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千鞋企放弃翻盘机会 4鞋企疾呼联合应对
面对99%的鞋企选择的沉默,昨天,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和他的战友进京发表联合宣言,大声疾呼国内制鞋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联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4鞋企进京呼吁鞋到欧洲打官司
接近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使鞋企出口欧盟受到重创。
在200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向欧盟法院递交了反倾销起诉书。但直到此时,国内1600多家鞋企却只有寥寥几家选择与奥康站在一起。有消息称,福建300家鞋企已经完全放弃诉讼。
面对99%的鞋企选择的沉默,昨天,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和他的战友进京发表联合宣言,大声疾呼国内制鞋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联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参与诉讼的反倾销律师蒲凌尘表示,欧盟对鞋反倾销即将进入复审程序,也就是说,今年内欧盟将对“对原产于的皮鞋产品实施征收为期两年16.5%的反倾销税”做出新一轮的动作,而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联合平台,为争取平等权利做最后的努力。
2006年10月7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原产于的皮鞋产品实施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事实上,虽然一再声称并非“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欧盟接近16.5%的高额反倾销税已经重创鞋企出口欧盟的“航空母舰”。据了解,温州鞋产品对欧盟出口由此减少了三分之一。中小企业遭遇的打击尤为惨重,“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很多小企业就已经接不到订单了。”王振滔说。
2006年10月23日,奥康集团正式决定聘请蒲凌尘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欧盟理事会发布的征收16.5%的反倾销税的法规不符合欧盟相关法律,但由于诉讼成本过高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只有奥康、泰马、金履、新生港元4家企业和境外的5家公司正式向欧盟法院起诉,其他上千家鞋企已放弃翻盘机会。
蒲凌尘表示,事实上,由于此案是对欧盟如何解读、使用反倾销条款提出异议,审理结果将不仅关系到整个制鞋行业,也将对其他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此前,制鞋行业曾表示,欧盟在未对中方企业认真审核的情况下,否决了中方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用统一反倾销税率来取代分别税率,这既不符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也不符合欧盟内部的有关规定。
由于诉讼企业还不到10家,这场跨国“马拉松”官司几乎可以称为“单薄的反击”,但王振滔表示,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坚持打下去。据介绍,欧盟法院目前已经正式受理奥康等4家制鞋企业的诉讼请求。之后,会有双方的两轮答辩,欧盟可能会作为第三方支持欧盟理事会,接下来是口头答辩,总的时间预计在两年左右。
放弃意味着受气沉默带不来公平
欧盟对鞋的判罚存在着明显的法律漏洞,历时一年多的中欧鞋反倾销大战仍然存在翻盘的希望。但是,上千家鞋企的缺席,却让这场原本应该更加轰轰烈烈的“WTO后过渡期第一辩”,充满麻木不仁的无奈。
企业在遭遇国际贸易官司时,常常表现得束手无策,甚至互相推诿,却往往忽视了最为公正、公平的自卫武器——法律。其实,从发达国家低就业的“替罪羊”到贸易争端的“胜利者”,其间的距离,也许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更短。
沉默带不来尊敬。人们不难发现,无论官司是输是赢,和更多保持沉默的企业相比,王振滔和他的奥康集团几乎已经成为了胜利者。
去年6月,王振滔代表鞋企专程去欧盟提出抗辩。因为自己没有犯罪,这位温州商人言辞异常激烈。令他意外的是,此举非但没有激怒对方,还被欧盟人员带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公园吃饭,原因是“欣赏你的讲话”。同一个月,在西班牙的一个鞋业论坛上,王振滔也作为鞋业的唯一代表参加,并发表了演讲。奥康集团因此在全世界名声大振。
与默默承受高额反倾销税的同行相比,王振滔只是更为激进地借助法律为自己“维权”。
随着对外贸易额的大幅增长,针对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变化多端的贸易摩擦也相伴而生。但是,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走过最后的过渡期,过去政府对企业的直接保护,也必将逐步让位于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将是企业争取平等权益的唯一途径。放弃必然受气,企业需要更多魄力。
- 上一篇:让“洋品牌”走下神坛
- 下一篇:时光昆明|一张皮鞋厂老照片背后的昆明时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