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紧缺 闽鞋业创业基地欲布局江西
在全国“东鞋西移”的热潮中,泉州的鞋业企业也开始坐不住了,纷纷外出寻找商机。11月,应江西省有关方面邀请,由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江西省驻福建办事处牵头组织的首批考察成员奔赴江西,对鄱阳县、上高县、抚州市等三个县市进行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关于在江西建立“福建鞋业创业基地”的设想也正慢慢走向现实。
土地制约鞋企发展
实际上,福建鞋企,尤其是晋江鞋企向外拓展的脚步一直未停止过。晋江是全国闻名的鞋业制造基地,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企业拓展已乏空间。“劳工荒”、水电供应紧张等问题也日益困扰着企业。“我们现在都不敢扩大生产,主要是工人难招啊。”一位鞋企老板无奈地说,在淡季,他们也要养着许多工人,以防在旺季来临的时候招不到工人,工人的工资、待遇越来越高,企业的成本自然也不低。
在西部招商潮的招引下,一些鞋企开始把目光转向外地,转向西部,以期利用西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二次创业。就泉州来说,今年匹克集团在江西上高建立了自己的新鞋业生产基地;太平洋鞋业也在江西圈下400多亩地建设宝鸿(江西)鞋业发展基地。
创建鞋企生产基地
对于此次组团赴江西考察,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榕表示,近年来,我省部分制鞋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制鞋企业,因工业用地紧张、劳工成本过高等原因,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挥行业整体优势,规避单个企业在外地投资办厂的风险,省鞋业行业协会拟协调部分企业在江西省建设一个规划统一、功能齐全的“福建鞋业创业基地”,初步规划5000亩左右,首期计划先引进十几家实力鞋业企业。
与以往企业单独外出投资办厂不同,“福建省鞋业创业基地”是以制鞋产业规模经营的方式规划建设,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鞋材、鞋机、鞋模等配套企业进驻,形成产业链;通过组团进驻,取得与当地相关部门对地价和劳动工资谈判的优势,以行业组织的形式,协调当地政府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并以企业自主管理形式建设新厂。
“我们不是要把整个企业或产业链都搬迁到外地,只是在外地开创一个新的加工制造基地。”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践解释说,“今后企业总部、营销、研发等仍留在泉州、晋江,而生产加工将向西部转移。”据介绍,通过新产业集群的繁衍,继续保持福建鞋业的竞争优势。像耐克、阿迪达斯,企业总部、营销研发都是放在美国,但他们的生产加工工厂却遍布全球,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打造完整鞋业产业链
在一家家企业单枪匹马走向西部的同时,产业配套问题、投资环境等问题随之出现,物流配送等问题渐渐变得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在外地投资的企业在当地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鞋业的配套非常重要,如果单个企业到外地发展,在产业方面无法形成配套。因此,我们考虑在江西创立这样一个鞋业创业园,建立一条完整的鞋业产业链。”陈践说,此次考察团是带着产业链过来考察的,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再组织一部分有意向向外投资拓展的企业,开辟鞋业创业基地,再吸引更多的鞋类企业及其配套企业过来投资。
2005年,意大利宝飘(香港)发展有限公司、晋江太平洋鞋业有限公司投资的宝鸿(江西)鞋业产业园,如今,一期的5幢标准厂房已经建成。作为走出去的先行者,该公司董事长李海庭表示,“如果大家都有心要向外拓展,做大做强鞋业产业,那么就应集中在一个地方办厂。”李海庭认为,自己在鄱阳投资建设宝鸿鞋业产业园目的就在于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链配套、降低物流成本,这样对每一家到外地投资的企业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