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缝制设备淘金潮来临
2005年是全球配额取消的第一年,人们本以为可以为后配额时代到来而欢呼、而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因为欧美等国对纺织品的设限,使的服装纺织业遭受了严重打击,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这股“寒流”也席卷了与之相关的各产业,使得“出口的春天”迟迟不能到来。纺织服装行业在2005年的出口虽然仍保持了19.6%的增长率,但是总体来说,增长步伐有所放缓。
另一方面,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在全球的服装出口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扩大,直接威胁着的服装出口。
随着沿海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很大限制,而东南亚国家的人口资源极其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而服装行业又具有吸纳劳动力多、环境污染少以及进入门槛低等特点,能够很好的缓解就业压力,容易被列入鼓励性发展的行业,世界服装业的梯度转移迹象逐渐显露。
泱泱大国 商机无限
作为拥有十亿多人口的印度,其服装行业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印度已经成为后配额时期的第6大服装出口国,服装出口占印度纺织出口产品的42%,纺织服装工业营业额达124亿欧元,其中服装工业营业额达41亿欧元。
服装行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印度,作为服装业上游产业的缝制机械行业却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发展速度。印度的缝制机械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本土缝纫机生产厂家大多以生产家用机为主,工业用缝纫机生产能力不足。另外,印度的缝制机械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零部件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
作为印度的近邻,是世界缝纫机的生产与出口基地,普通家用缝纫机约占世界产量的96%,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约占世界产量的55%以上,工业用缝纫机700多万台,占到世界产量的75%。印度服装行业的迅猛发展,给的缝制机械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太大了,完全有可能成为继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家。近年来,印度服装企业纷纷上马购置缝制设备,我们的产品供应在印度市场都吃紧了,但是需求量还在上升。”马卸辉说。作为宝石缝纫机集团东南亚市场的区域经理,马卸辉对印度市场非常看好。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宝石缝纫机集团连续三年来保持着200%的增长率。2006年第一季度,工业用缝纫机产值就完成销售额200万,虽然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马卸辉表示:由于现在出口印度的缝纫机产量基数比较大,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并不表示印度市场的萎缩。
据海关总署数字统计:2005年,我国缝制机械(含整机和零部件)对印度出口总金额达到13288.3万美元,同比增长170.2%,其中整机(含家用机和工业用机)数量达到20.3万台、金额达到12756.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7.79%、179.62%。
如今,的缝制设备企业均纷纷进军印度市场,以求在印度这样的泱泱大国中掘的属于自己的一桶金。许多缝制制造企业都开始在印度建立代理点,寻求代理商,并加大了在印度的品牌投入。
西游旅途 祸起萧墙
对于国内同行纷纷在印度设立代销点,宝石缝纫机集团的马卸辉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担忧,“我们开辟印度市场已有10年时间了,经过不断的服务提升,宝石品牌在东南亚、在印度已经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的产品还曾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当地的人民。”
令马卸辉担忧的倒是国内同行的恶意竞价,这也是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所担心的。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无限制的恶意竞价可能会造成印度市场的混乱,从而葬送缝制设备在印度的市场。而国内一家知名缝制设备制造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例子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一台普通缝纫机竟然只卖50个美金,加上运输费等各种销售费用,等于是把缝纫机当作废铁来处理了。我们花了8年时间,在印尼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市场就这样的退出了,现在国内的许多同行也都逐渐地退出了印尼的市场。”一提到恶意竞争,马卸辉在心痛之余也表现出了无奈。
更深层次上,东南亚诸国的服装行业的出口在全球已经占到很大比重,出口东南亚的缝制设备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国内的销售价格,当地的服装企业势必会从中获利,进而给服装行业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
的缝制机械产品档次除了国内的几个骨干企业处在中上游外,大部分还是处在中游的地位。出口印度的缝制设备产品主要是以普通平缝机和包缝机为主,占到工业用机出口的90%,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
另外,服装行业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培植,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开办服装加工厂,迫于资金匮乏等因素,他们还是偏爱于价格低廉、质量稳定的产品。
有关人士指出:印度的大多服装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印度的服装企业还是会更青睐于价格实惠的产品。这也造成了缝制产品在印度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为国内有些同行大打价格战埋下了阴影。
任重道远 期待突破
缝制设备制造企业能否在印度掘到金子,取决于自身能否规范行为,维护印度市场的稳定。而避免价格战的频频发生,除了需要同行间的相互制约外,更需要国内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突破同质化现象,走产品差异化、系列化道路,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制造的形象,维护制造的尊严。
“我们现在在印度市场,也开始力推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我们的新产品也亮相印度的各种展会。虽然目前这一块销售不多,但是空间很大,只有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印度市场有所爆发。”马卸辉说。
而印度的国情也给新产品进入其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过去十年来,印度的电量平均每年增加5.5%,可是需求的增加幅度却是12%。为应付需求的增加,每年增加2万8000兆瓦的电力,可是印度电力的增幅只有4500兆瓦。在传输过程中损失电力不到10%,印度则损失30%以上。近97%的家庭有电力可用,有电可用的印度家庭却不到50%。印度政府甚至下令商店每星期休业至少一天、工厂只让两个班的员工开工。
面对能源危机,服装企业势必会考虑购置高运转速度、高效率的省电设备,以保证自己产品的交货期。服装行业近年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也使国内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看到了新产品在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
当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世界一流产品相比,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缝制机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离不开国内软件业大环境不好的因素。而印度的软件业非常发达,据统计,目前印度拥有140多万编程人员,软件产业全部才只有40—50万,仅是印度的三分之一。
如果能够利用印度软件技术的优势,加上自身制造技术的优势,对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 上一篇:中山鞋输欧遭遇“冷锋”
- 下一篇:知名球鞋设计师加盟新品牌!新鞋首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