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耐克,在中国有点卖不动了

耐克,在中国有点卖不动了

2025-10-27 14:14:42 来源:环球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要说全球运动品牌的故事,基本就是耐克和阿迪的你追我赶。

在耐克成为霸主之前,运动鞋市场是德国、美国、日本“三分天下”。德国有阿迪达斯、Puma,美国有New Balance、匡威,日本则有鬼冢虎。

耐克的崛起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1980年,它首次在北美市场份额上超越阿迪,占到半壁江山。

那时的阿迪因为没跟上运动时尚的风潮,一度陷入低迷。直到90年代,它才缓过神来,在1996年推出复古系列Originals,成功靠“复古潮”翻身。从1994年开始,阿迪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再加上1998年收购户外品牌萨洛蒙,收入再上一个台阶。从此,运动品牌江湖正式进入“双雄时代”。

在市场,剧情也差不多。

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耐克和阿迪在唱主角。但2017年之后,安踏、李宁、FILA等国产品牌快速崛起,阿迪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到2024年,阿迪在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掉到耐克、安踏和李宁之后。

而现在,阿迪正在努力“高调”重返市场。

01

耐克:

销量下滑,压力山大

耐克在确实有点卖不动了。

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最新财季,耐克在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下滑10%,只有15.12亿美元(约107.75亿元人民币)。换算一下,差不多少卖了近11个亿。

具体来看,耐克直营渠道销售额下降12%,其中线上渠道大跌27%,门店销售也微降4%。批发业务同样下滑9%。虽然跑步类产品卖得不错,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但整体客流量下降、市场竞争激烈、库存压力大,都拖累了复苏步伐。

耐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贺雁峰在业绩会上坦言:“大中华区市场面临结构性挑战,本季度业务下滑10%。季节性销售持续低于预期,我们必须加大投入来维持市场秩序。”

说白了,卖不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竞争太激烈了。

耐克集团首席财务官马修·弗兰德补充道:“我们在的直营店和合作店客流量都在减少,导致销售率下降。大中华区的线上市场仍以促销为主,消费者比价周期拉长,折扣力度也在加深。”

这背后,其实是两个问题:整个大环境不好,以及国产品牌越来越强。

国内运动市场确实在承压。今年9月,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匹克内销直营板块从年初就开始亏损,1到7月累计亏了超过1.3亿元,为此还转让了三个分公司。匹克不得不实行阶梯式降薪,最高降幅达到50%。

行业价格战下,就连安踏这样的巨头也受到影响。上半年,安踏毛利率微降0.7个百分点至63.4%。虽然营收增长14.3%至385.44亿元,但净利润下滑了8.9%。李宁的营收增速也只有3.3%,净利润同比下降11.0%。

另一方面,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也让耐克不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

一位国内头部品牌的研发高管直言:“我们的产品,和耐克已经没差距了。差别主要在营销。”

知名户外品牌凯乐石的创始人钟承湛也指出,珠三角是全球制鞋的技术中心,顶尖鞋子都在东莞研发。“我们没有把产品分三六九等,直接就是赛事级。这相当于用高维产品去打别人的全维度,用高品质卖正常价,这叫性价比加质价比。”

客流在减少、销售下降;线上促销为主;折扣力度更大

02

阿迪:

调返场,全力押注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阿迪达斯却“高调”地展开了反击。

今年二季度,阿迪达斯全球营收同比增长2.2%,如果不考虑Yeezy系列的影响,增速其实达到了12%。

其中,大中华区成为增长主力,收入同比增长11%。从占比来看,大中华区贡献了阿迪全球收入的13.4%,仅次于欧洲和北美。

更关键的是,阿迪在市场的营业利润率高达22.7%,比欧洲的21.9%和北美的12.8%都高。

业绩回暖的同时,阿迪全球CEO比约恩·古尔登也频频访华。2025年10月12日,他连续两年参加上海市长咨询会,今年还是首次以正式会员身份出席。这是他三年任内的第四次来华。除了在上海开会,他还在北京拜访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看得出来,古尔登是想把市场的各个环节都“打通”。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这家德国企业似乎显得更有主动权。

不管对阿迪还是对古尔登本人来说,市场都至关重要。

古尔登在2023年初临危受命,接手阿迪时,公司正陷入困境。而市场曾是阿迪的“痛点”——受Yeezy停售等事件影响,大中华区收入曾连续8个季度下滑。

欧睿数据显示,阿迪在的市占率从2021年的15%跌至2024年的8.7%。相比之下,耐克从18.1%微跌至16.2%,仍排第一;安踏从9.8%涨到10.5%,排第二;李宁从9.3%微增至9.4%,排第三。

古尔登认为,大中华区业绩回暖,跟他推行的“放权”策略分不开。他透露,现在阿迪在销售的产品中,95%是“制造”,设计上也逐步实现原创。明年,阿迪大中华区总部将迁入上海西岸的新大楼,能容纳超过1500名员工。

不过也要看到,阿迪的高增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之前的基数较低。从单季度营收来看,耐克在仍比阿迪多卖了近38亿元,阿迪的市占率也远未回到2021年的水平。

阿迪在销售的产品中,95%是“制造”,设计上也逐步实现原创

03

应对之战:

两大巨头都在“化”

面对挑战,耐克也在加大对市场的投入,希望能重回增长轨道。

贺雁峰表示:“体育是我们在制胜的关键。团队正在加紧制定全品类体育产品的统一规划,并把部分门店升级为特色体育体验中心。有超过5000家耐克单品牌店,这项转型既需要钱,也需要时间。”

马修·弗兰德也说,大中华区的重点是革新门店概念、优化产品组合、清理渠道库存,从而改善销售趋势。

客观来说,耐克在产品和品牌上仍有优势。例如,其跑步业务在就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

和古尔登类似,贺雁峰也是“临危受命”。他于2024年10月加入耐克,不少老部下也随他“回巢”。在他接手后的第一个财季,耐克营收下滑7.7%,净利润大跌26%。不过最新财季已略有起色,营收微增1%。

显然,庞大的市场也是耐克拯救业绩的关键。

重用高管,就是耐克的应对策略之一。2024年10月,耐克宣布任命董炜为耐克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同时兼任ACG品牌全球CEO。董炜2005年加入耐克,过去十年担任耐克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

这项任命意味着,董炜在耐克和集团层面的话语权都提高了。而她兼任ACG全球CEO,也透露出耐克对户外市场的重视。

所以,面对阿迪的“高调”反攻,耐克的选择是正面应战。当然,它们都不得不面对同一个现实:国产品牌正在强势崛起。

这场运动品牌的“三国杀”,只会越来越激烈。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