法维权呢?
大学生零月薪还是法律的耻辱,当大学天之骄子们都可以忍受盘剥而无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且甘然受之的时候,在劳动关系上,我们是离法制社会远了还是近了?
贺成(浙江 职员):透过报道,似乎很多人尚未搞懂容忍的深意。否则也不会在调查结果出来后,夸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比以往更灵活、更现实,更懂得有效提升能力、积累经验。
大学生毕业而不能就业,费尽周折甚至饱尝歧视凌辱。一些大学生便屈服于现实,不再强调理想中薪资,降低了对用人单位工作的环境,去了与自己专业、能力不匹配的单位,甚至不计成本远走他乡,沦为文化民工,直到出现零月薪、只求一碗饭吃的辛酸地步。大学生容忍零月薪是对现实的无奈,大学生就业痛苦程度、人数在加剧。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也蕴涵了太多的时代和个人悲情。
陈尧(昆明 自由撰稿人):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愿意接受零月薪。而且,就现实而言,我国人才并未过剩到零月薪的奢侈境界。零月薪,不过是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所催生的市场怪胎。它就像一面多棱镜,既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折射出大学生不断贬值的现实,也以一种残酷的价值期望反映出当下大学教育客观存在的问题。正是学非所用、学无所用、学不能用,才导致人才的虚假过剩,以及愈演愈烈的零月薪现象。在此,笔者只想以最大的恶意问一句,零月薪之后,会出现倒贴钱的荒唐吗?(来源:8020人才网)
- 上一篇:争抢见习岗位,“零工资”也行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费该由谁来支付?

- ABCKIDS新品丨知“篮”而上,开启球场荣耀时刻!
- 耐克发布为越野而生的全地形超级跑鞋ACG Ultrafly
- 安踏集团首次入选恒生ESG50指数
- FILA斐乐品牌:高端运动时尚驱动超预期增长
- 耐克发布全地形超级跑鞋
- 红蜻蜓kids小皮鞋一穿,站稳开学季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