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职男人的新年守望
2004-12-28 17:01:45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又是一年年关近,当都市人踏着匆匆的步履邀亲朋、订年货时,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从南方打工返回的人们又如潮般涌向库区各城市,许多背影奔波在猎猎冬风中。据记者连日来的采访调查获知,这些人就是在外打工奔忙了近1年时间的都市家庭里的一些当家男人,要么赚肥了腰包回家盘算来年的打算,要么是空空行囊返家后观望,思忖着明年又该谋份什么样的工作。
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初步了解到,岁末年关,有将近3成的外出务工的都市家庭男人们在返乡望明年了,守望之中,他们盼着来年能谋份适合自己的职业,春节过完后,他们就准备上路了。观望之中,他们要么托熟人,要么托朋友,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联系。这些观望的“猎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驻足观望呢?他们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经验、心态才能更好的奔向来年?
实 录
不再奢望大牌公司
英俊潇洒的刘先生从万州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他便前往上海打工,虽然从蓝领到白领他经历了几年的磨炼,但职场也如同战场,他才方晓隔行如隔山。12月20日,刘先生特地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这段不平凡经历,并发出无奈的困惑之声:我不该迷信大公司的名声。从10月11日上班到10月19日辞职,9天,创下了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短的工作记录。
现在的我,不知道还有无勇气再去相信那些所谓的很有名气的“大牌”公司了。今年9月份,不安于现状的我,在一份求职报刊中,发现了一家沪上有名的服装公司---B公司的招聘广告,觉得自己的条件挺符合这家公司文员的招人要求,并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投出了简历。想不到,寄出去的第4天,我便接到了面试的通知。
虽然那天的面试时间是安排在下午3点,但我还是向原公司的领导请了一天的假,精心打扮后才前往B公司参加面试。由于我早到了半小时,便坐在沙发上和同来面试的另两个小姑娘攀谈了起来,交谈中,我惊奇地发现她们都出自重点大学。当时,我心想,如果论“出身”,我是怎么也赶不上她们的,便暗暗的安慰自己,好歹,我也在某知名音像公司从事文员兼统计员工作有近两年的时间了,论实践工作能力,她们还不一定比我强呐!
果然,在初试的第3天,我便被通知参加9月28日上午的复试。虽然,那天我还要上班,但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是硬着头皮向原领导请了半天的事假。
当天的复试是由B公司的人事经理和市场部的经理共同主持的,先是人事经理简单询问了一些我原来工作的情况。之后,市场部的经理便和我详谈了关于工作流程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最后,人事经理当场告诉我被录用了,工作地点就是公司本部,职位是市场部助理,主要职责是上报文件和各类合同的打印流转,往来电话的接听处理,客户的接待等事务工作,要求10月11日就正式上班,并一定要带好劳动手册;试用期月工资为1000元,转正后为1200元;由于是服装公司,会涉及到一些纺织知识,因此会有在职培训。虽然,我对纺织品一窍不通,但由于有了在职培训,我想也难不倒我;虽然,转正后的月工资也比我原来的月工资低了200多元,但听人事经理说,表现好的员工每年至少会加薪200元一个月;冲着B公司的名气,为了自己的前途,我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当我心情愉快的走出B公司时,才发现半天的事假还剩不到1小时了,而我原公司又位于市东北部,便毅然拦了辆车,花了50多元钱,横穿了半个上海才赶回。回原公司的第二天,我便递上了辞呈,虽然部门经理极力挽留,但我还是下定决心辞了职,并且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第2天便拿到了劳动手册。
10月11日,我迎着温热的阳光准时来到了B公司上班,上班前,人事专员向我们大致宣读了一下人事制度,便一一带我们去各部门报到。而之后所发生的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货不对版”:没有了在职培训,迎来的是每周5天半,实则6天工作的针织部助理一职。一周后所要签订的劳动合同上没有了B公司的名字,取而代之的却是闻所未闻的D公司,并且年底前我们的部门还要搬去西区的仓库办公。而对于这一切,B公司都无法给我一个满意的解释。
9天后,我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辞职后,我不断地责问自己,是不是该破除“迷信”,不再奢望什么大名气、什么大牌公司了呢?
