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制鞋业界密切关注欧盟反倾销
鞋应该是今年欧盟与双边贸易中最热门的话题。继欧盟对我国劳保鞋进行反倾销调查之后,10月5日,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案做出终裁,从10月7日开始,对皮鞋进口实施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税。一石激起千层浪,欧盟的这种做法立即在我国制鞋业界引起强烈反弹,各地企业厂商及业内人士纷纷紧急聚会,商讨应对措施。
据《潮州日报》报道,潮州做为工艺鞋生产及出口大市,这次欧盟征收反倾销税的虽然仅限于皮鞋,但城墙失火,殃及鱼池,欧盟这种贸易单边保护主义的做法,令我市业界人士不得不提高警惕。
反倾销案出台前后
2005年6月30日,应欧洲鞋业联合体的申请,欧盟对原产于和印度的劳保鞋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5年7月7日,应欧洲鞋业联合体的申请,欧盟对原产于和越南的皮面鞋靴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6年2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鞋类产品反倾销调查结果;3月9日,欧盟25国的代表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核;3月16日,欧盟通过了对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8月30日,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正式公布一项“最终”提议,对出口到欧盟的和越南产皮鞋分别征收16.5%和10%的长期反倾销税,以取代即将于10月6日到期的临时反倾销措施。
在“鞋案”中,欧盟一年中分阶段征收反倾销税、对所有涉案企业实施统一税率以及拒绝给予市场经济地位。从2006年10月开始,欧盟每年将对来自的1.4亿双和来自越南的9500万双皮鞋征收正常关税,如果超出上述数量,皮鞋可能加税23%,越南皮鞋可能加税29.5%。
业界对鞋类反倾销案反应
欧盟连续对我国输欧劳保鞋和部分皮鞋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并通过征收反倾销税建议,在我国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弹。2006年2月8日,广东省部分制鞋企业在广州发起成立“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并发布初步立场文件,指出欧盟根本无视企业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经营和管理的事实、否决所有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有悖常理。
7月26日,商务部、皮革协会、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鞋类分会以及各省的部分业内人士近40人在广州召开涉案企业内部座谈会,商讨应对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案的对策。
在欧盟终裁方案公布后的第五天,温州、广东和泉州3地鞋革协会组建了“反倾销应对联盟”,并发表《关于欧盟对皮鞋反倾销终裁的严正声明》,进行了集体抗辩。
10月23日,浙江奥康集团向媒体表示,已经正式聘请好律师以“欧盟理事会发布的征收16.5%反倾销税的法规不符合欧盟相关法律”为由向欧洲初审法院提起诉讼,成为国内第一家宣布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制鞋企业。
潮州制鞋业发展现状
制鞋业做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生产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市场效益佳,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最近,广东鞋业厂商会和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在全省皮革、制鞋业调研的基础上,对行业内企业进行分类排序,评选出位居前列的百强优势企业。
在“广东工艺鞋十强”中,潮州十占其六;而“广东童鞋五强”这一类,潮州也有三家企业上榜,由此可见潮州制鞋业在全省地位。这一传统产业在我市为扩大就业、出口创汇、保持社会稳定等起到重要作用。
仅以潮安县为例,该县现有企业160多家,去年全县皮塑制鞋业实现工业产值13.8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今年1至10月份,全县皮塑制鞋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10.9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1.2%。
专家支招应对反倾销案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一些企业及业内人士中了解到,制鞋业虽然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且我市的生产企业以出口型居多,但潮州的鞋业生产主要还是工艺鞋,这次欧盟进行立案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的,仅限于劳保鞋和皮鞋,因此,这场反倾销案风波对我市企业目前并没有什么明显影响。但居安思危,欧盟这种贸易单边保护主义的做法,还是令我市业界人士不得不提高警惕。
为发扬团结、互助、协作的精神,更好地整合地区制鞋资源,遏制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有利于制鞋厂商的诉求,更好地维护业界的合法权益,从而推进鞋业及相关行业发展,最近,一个新的行业协会——潮州市鞋业行业协会正在紧急筹备中,预计不久就会召开成立大会。
如何应对欧盟的这种“游戏规则”,广东鞋业厂商会副会长、潮州市永金兴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锡宏说,潮州的制鞋业要取得更大发展,永远不受制于人,关键还是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自主创新,加强品牌意识,多创造一批名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鞋业行业协会作用,形成整体合力,集体应对国际不公平贸易规则。针对欧盟这次反倾销案,李锡宏还支招我国皮鞋出口欧盟的企业可以将产品出口到第三国,再由第三国转销欧盟,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开反倾销税,但却增加了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