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观察:“驻仓全检”成电商奢侈品赛道新焦点
	
随着双11周期逐年拉长,消费者对促销节点的热情渐趋平淡。即便如此,作为最大型的线上促销活动之一,电商平台仍在持续创新。
近日,特卖电商唯品会与中检奢侈品鉴定中心(中检鉴真)共同宣布,由中检派驻鉴定团队入驻唯品会奢侈品仓库,对平台在售奢侈品实行全量鉴定,并为每一件商品出具鉴定报告,随货送达消费者。
这一“驻仓全检”模式,几乎重塑了过往线上平台的奢侈品正品管理体系,也引发行业思考:消费者网购奢侈品,其信任体系是否会迎来重构?
01
奢侈品的新“身份证”
据《2024奢侈品报告》显示,2024年境内奢侈品线上销售额达2375亿元,线上渠道占比已达46%,接近整体市场的一半,奢侈品消费线上化趋势显著。然而,同年国内奢侈品假货市场规模也爆发式增长至约2000亿元,规模已逼近正品零售总额。假货正在让奢侈品牌变得不再神秘,品牌价值大幅降低。
对特卖电商而言,在享受线上化红利的同时,其核心任务在于破解消费者对“折扣奢侈品”的天然疑虑。这一挑战源于其商业模式:平台通过全球买手从各国授权折扣渠道采购,并凭借集中采购形成价格优势。例如,一款原价24000多元的Burberry托特包,平台售价可低至约3000元。唯品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其高端奢侈品销售同比增长30%,印证了市场对高性价比正品的旺盛需求。
然而,商品的超低价格本身也容易成为消费者判断真伪时的顾虑点。因此,如何超越简单的价格承诺,构建一套看得见、可信赖的正品保障体系,成为提升消费体验的关键。
为此,唯品会的方案是引入中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通过驻仓全检并出具报告,试图重塑消费信任链条。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检的鉴定报告或将成为奢侈品的另一张“身份证”。
02
鉴定是个技术活
中检的权威性是构建此信任模式的基石。作为中央企业中唯一以“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为主业的综合性质量服务机构,其专业实力提供了核心支撑。依托于此,其旗下机构中检鉴真将奢侈品鉴定服务直接前置到电商供应链环节,实现了三大突破:鉴定师团队首次入驻平台仓库、首次对在售奢侈品进行全量检验,并首次达成鉴定报告随货全覆盖。
奢侈品鉴定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体系支撑,而中检鉴真无疑是该领域的翘楚。其鉴定师不仅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面对箱包、珠宝、腕表等各类奢侈品,鉴定师需熟记数千个品牌、品类和款式的鉴别要点。以COACH包包为例,正品的马车Logo车轮应为标准圆形,且内部8条轮毂的夹角均精确为45度。若车轮不够圆润或轮毂角度存在偏差,即可判定有仿品嫌疑。
此外,鉴定工作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国内外尖端专业设备的支撑。例如,高倍显微镜用于识别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痕迹;红外光谱仪可分析物品的化学成分;热导仪则能快速鉴定钻石真伪。
为确保鉴定的准确性与前瞻性,中检鉴真还与平台联合在仓内建立了正品样本库,以持续更新鉴定知识,洞察新品与仿冒趋势。
每一件奢侈品都需经过三名鉴定师背对背的独立鉴定与交叉复核,方可出具最终结果。全程均在千万像素级摄像头监控下进行,确保操作可追溯、结果可溯源。正是这套极其专业、严谨的技术与流程体系,也铸就了鉴定结果的权威性。
03
奢侈品保障体系的模式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检入仓、售前全检的核心创新在于实现了奢侈品鉴定的模式的改变——从传统的售后求证、抽检,前置至售前环节,并以全检取代抽检。也打破了电商长期依赖品牌直供或抽样检测的信任构建局限,为每一件商品提供了可追溯、可验证的权威凭据。
	
	
专业人士表示,中检入驻全检是今年双11的亮点之一:从宏观上看,它是对“质量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展现了央企与民企协同提升供给质量的合力;对消费者而言,权威鉴定报告奠定了“折扣价、放心购”的信任基础;对行业而言,这预示着竞争维度正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向以信任保障和服务体验为核心的价值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