被老板涮了
家住万州城区沙龙路的何先生原来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销售人员,他在下岗后,曾一度找到了自己心满意足的职业,但何先生在签完一笔订单后,他方才发现招聘他走的那家私营企业无外乎是想请他教两个年轻的学生,顺便打通他原来在国有企业时的那些关系。学生会了,关系通了,何先生却不得不再一次面临观望。据何先生介绍。2003年,由于所在的那家国企濒临破产的边缘,已经年近50岁的他,没想到接受了重新上岗的选择。拿着买断工龄的养命钱,从原单位的那幢“风雨飘摇”的大楼走出来时,他的内心颇感失落和沮丧。
在家里“待岗”的那段日子里,他冷静地分析了自身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优势是有一批和他关系很“铁”的外地客户,而且有丰富的营销知识和部门管理经验,这是一笔“无形资产”和寻岗的“本钱”。其劣势是年龄偏大,文凭又不硬。假如自主创业,手头的资金捉襟见肘,单枪匹马地开拓市场的风险太大。权衡再三后,他决定先“借地立足”、“借船出海”,只要把自己的长处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就能取得成功。
最开始,他找工作用的是最传统的方式,在报纸上收集各种招聘会的信息。虽然在招聘会上,可以接触到许多要人的单位。但是,真正要找到和他的专业、年龄等要求想吻合的单位是少之少。后来,偶然的机会,听一位下岗后不久就找到合适工作的同事说起,他的工作就是在人才网上“找”到的。受此启发,他在本地的人才网和外地的人才网上“贴”了自己的应聘资料,并且根据情况不断地更新资料。在对所有潜在的用人单位进行了一番紧锣密鼓的自荐信息的“轰炸”后,接下来,他稳定住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心态“恭候佳音”。
等候的日子是“漫长”的,也是让人揪心的。终于,发出的各种信息开始有了一些反馈。隔三差五的,他能收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意向。有一天,本地的一家的私企老板主动向他抛出了“绣球”。虽然他提的薪水不是很高,但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他进行深入的交谈后,他发现,对方有大力开拓外地市场的强烈愿望,而他更是想找到一个在事业上进一步施展才能的舞台。就这样,他们一拍即合,随即签订了聘用合同。为了马上打开局面,老板还主动给他配备了助手。
在这家私企里,当他把自己经营的方案、产品拓销的思路向老板和盘托出后,老板很是惊奇,说他原来没有想到那么多,那么长远。老板开玩笑地对他说,刚开始他是打算招应届毕业生的,没想到招了他,不用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节省了他的用人成本,而且把他扩大销售的计划提了速。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仅在上任后的两个月里,帮老板接到了客户的第一份订单,而且带了两名大学生徒弟,老板很高兴,他工作起来心里也很舒畅。正当他满以为双方达到“双赢”时,老板的一封极为婉转的辞退信搁在了他面前。他深深的知道,被老板涮了,于是,守着年关,又开始了找寻工作的观望。
谋求高薪不断跳槽
家住万州城区白岩路的陈先生一家3口,妻子在家里带孩子做全职太太,一家的开销全落在陈先生肩上。多年来,陈先生一直在万州的一些私营企业里打工,干过销售采购,也进过生产车间。一年里顶多也就赚一万元钱左右。但是连续几年来,摆在陈先生面前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几乎每年都要跳槽。
今年11月中旬,陈先生所在的饮料厂由于产品积压,他又不得不赋闲在家,恰恰在这时,陈先生称,人才市场又给他提供了一个观望来年职场的机会。近段时间以来,陈先生几乎隔三岔五要到万州的人才市场,劳动力介绍服务站去看看,用他的话说,为来年干啥早做准备。据陈先生介绍,近年来经常跳槽的原因主要是想谋求高薪,他向记者算了个细账,每月他一家3口的正常家庭开支至少要700多元,眼见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存点钱,又怎能供孩子上学。于是从11月份呆在家中后,陈先生认为这给他提供了一个重新谋职的好机会,目前已有几家私营企业准备聘他。陈先生认为到时候就是工作累点,他也乐意,原因就是他太需要赚更宽裕的家庭开销了。陈先生认为求职中想要薪水更高的职业并非难事,作为城里家庭的男人,最主要的是练就高素质的内涵,然后就是兢兢业业,干一行热爱一行,他相信,面包总是会有的。
支 招
家庭主男的求职困惑
其实,城市男人呆在家中,观望着今后的职业选择,有相当一部分是有着自身的实力和才华,宁肯赋闲在家,也不轻举妄动,他们要力争捧到更香更甜的馍馍。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就是现实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他们之外,更多的人却是凭着劳力,或者勉强适应于社会的一点文化知识在追求,在渴盼。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一位负责人认为,现代都市家庭男主人公的就业市场,就如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以前是“独木桥(大学)——一马平川(就业)”,现在是“一马平川(大学)———独木桥(就业)”,大学生就业市场已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从近期的《求职易》连续刊登的各类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情况看,似乎招聘会图的是热闹,不少求职者埋怨“待遇太低了”,“用人单位太苛求了”,更有硕士生感叹“研究生比不上本科生”……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因招不到合适对象而苦恼。于是,在求职者的观望和用人单位的等待之中,一部分算得上是人才的都市家庭男人,不得不在一年一度的岁末开始了等待,开始寻找自己人生的准确定位。
纵 深
练好技能是求职关键
无论是等待也好,观望也罢,总之,在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今天,只有勤学、勤劳、勤干才能让这些如同“猎人”般的守望者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否则,求职的路将变得漫长而艰辛。
职场也是人生的舞台,当有不如意的时候,要常常自问“我是谁”,寻回“本我”———渴望手中握住的繁华(自我),是否就可令内心得以安宁(本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孙中山先生从屡败屡战悟出人分三等———“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你属于哪一类人呢?是否过高估计自己?是否自己发生了“错位思考”?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当然“研究生比不上本科生”,高等教育“平民化”之后,百里挑一,当然“用人单位太苛求了”,说到底要“认识你自己”。
要认识自己,就必须练就内功。在新世纪的里程里,不管你有没有想过要更换工作,落后或被淘汰肯定都是你所不愿的。于是,三峡学院的一位教授指出,要在观望中谋求更好的职业,必须练好6项基本功。
1.交流能力。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交流障碍很可能成为你事业中致命的问题。于是需要你必备:写得明白、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叙述准确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2.组织能力。无论你走到哪儿,组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如调拨财力物力、设备工作流程、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寻找赢利机会等等,这些都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能力。
3.说服能力。工作最有成效的员工将是那些懂得如何表达思想和信息以得到别人理解与支持的人。出色的游说能力在未来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
4.想象能力。这种能力至关重要,它可收集和获取广泛的知识信息,并对其中的一些知识、思维方式及观察视角加以借鉴,以便引导公司走向未来。
5.创新能力。今后将越来越需要在产品推销、管理工程和计算机等方面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6.学习能力。这种能力能使人提高工作效率,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公司达到预期目标。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年关将近 你备好“精神年货”了吗?
- 下一篇:女白领的四大隐忧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