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阳山着力打造“矿产之乡”“鞋业之城”
阳山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机遇,突出工作重点,采取得力措施,把“工业富县”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大办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构建工业竞争力较强的特色经济体系,着力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县域经济的大提速。
县委书记李玉楷认为,发展工业是县域经济增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主导力量,是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重要举措,也是阳山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对今后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县长温湛滨表示要将阳山打造成为粤北的“矿产之乡”、“鞋业之城”和“能源基地”,力争在五年内使全县工业产值增长三倍,达到80亿元以上,全力实现工业发展的新突破。
根据这一思路,县委、县政府把“工业富县”战略摆到经济工作的首位,坚持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决定从2007年开始至2011年,即新一届党委政府任期的五年内,每年都作为“工业突破年”来抓,坚持全部工作以抓经济为主、经济工作以抓工业为主、工业工作以抓招商引资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资源型、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立县道路,努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打造以电力、矿产加工、制鞋、食品加工、水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围绕本县已初步形成的电力、矿产加工、水泥、制鞋、食品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培育、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配套产品,形成集聚效应,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工业经济实力,着力建设生态、轻工、重工、能源、矿产五大工业基地,打造以电力、矿产加工、制鞋、食品加工、水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的工业发展平台。同时,从实际出发,明确各乡镇的工业发展定位,在构筑县城这个工业发展高地的基础上,突出将七拱镇打造成为制造工业重镇,将黎埠建设列为资源型工业基地,将小江镇办成能源工业基地,促使三镇向十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目标迈进。
促使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创新思维,采取建立园区、盘活闲置土地、加强政府土地储备等方式破解工业用地难题,重点建设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首期规划1平方公里的清远阳山(七拱)生态产业转移园区,实现工业南移,打造工业强劲发展的新载体、主阵地,使其成为外资的首选区、企业密集区和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并推进城东工业区、杜步工业走廊和黎埠、小江、大崀等粉体加工基地建设等等。
完善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增强抓重点项目促发展的意识,完善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抓好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发挥效益,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加快2006年“7·06”庆典项目和列入“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建设;继续下功夫争取火电项目,抓紧推进上大压小30万千瓦火电厂;重振水泥生产雄风,推进大型干法生产水泥项目;加强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抓好连江梯级电站改造等工程建设,新增装机容量4万千瓦以上;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力促百茂鞋业二期和冠华鞋厂、美成鞋厂早日在2007年内投产,并推进千贸(阳山)鞋业公司等的建设,逐步将制鞋业培育成为就业达3万人、年产值超20亿元的制鞋产业集群。
营造社会性招商引资氛围。正确认识让利招商与商来得利的辩证关系,舍得让利,敢于让利,善于让利,进一步营造“洼地效应”,将最好的资源、最优秀的干部用于招商引资,大力营造社会性招商引资氛围,不断把招商引资推向新的高潮。同时,抓住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把着力点放在有一定科技含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上,大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业,大上劳动密集型项目,使阳山成为外来投资的热土。此外,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发展民营企业,重视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拓市场,着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要着力推进年产100万吨精铁矿、100万吨碳酸钙粉体的矿产工业基地建设,推动矿产资源开发的工业产值有大幅度提高,并堵塞漏洞,强化征管,切实增加矿产开发的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