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蜂拥而至 世界鞋都东莞开明也惊醒
招商东莞,蔚然成风
先是派两三人来莞“学艺”,不时探访各家企业,待内功外功修炼成熟之时,便大张旗鼓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湖北近千人的招商团就这样浩浩荡荡直扑珠三角。截至目前已签走数百亿元大单。
作为珠三角经济重地的东莞,自然是内地城市招商的追捧之处。目前,有近百个城市在莞设立招商办事处。而面对外地招商团的频频出手,人们不禁要问,这对东莞意味着什么,是挖墙脚式的危机挑战还是产业互补转移的共赢机遇?
产业转移应走市场驱动之路——这是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的观点。他说,产业转移对转出地肯定有影响,转出地产业能不能及时得到新的补充是很重要的。
而对于转出企业也未必是好事
“目前,国内先进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从政策上讲,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从环保与节能上来讲,可以预见,这些转出的企业,在欠发达地区不会长久。”
也有经济学者认为,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打造,互补性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日益成为区域内经济合作的热点和重点,这种产业的梯度转移正如当年港澳企业向珠三角的转移,将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并在珠三角经济区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面对蜂拥而至的招商,东莞开明也惊醒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表示:东莞将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走了东莞留不住,好的企业如果走了,那是东莞工作做得不够。
刘志庚对来莞招商的湖北襄樊市委书记唐良智说:“欢迎你们来东莞招商,每天几乎都有全国各地的城市招商团来。你们来,对于我们也是个促进。”
招商东莞
四大战术和一条“军规”
6月19日一早,徐超从石竹新花园出发赶到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迎接他们的“招商主力部队”。这一天,来自湖北襄樊的招商团队将举行一场投资环境说明会。
徐超是早就“安插”在东莞的襄樊招商急先锋。他在石竹新花园内租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这里同样是湖北襄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驻东莞的招商办事处。
从去年起,东莞的小区内不断驻扎这样的办事处。据资料分析,内地有近百个城市在东莞设立了招商机构。徐超过去是襄樊高新区的一位干部,负责农村事务,经考试,来东莞招商,此前他一个东莞人也不认识。
去年4月,襄樊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刘海涛率领徐超等三人入粤,目标锁定在珠三角。
刘海涛刚到深圳时,甚至不知道在哪住宿。
不过,这并不耽搁招商队的活动,他们与全国各城市常驻东莞的招商团队一较高下。而相对于其他的各类招商先锋队,襄樊招商队来得算晚的。
徐超每个月要在东莞接触50家企业。白日里,他基本上在东莞镇街穿梭。徐超还不吝向记者介绍他们的招商四大战术。
这些解释包括,现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合同法》规定,治安环境,环保要求严格等这些可以引起企业兴趣、共鸣的话题。
事实上,很多省市2007年在东莞的招商效果不是很明显。台商李重震说:“很多企业当时都有种心态,要企业到内地去投资,我偏不去。他们认为新法的规定刚出台,内地的招商团队就跟上,感觉就是想趁火打劫。一些台企心态失衡,觉得今天让我去襄樊,10年后可能就让我去西安,所以我干脆去越南。现在看来,很多人是一时冲动。”
一、凡是在东莞的亲戚朋友同学等人脉一定要联系上,借“关系”联系企业;
二、凡是可以利用的网络、黄页,都要随时监控以发现相关企业;
三、通过在襄樊已经投资的东莞商人引荐,以商招商;
四是跟东莞投资协会、商会打通联系。
而各路招商部队有一条“军规”——不与东莞本地政府接触。
徐超刚来东莞时,工作极难开展。许多东莞的企业对于频繁出现的招商团队心有抵触。徐超用最笨的办法,每天去企业登门拜访。一次被拒就去第二次。但凡见到了企业主,就会向企业摆明现在的时局。
表达善意
“招商也是在给大家机会”
20日上午,襄樊市委书记唐良智率领团队在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摆开阵仗。100多名东莞的企业家到会。
东莞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会见唐良智时说,东莞将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好的企业走了东莞留不住,好的企业如果走了,那是东莞工作做得不够。
“我们认为刘志庚书记非常开放、开明,表现出了沿海城市管理者的胸怀。”襄樊副市长杨绪春告诉记者,“我发现,东莞等城市的经验就是越开放越发达。”
作为负责招商的官员,杨绪春承认,东莞有完整产业链,企业并不容易被带走。诸如襄樊的高新区主要推动汽车及零配件制造、机械、电子等相对具有科技水平的企业。
但内地城市对于东莞的企业更多的想法是能招走就招走。
比如襄樊此次强调,他们不仅要高新企业,同样招制造企业,以此承接东莞的产业升级。
