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是全国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基地
全省“名牌”::泉州占半数
2001年,泉州还没有名牌产品企业;从2002年开始,泉州的名牌产品企业逐年增加;最近,又有7家企业成为名牌产品企业。至此,此类企业已达46家,占全省的46%。
民企所占比重大
2001年,首届名牌产品开评。当时,全省有一家企业评上,但不在泉州。2002年,全省又有7家企业评上,这一次,有5家在泉州。2003年,泉州又有两家评上;2004年泉州又有8家评上;到2005年,泉州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增加到31家;2006年,泉州增加到39家;2007年,泉州增加到46家。全省共有100家,泉州占全省的46%。
据介绍,名牌采用滚动制。被评上的企业,3年后还要重新参评,如果不合格,或者未参评,“名牌”将被取消;合格了就能保留。泉州被评上的企业,重新参评后都保留下来。
泉州市是全国最大的鞋生产基地
泉州市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绝大部分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充分体现了在行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泉州市是全国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基地,拥有安踏、寰球、特步、爱乐、361°、乔丹、贵人鸟、爱奇、露友等一批名牌企业。2005年,全国旅游鞋认定15个名牌,泉州市占11个;2006年全国雨伞评出6个名牌,泉州市占4个;2006年水暖器材全国认定7个,泉州市占4个;2007年针织面料认定3个,泉州市占2个;蛋黄派认定3个,泉州市占2个;果冻认定4个,泉州市占2个。
带动出口增长
据统计,去年,泉州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其中,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平均每家名牌企业的销售额增加三成以上,有的甚至翻倍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品牌效应。政府统一采购及许多重大工程招投标都要求使用名牌产品,或给予名牌产品优先采用权,增强了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去年,泉州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出口总额2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形成了以鞋类、、雨伞、水暖器材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出口名牌。
名牌带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多年来,泉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泉州市企业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力度,促成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五连冠”称号,在全市技术创新工作中名牌企业起了决定性作用。
带动区域经济
企业通过创名牌,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理念产生了根本转变,企业诚信度得到大大提高。众多名牌企业在创名牌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必须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以诚信为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努力营造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认识到创名牌产品的核心问题是产品优质、质量安全可靠,必须扎扎实实从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管理等做起,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才能真正将企业做强做大,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过程中,泉州市的晋江、南安、石狮相继开展“质量兴市”、“品牌兴企”活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涌现出了一批名牌企业。以名牌企业为龙头,逐渐带动形成了鞋服、食品、伞具、水暖的区域特色经济。如泉州市鞋业依托国内市场强劲需求,注重国内外市场的开发,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生产加工技术水平,电脑设计及计算机管理等的应用和普及,使晋江旅游鞋业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名牌产品大量涌现,成为国内制造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近年来,在11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带动下,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全市共有鞋类企业1900余家,从业人员逾百万人,年生产加工总产值100多亿元,占全国的35%,国内市场销售额约占全国的1/3,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