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集团2007年力争打造中国制造加工业大集团
2007年双星集团将继续加大力度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理顺产业分工,以轮胎作为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带动机械的发展,实现制鞋、轮胎、机械三大产业的再发展、再提高。
一、发展目标
用3---5年的时间,轮胎、机械、制鞋三大产业都做大做强,实现“把双星打造成综合性制造加工业大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轮胎要以发展全钢胎为重点,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名;机械要形成以铸机产业、橡机产业、环保产业、数控锻压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链群,带动电器产业、锻压设备产业的发展,争取用3年时间构建双星机械卫星产业链群;制鞋要提高产品档次,进军高端市场,继续保持全国行业排头兵的位置,争取用2年时间同世界名牌全面接轨。
二、具体措施
(一)轮胎业
1、产品上,要加快结构调整,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全钢胎。力争2007年实现生产能力300万套,2008年实现400万套。
2、规模上,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轮胎生产能力过千万套,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进入轮胎行业发展前列。同时按照专业化生产的原则,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实现轮胎集团化发展,增强竞争优势。
3、技术上,要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形成梯级技术骨干队伍,争取用2年时间,建立自己的以“有限元分析”为中心的技术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靠技术领先、产品过硬来保证轮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
4、管理上,要发挥双星的管理优势,以内部市场化利润承包为主线,夯实管理基础,把双星轮胎建成轮胎行业管理标杆企业。
5、经营上,要改革经营模式,建立名牌经营的业务员队伍、代理商队伍和自主销售网络,借鉴制鞋业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专卖连锁经营终端网络,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维修市场和配套市场,靠三个市场的扩大保证轮胎的规模发展。
6、资金上,将通过四个渠道进行融资:首先依靠每年的利润留成和折旧基金自我积累、滚动发展;二是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向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四是吸收战略合作伙伴合资合作,借用外力发展。在具体资金运作上,通过年度预算控制投资进度。
(二)机械业
1、加大力度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精尖的非标设备和高端砂处理设备,进军高端市场,从整体上提高产品档次和水平,争取高端设备占到铸机和橡机市场的份额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80%以上。
2、加大运作品牌力度。通过运作品牌把中低档通用产品转移到定牌加工企业,弥补自身综合制造加工能力的不足,实现生产规模的最大化、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借助外力做大做强双星机械。要加大措施,借外部的政策、人才、资金、技术,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寻求同国外大公司合资方面,争取尽快有新的突破。
4、把技术创新作为双星机械大发展的重点来抓。铸机、橡机、环保、数控锻压各专业公司,要加大科研投入,通过技术攻关,掌握各专业的核心技术,全面提高双星机械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5、加大出口,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6、双星机械的发展,主要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和借助外力发展,原则上双星上市公司不在资金方面进行大的增量投入。
(三)制鞋业
1、整合鞋业资源,理顺产业分工,将冷粘鞋从双星上市公司转至双星名人公司,使双星制鞋业形成一个整体,一个拳头,使双星制鞋业的人才、技术、资金、渠道等各类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使企业投入产出的比例达到最大化,为双星制鞋业长远大发展和双星鞋业名牌持续性发展消除产业分工不顺的障碍。
2、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端产品,占领高端市场,树立高端形象,全面提升双星母体鞋业名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3、调整生产布局,该关闭的关闭,该扩大规模的扩大规模,该转移的转移,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4、加大科研投入,创新技术、工艺,大力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
5、大力发展营销网络和物流平台,不断规范、完善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
- 上一篇:鞋子商标:从手绘到中国驰名
- 下一篇:时光昆明|一张皮鞋厂老照片背后的昆明时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