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搏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了
10月22日,运动零售运营商滔搏发布了截至8月31日的中期财报。数据显示,滔搏上半财年营收为122.99亿元,同比下降5.8%;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滑9.7%。
尽管公司的现金储备维持在25.4亿元的稳健水平,派息率亦保持行业高位,但收入与利润的双降,反映出滔搏在消费疲软与渠道重构双重压力下的现实困境。
作为耐克阿迪的核心经销商,滔搏的业绩显然受到其销量影响,不过从财报中也可以看出,滔搏正在培育新的高端运动合作品牌。也就是说,滔搏也在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财报显示,滔搏直营门店数量已从2021年峰值的8395家缩减至4688家,闭店主要集中于低效临街铺位及部分购物中心。
这虽有助于滔搏控制成本(报告期内,销售及行政开支同比下降5.5%)但也暴露了其对线下客流的高度依赖。公司坦言,零售环境波动导致线下消费承压,成为收入下滑的主因。
为应对当下的消费挑战,滔搏正加速推进“1+N”全域零售模式,即以线下门店为节点,联动内容电商、私域流量与即时零售等线上渠道。
报告期内,滔搏运营的抖音及微信视频号账号超过800个,小程序店铺逾3600家,即时零售覆盖门店达3700家以上。线上零售业务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线下收入缺口。
然而,线上扩张亦带来新的压力。由于电商平台促销氛围浓厚,叠加线上销售占比提升,整体折扣率加深,导致毛利率微降至41.0%,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经营利润率亦下滑0.5个百分点至8.1%。
这表明,线上增长虽具规模效应,但对盈利能力构成一定侵蚀。也就是说,线上其实更卷了,这将是滔搏的难题所在。
用户结构方面,滔搏会员销售占零售总额的92.9%,复购会员贡献60%的会员销售额。高价值用户(数量占比为中单位数)贡献了35%的会员销售额,客单价约为平均水平的6倍。
这说明滔搏对核心用户的高度依赖,也凸显其在用户分层运营上的精细化程度。但与此同时,如何扩大高价值用户基数、降低对存量会员的过度依赖,仍是长期课题。
在运营效率上,滔搏持续推进了数智化建设,包括智能补货系统、AI选品工具及AIGC内容生成技术的应用。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库存周转与营销精准度,但在当前收入承压背景下,技术投入的回报周期仍需观察。
从收入构成看,耐克与阿迪达斯两大主力品牌贡献108.11亿元,同比下降4.8%,占总营收比重仍高达87.9%。而其他品牌(包括Puma、Vans、The North Face、李宁等)收入下降12.2%,占比仅11.5%。
另外,联营收入与电竞业务则分别下滑15.2%和39.7%,这进一步凸显了主业集中度高的问题。
为降低对头部品牌的依赖,滔搏自2024年开始密集引入了垂类品牌。
例如,滔搏在2024年独家运营越野跑品牌norda?;2025年5月起,相继成为挪威户外品牌Norrøna、跑步品牌Soar及Ciele Athletics的独家运营商。10月初,其自营跑步集合店ektos在上海开业;15日,Norrøna首店落地上海浦东嘉里城。
这些新品牌大多定位高端,卡位“运奢”赛道。据公开渠道信息,Norrøna产品售价区间为1000至12000元,与始祖鸟相当;Soar单品均价超679元,部分夹克售价达3799元。
滔搏在运营上采取圈层化策略,如ektos选址热门跑步路线交汇点,配备淋浴设施并向本地跑团开放空间,试图通过场景嵌入增强用户粘性。
但问题在于,高端细分市场的培育周期长、受众有限。目前,这些新品牌尚未形成显著收入贡献,财报亦未单独披露其销售数据。在主力品牌增长乏力、新品牌尚处投入期的过渡阶段,滔搏面临“旧动能减弱、新动能未起”的结构性断档。
此外,滔搏曾提出从“经销商”向“一站式运动零售运营商”演进,提供品牌定位、内容传播、零售落地等全链路服务。有市场观点将其类比为“运动品牌MCN机构”,但此类模式对内容生产能力、社群运营深度及品牌孵化能力要求极高,远超传统零售企业的能力边界。
目前来看,滔搏若要真正实现从渠道商向品牌运营方的跃迁,需在产品、品牌、服务等维度进行系统性重构,非短期可成。
总体而言,滔搏的中期业绩反映了运动零售行业在消费降级与渠道变革下的普遍困境。其全域零售与细分赛道布局具有战略前瞻性,但短期内难以扭转财务表现。
- 上一篇:运动品牌的数字化迷思,头部企业为何反向落后?
-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