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企急寻破冰路径
今年,是“制造”的多事之秋,各类质量问题频频被曝,从水产养殖产品到牙膏、从沙滩车到汽车轮胎、从玩具到手机,一时间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引发了一场“信任危机”,“制造”仿佛带有“仿造”甚至是“滥造”的意味。目前的鞋业,多少有“制造”缩影的意味。我国是世界第一鞋业大国,制鞋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鞋业平均每年有23%的增长率,大大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有2万家制鞋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60万,年产量超过70亿双,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球的53%以上。
制鞋业不仅声势浩大,而且在技术、产品工艺和加工质量方面与世界制鞋发达国家相比并无很大差距,甚至有些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许多世界著名品牌在订牌生产便证明了这一点。但迅速崛起的鞋业同时也遭遇到了挑战。专家表示,我国鞋业缺乏创新,无论是款式还是具有新的实用功能的鞋类品种,都是由国外传入,我国制鞋企业基本都是跟着别人走。
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论是制造的其他产业还是就鞋业而言,技术和品牌,都是企业比拼中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二者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跟上企业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国际企业行业垄断的主要利器。”
不久前,第一双制造的运动皮鞋在红蜻蜓集团诞生,红蜻蜓与世界顶尖运动鞋设计公司RSscan的深度技术合作,造就了红蜻蜓运动皮鞋这一鞋业的新品类。当众多制鞋企业还在关注自身比较优势时,红蜻蜓率先找到了鞋业的“蓝海”,回归到对消费者舒适与健康需求的理解和实践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健康的时尚选择,打造了一种“商务休闲两不误,出差只带一双鞋”的全新生活方式。此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企业行为,对于制造及鞋业的发展是全新概念的创造,这无疑是一个破冰之举,强势改变制造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的“刻板印象”,为制造加分。钱金波介绍说,在科技方面,红蜻蜓始终集中力量于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都在1000万元以上。运动皮鞋概念就是红蜻蜓多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投入以及率先采取全新技术引进模式的结果,打响自主品牌,走创造和制造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为“制造”不断加分。
- 上一篇:百丽6亿港元“吞下” 妙丽鞋业
- 下一篇:买大的安踏们,崛起的第三极

- 戈美其TOP精选 | 必买的时尚“反绒”款
- 戈美其秋日暖阳,穿它再合适不过了!
- Costco首度跨界与耐克联名
- 戈美其深秋的第一双靴子 戈美其新品登场
- New Balance 携手 Songmont 山下有松推出 471 合作设计鞋款
- 戈美其人生如戏,我就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