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解读中小鞋企倒闭的积极意义

解读中小鞋企倒闭的积极意义

2008-06-17 08:19:28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关于“世界鞋都”广东东莞鞋企大量倒闭的传闻不断,在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有人统计说已有数百家鞋厂关门停产。这一说法得到亚洲鞋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的证实。他表示,包括东莞在内,广东省共有鞋厂近6000家,过去一年关闭了1000多家,但对这样的结果没必要大惊小怪,这只是行业内部洗牌的结果。从2002年到2008年,的鞋厂从2万多家猛增到3万多家,但消费人群并没有相应扩大,造成产能过剩。东莞也不能避免这种竞争,实力较弱的鞋厂纷纷倒闭,这是市场和行业的必然。

    必然归必然,但人们面对在倒闭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的东莞鞋企,不大惊小怪才怪呢。从客观上讲,已经倒闭以及面临倒闭威胁的鞋企的确有值得同情的理由。油价高企导致制鞋业原辅料价格暴涨,鞋企背负了巨大的成本压力;靠承接外单赚取微薄利润的大多数东莞鞋企,从去年7月份开始,不得不面临出口退税下调和加工贸易调整政策的挑战;国外针对鞋出口的各种反倾销和贸易保护措施愈见严厉,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几十的反倾销税成为出口鞋企难以承受之重;人民币不断升值,让出口鞋企承担了更多的贸易代价;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许多鞋企开始面临提高工人工资和遭受用工荒的双重困扰。上述这些因素对国内鞋企生存空间造成的挤压可想而知,它们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也的确值得同情。

    然而,同情归同情,如果考虑到国内鞋业近年来在迅速膨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弊,而这些积弊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那么在客观因素的促发下行业内出现大量企业短时间内集中倒闭的现象,就在情理之中,也的确不必大惊小怪了。目前我国鞋业生产能力过剩,出口企业数量过多、规模小,相当一部分鞋企存在着短视的行为。企业不注重产品研发和科技投入,多以OEM或ODM的方式生产,模仿、抄袭情况严重,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搞市场调查分析,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信息不灵通、产品设计式样滞后、花色品种单一、舒适性差等问题,产品档次不高,价格卖不上去,总在中低档市场徘徊。另外,在外商招标过程中,鞋企压价成风、恶性竞争,也使得鞋价无法提高。

    除了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原因,我国鞋业发展的另一突出症结是自有品牌的严重缺失。在全球鞋业市场,有以美国的耐克和德国的阿迪达斯等企业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其优势体现在驰名国际的品牌影响力及控制全球市场的营销能力;也有以英国的克拉克和丹麦的爱步等企业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他们以精湛的制造能力和工艺流程著称;还有以意大利和法国的制鞋企业为代表的第三梯队,他们的优势是拥有世界级的设计大师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研发能力。然而在,我们却看不到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这就注定了我国鞋企在世界市场只能处于最低层次,收取的利润只能是世界制鞋产业利润中的最后一滴。

    看到了这些问题,人们自然明白了东莞众多鞋企倒闭的合理性,也自然可以从中读出一些积极的意味来。业内专家一致认为,2008年后,更多靠低成本、低利润起家,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制鞋企业会因为失去成本优势而加速破产,而对大部分管理规范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来说,则是一次行业全新洗牌的开始,鞋业将更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