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倒逼机制”推进鞋企转型升级

“倒逼机制”推进鞋企转型升级

2008-09-10 08:06:1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30年前,浙江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搭上了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顺风车,加上浙江商人的勤劳与创新,从小作坊发迹,在过去的30年里,迅速成长为一股新兴而强大的力量。义乌小商品市场、宁波服装、温州皮鞋等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浙江民营经济品牌,第一家私营企业、第一个专业市场、第一个股份合作社、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和第一座农民城都诞生在浙江。今天,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制造业高成本时代来临,浙江民企在一股“寒潮”的“倒逼机制”下,还能不能延续昔日的辉煌,继续迈上一个新台阶?如何通过产业转移与升级来突破困境,再次实现华丽转身?请看经济时报记者近期所作的浙江民企转型升级调查。

  浙江甬台温沿海高速公路,串联起当今民营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城市:宁波、台州和温州。8月中旬,为调查了解浙江民营真实生存发展状况,经济时报记者来回多次在这条公路上和这三个城市之间穿行。

   公路两旁,台风曾在这片土地上肆虐过痕迹依然还在,无数巨幅企业广告画被撕成碎片,凌乱地垂挂在高高矗立的铁架子上,偶尔被袭来的海风吹得猎猎作响。然而,台风已过去快一个月了,这些广告牌的主人们至今尚未来打理它们。

   这些支离破碎的广告画无法知道,它们的主人也正在遭遇一场空前的“台风”袭击,为应对这场“凄风苦雨”而焦头烂额。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曾一度是国内民营经济最发达和最活跃的地区,今天,这里的民营企业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它们又如何转型升级来应对目前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近期,经济时报记者在温州、台州、宁波和杭州等地,展开为期十余天的调查采访。

  形势剧变

   温州的制鞋中心——“鞋都”工业园区,在这里,拉开了本报调查的序幕。

   8月中旬一个星期五的下午,该工业园区不少鞋企早早收工,与往年相比,今年鞋企的生产热情大大受挫。

   据来自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提供的“2008年第二季度鞋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温州鞋企近几个月倒闭转产的企业有100多家,报告指出:“随着各种压力的上升,转产、倒闭的企业将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该园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温州制鞋行业企业数量萎缩是这几年持续的势头。据他透露,2003年时,温州约有5000家一定规模的鞋企,而到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600家。

   在温州制鞋业最鼎盛的时期,这里生产了全世界40%的鞋,60%都是出口国外。多年来,由于其廉价的成本和过低的市场销售价,曾多次引发海外反倾销活动,甚至遭遇过竞争对手的“烧鞋事件”。
  无疑,在这烈日炎炎的盛夏,温州包括制鞋在内的很多制造业企业已经遇到了“数九寒天”,残酷的事实是:温州作为制造业的发源地,有34个产业集群化的生产基地,有来自温州民间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30多万家制造企业目前正有20%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

  用当地一家制鞋企业的老板的话说,他们已经“举步维艰”了。记者在温州龙湾和瓯海工业园区、台州椒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不少大楼里已人去楼空,不少企业已经转行了,处在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也无法统计。

  对此种局面,随行记者采访的周德文解释称,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温州制造业绝大部分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由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起来的,它是适应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大多数民企已完成了“量的积累”,开始步入“质的提高”。但这个关键的转型期,宏观经济局势以及温州地区自身个性化的难题导致温州民企要面临重重的考验。伴随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通胀压力增大,国内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瓶颈制约更加突出,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部分企业上市融资并大举实施兼并计划、反倾销加剧等等,温州低成本、低价格的制造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导致大批温州民营企业陷于困境。

  周德文,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是温州民营经济和温州发展模式的积极推广者,研究和跟踪温州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20多年,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变化,使得靠低成本、低市价、低利润生存的浙江民营制造企业承受巨大的困难,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浙江民营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报在8月25日曾多篇幅报道过浙江民企财务上的危机与严峻的形势。

  借势

    在浙江大型民企飞跃集团和金乌集团先后被曝出资金链断裂后,民营企业的生存问题被大量报道之后,很多学界和政界人士呼吁,“要维护民营经济,应公平公正对待民营企业,资源要共同分享。”

    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和学者一致认为,“这样的呼吁很有必要。”

    因为:民营经济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除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广义民营经济已经占GDP的65%左右,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40%左右,从经济发展中的增量部分来看,70%—80%来源于民营经济。从浙江的民营企业来说,浙江以近1%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了7.5%的生产总值,而浙江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76%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就占了203席,总数居全国第一。

    国务院8月6日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针对长三角地区部署了十项重点工作,包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等。

    “中央的文件给浙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中央精神是要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原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马津龙告诉记者。

    据了解,浙江正在寻找一条通过重新规划区域发展、升级产业链、提高技术含量来提升竞争力的路子,通过不断反思、创新和自我改造,完成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大转型。

    在8月下旬召开的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作《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时提出,下半年要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依据吕祖善的说法,此次要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推进企业改革和重组,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选择一批传统加工行业开展试点,推动企业由加工为主向研发设计营销为主转型。

   浙江省经贸委的报告指出,“要自觉运用工业增势回落的‘倒逼机制’,以‘凤凰涅 ’之势和‘腾笼换鸟’之举,毫不动摇地推进转型升级。面对高成本期的到来,着力用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的业绩来化解高成本的约束。”

   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一位人士表示,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正成为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利好的,有利于摆脱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加快实施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升级,这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它将是浙江经济发展快速迈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全球化经济潮流推动中,企业都在发生巨变,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进行,通过参与外资并购和自主并购,重新“洗牌”,加快产业重组,同时通过“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为我所用,增强实力。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