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东鞋西移 川鞋踏上回家路

东鞋西移 川鞋踏上回家路

2006-10-23 08:25:31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29岁的李齐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四川了。昨日清晨,在成都火车站,李齐一下火车,就提着他的大行李箱来到蓉城市中心。在商场里的鞋类专区转了一圈,他发现各种鞋子的商标产地写着:温州、深圳、广州、东莞……一双“四川造”都没有。李齐十多年前去东莞某制鞋公司打工,现在已是一个高级鞋工了,听说“东鞋西移”的消息后,他立刻从广东回到家乡,打算在成都附近找一份跟制鞋相关的差事,李齐说:“我就不信四川人造不出自己的皮鞋!”
  A

    自上世纪90年代始,卖得最好的鞋绝大多数产自东部。李齐就是那时出川的,东部的就业机会多,且月薪比在家务农高出几倍。

  据统计,鞋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了全球总量的68%。目前,我国鞋业总产值已达3600亿元,产自广东、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的鞋就占了75%以上。

  揭秘一:政策“东南倾”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大踏步南下东进,东部鞋业获得了重要的十年发展期。星罗棋布的制鞋企业在长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如雨后春笋。

  广州鞋业最先崛起,五六千家制鞋厂和数千家鞋材厂、鞋机厂形成了壮观的制鞋产业带。若把小型鞋厂也算在内,有上万家,广东鞋的总量至今仍稳排全国之首。温州鞋后来居上,统计表明,目前,温州上万家制鞋企业和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已形成了年产值1000亿元的产业链,解决就业人口40万余人。

  揭秘二:靠海好“上路”

  在后来,的制鞋业形成了著名的“三州一都”格局: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制鞋基地;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石狮、莆田生产基地;以温州为中心的浙东生产基地,以及以生产女鞋为主的成都制鞋基地。此格局东部独占其三:广州、泉州、温州。为啥是如此格局?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国际事业部经理韩轶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一双鞋,如果海运到欧美,运输成本仅需5到8元,但如果是空运,运输成本可能就要翻五六倍。因此,东部的海运条件抢走了鞋市先机。

  揭秘三:川鞋“贴牌”出口

  据省商务厅统计,2005年四川鞋类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但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军却告诉记者,其实成都鞋业已经是一个达到了10亿美元出口额的行业。那其中的9亿美元到哪里去了?原因是:大部分川鞋其实是被贴上了东鞋“身份证”在东部完成出口的。据彭军介绍,70%的成都鞋主要通过边贸、OEM贴牌形式在广州、北京、新疆等地出口,而川鞋对北美、欧盟等地的出口也大多通过广州等口岸进行。

  据彭军透露,其实像奥康、百丽、达芙妮等很多家喻户晓的时尚女鞋品牌,都是成都造,四川知名品牌的时尚女鞋制造量占全国时尚女鞋生产总量的50%到60%。特别是女靴,以真皮为主的中档知名品牌女靴,几乎100%出自四川。这一点在皮革协会的数据中得到验证:2005年全国鞋总产80—90亿双,时尚女鞋占四分之一,而四川女鞋差不多是年产1亿双。
  B

  回到现实东鞋为啥西移?

  如今,李齐站在家乡的土地上不得不承认,女鞋之都的成都真的名副其实。眼下,仅武侯区就有鞋厂1500余家,员工10万人,年产皮鞋1.2亿双、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实际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

  变因一:东部缺能

  李齐向记者讲述了他在东莞某鞋业公司打工的亲身经历:一天,车间里100多台机器同时停工,“唉,又停电了,工人没法上班,工资还得照发。”老板王码在一周内已第二次遇到限电拉闸了。数据显示,广东制鞋业在丰电期平均每周停电2天,枯电期停电每周高达四五天。

  电力短缺已经让东部鞋业烦不胜烦,加之地价高涨,令不少想扩产的鞋企放弃计划。

  变因二:东部缺人

  2004年春天整个东部鞋业都出现了招工难。李齐透露,有很大一批技术工人经常炒老板的鱿鱼,因为鞋厂太多了,工作环境稍出问题就有人跑到别家去了。东莞一鞋企老板吴先生很是无奈:“每次过春节,我们都得提心吊胆的,深怕招不够人,又开不了工。”

  “招人难”问题遍及广东全省。据调查,广东鞋厂缺工近六成。有的鞋厂每天招工却每天都有人离开。人力资源普遍缺乏、劳动力成本高已经成东部鞋业的一大瓶颈。

  变因三:“水往低处流”

  据介绍,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是其核心,全球制鞋中心半世纪以来遵循“水往低处流”的原则不断迁移:上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70年代转向日韩,80年代转到我国台湾,90年代则转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著名经济学家林凌把此称为“产业梯度转移”现象。这种情形在上世纪80年代曾普遍上演,当初亚洲“四小龙”把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沿海的同时,其产业结构则逐步升级为汽车制造业、IT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层次的产业。

  此番的“东鞋西移”表明,东部是铁了心调整其产业结构了。广东还就“东鞋西移”出台了相关政策。在东莞,政府规定当地制鞋企业每腾出一亩地,政府就将给予企业1万元奖励。
  C

  “东鞋西移”川鞋回家?