事实上,内地来莞招商的城市,都是以承接东莞产业升级的名义出现。
按杨绪春的说法,内地和东莞可以形成新的跨地区的产业链。比如襄樊的纺织业,只能做初级产品,而东莞可以把它们变成品牌服装,汽车内饰等,还有农副产品,诸如湖北,只能粗加工,如何变成熟食,深加工,这都给东莞提供一个平台。
“所以,我们不是单纯带走东莞的客商,其实也是在给东莞一个机会,给大家机会。”
展示优势
软环境须比珠三角更宽松
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客商说,如果仅仅只是劳动力价格便宜,内地如此庞大的招商团队不惜劳苦的工作,未必有成效。
杨绪春说,至少襄樊是用了心的。之前,襄樊已派出一些“信息员”,比较珠三角4个城市的优势。比如工业审批程序要多长时间、多少钱,多少材料。
“掌握了这组数据后,今年4月,我们就实施了新规定,18天内可以保障企业注册、拿地等等一切程序的完成。是湖北可能也是中部地区最快捷的。”杨绪春说,“而且我们的工业行政收费全部取消。”
杨绪春认为,在相关配套不如东莞等城市的时候,有些软环境就必须比珠三角更优惠。湖北的工业基础,劳动力素质远比越南等地区要好,当然也是其吸引东莞企业的一个方面。
徐超说,环保标准相对低对于很多东莞企业也是有诱惑力的。
企业抉择
许多企业不主张撤离东莞
尽管推介会如火如荼,但东莞的企业主们仍很慎重。
在此之前,已经有些台商去襄樊等地考察,但是张明通目前还不知道有谁已经决定在襄樊扎根。
已在襄樊发展的李重震先生对于内地发展的心思相当复杂。“台湾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到哪里,给多小的空间都可以适应。当初来东莞的台企也都是在没贷款的情形下发展的。但是并不是说企业很喜欢走。”
“内地也有很多麻烦。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我要的都是特种钢材。现在价格翻了几番。我本来至少可以做1.6亿,现在只能做几千万,通货膨胀等因素不是你搬到哪里就能躲得过的。”
李重震说,哪怕是一些台湾小企业,现在也根本搬不走。有些台商的宗祠都搬到了东莞。还有很多企业来东莞三年一直是亏,一直靠撑,现在他们也没钱转移出去,而金融业对于台企来说还是过于保守,许多企业并不主张撤离东莞。
李重震说:“有2000家企业离开东莞,2000家制造企业对东莞来说算什么啊,东莞是几万家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可是这几千家企业转出去可能成就无数个城市。有什么不好。”
趋势预测
产业转移应走市场之路
产业转移应走市场驱动之路——这是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的看法。
前段时间关于东莞企业外迁一事报道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担心会不会出现“产业空心”现象。丁力说,产业转移对转出地肯定有影响,转出地产业能不能及时得到新的补充是很重要的。
可能有人会说,产业转移出去是为了腾出空间给有潜力的企业升级,但是升级哪有那么快?空出的企业也不会很快就能得到填补。
前段时间,盛传东莞近百家鞋企关闭。丁力说,这不光是这些鞋企的事情,鞋企的供应商如果也跟着关门,影响就大了。
“产业空心”问题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关。丁力说。
就当前情况来说,内地产业转移中政府干预较多。不能说不好,像政府主导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客观上有助于产业集聚。只是产业转移是企业的事情,承接是地方政府的事,但目前国内产业转移却是政府在唱主角,所以产业转移处在初期,层次不高。
丁力认为,产业转移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因为每个产业都会动态地升级,不仅仅是区域布局。“只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就会发生产业转移。”至于转移进展得是否顺利,是否成功,就要看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内地政府招商部门的招商之道。
招商东莞吸金史
藤州进军东莞招商
3月6日到17日,藤州招商团队进入珠三角招商。促成了总投资2亿元的液压油缸项目达成了投资意向。
《十面埋伏》取景地招走5亿元
5月30日,影片《十面埋伏》取景地的重庆市永川区在东莞举行招商推介会,会上东莞两家从事模具、电子的企业与永川签下了5亿元投资协议。
江苏淮安一次性吸金10亿美元
5月10日,江苏省淮安市在东莞举行了第九轮集中驻点招商活动,签约23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淮安常年派驻200多人的团队在东莞招商,每年当地领导都亲赴东莞招商3次,目前已坚持3年。
湖南加紧在东莞招商
今年1月起,湖南永州、郴州等城市先后到东莞推介农业、工业项目。
江西成企业转移大户
赣州地区已经成为东莞鞋业的外迁首选地。第二大鞋企,东莞华坚鞋业、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台湾宝成、台湾永恩等都在赣州设厂。
四五月成东莞招商旺季
数据显示,2007年,到东莞招商的团队不下150个。4月、5月为招商旺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加入到来东莞招商的行列,招商团队由市到县分布全国。山东仅一个平原县今年3月间到东莞签约24个项目,资金12亿元。广西柳州今年取消了之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所有招商机构,集中力量于4月底在东莞开设外联常设机构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