  “东鞋西移”,从某种程度上等于川鞋回家。据悉,目前已有18个中西部省份都提出了承接东鞋西移的措施。但林凌却认为,不管东鞋移到哪里,从资本逐利规律看,都逃不过“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配套成本≤沿海”这一条铁律。哪里符合这一铁律,东鞋就会在哪里安家。

  条件一:承接地政策优越

  据彭军透露,早在2004年1月,成都制鞋业就提出了承接“东鞋西移”的建议,武侯区的“四川西部鞋都工业园”,早在2002年10月就向皮革工业协会递交了请求授予“西部鞋都”的申请,并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东部鞋企入驻的政策。今年3月,成都市商务局又出台了2006年10号文件《关于做大做强成都制鞋产业的工作建议》,出台了更多优惠政策。

  条件二:承接地不愁劳工

  有了政策,加之四川充足的水电、煤气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四川唯一的问题是运输成本了,但其配套成本经叠加之后,总成本仍将≤沿海。

  四川还拥有其它西部省市没有的独家条件:那就是川籍工人占全国鞋业工人的三分之一。数据显示,全国鞋企一线工人有30%是四川人,而在管理层,川人的比例也大抵接近这一数字。

  条件三:承接地硬件完备

  成都武侯区在获得“女鞋之都”称号后,我省又建成了“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配套服务基地,有1500多家制鞋厂和800多家配套企业,有年销售收入100多亿元和出口近10亿美元的基础,使成都承接“东鞋西移”的硬件最为优越。

  最近,法国CTC、德维瑞克公司、温州圣帝罗兰、温州飞驼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四川西部鞋都基地,还有不少东部鞋企正在洽谈。

  专家预测,在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东部鞋业将彻底完成向西部的转移。
  D

  “品牌之痛”机遇中疗伤

  事实上,对于能否把握“东鞋西移”的机遇促进自身发展,成都鞋业已经开始了冷静思考。“机遇与挑战并存!”古奇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平说。

  挑战一:治污能力是否过关

  “东鞋西移”,无疑将给四川制鞋业带来腾飞机遇,但东鞋从长江下游迁到长江上游的成都,不少市民对其污染问题表示担心。“制鞋是一种轻度污染行业,主要是制鞋用的胶水含苯”,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皮革系教授徐波解释。但他表示,“这只是制鞋房间内的空气污染,对水和其它物质不会产生污染。且制鞋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一般鞋企都采用环保胶水,不会对鞋厂以外造成任何污染的。”

  挑战二: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据记者了解,为避免采用五六倍于海运的运输成本,所以川鞋会考虑走一条特殊的路:一方面,很可能大量通过泸州港和重庆港运往国外;另一方面,随着“东鞋西移”以及四川物流的发展,按照成都市物流办发布的未来物流发展规划,低成本的欧美直航线路也将成为成都的物流发展主要方向,川鞋漂洋过海出口全球的路径有望缩短。

  挑战三:根治川鞋无“牌”之痛

  据介绍,四川鞋企大多长期从事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尽管有技术也有人才,但由于没有自主研发的品牌,四川鞋只能长期为他人作嫁衣。

  因此,川鞋的品牌建设之路任重道远。正在广州举行的百届广交会上,省鞋业进出口商会会长、艾民尔董事长刘琼英透露,从前三季度川鞋销售情况和本次广交会上的签单情况看,今年川鞋出口将再上台阶,出口总额有望突破2亿美元。她认为,欧盟对鞋征收反倾销税后,高档品牌鞋类产品销售并没受多大影响。因此,走品牌之路,不仅可大大提高产值,还可以规避国外“制裁”风险。

  据了解,目前国内中西部多数省市都有承接“东鞋”的热望:国内最大的制鞋企业广东华坚鞋业公司已将在外的第一家万人分厂设在了江西;此外,近邻重庆璧山已领走“西部鞋都”之匾;四川鞋业在未来15年的规划中提出了“千亿百万工程”:即1000亿产值,100万人就业。在未来5年内,预计可以实现出口达到10亿美元,到2015年,实现出口达20到30亿美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