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计视角
当今,我国制鞋产业蓬勃发展,成千上万家制鞋企业星罗棋布,制鞋基地更是在广东、福建、四川、浙江乃至河南等地接连涌现。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产品细分领域时,却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失衡现象:绝大多数企业将精力与资源投在成人鞋的研发与生产上,专业投身于少年儿童鞋研发制造的企业则寥寥无几,即便少数涉足其中者,对研发环节的投入也显得捉襟见肘。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繁荣发展的根基与希望。为助力这些稚嫩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每一位鞋业从业者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重视并大力推进少年儿童鞋的研制开发。况且,当下童鞋研发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从市场消费潜力维度审视,少年儿童构成了一个规模极为庞大的消费集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在6~11岁儿童大约有1亿人。尽管现阶段童鞋的生产与消费数量相较于成人鞋仍存在显著差距,且市场上强势的童鞋品牌稀缺,但这恰恰昭示着其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学生鞋为例,提及此品类,多数人脑海中仅浮现出运动鞋、旅游鞋,诚然,这类鞋子搭配运动式校服相得益彰,可校服款式切换为正装,适配的学生鞋便仿若隐匿于茫茫鞋海,难觅踪迹。
以一线城市的一所小学为实例。该校拥有 2000 余名在校生,新学年为学生筹备两套校服,运动式校服用于体育课程与文体活动,正装式校服则在学校正式活动和庄重场合穿用。校服定制过程中,运动装与运动鞋的订制顺遂无碍,可寻觅与正装校服匹配的学生鞋却让校方大费周章,耗时一个半月,才从外地鞋企定制到正装式学生鞋。开学典礼上,学生们身着统一正装校服与校鞋,整齐列队,展现出蓬勃朝气,这一场景引得兄弟学校纷纷效仿,计划定制独具本校特色的学生鞋。
不仅如此,我国少年儿童身体发育迅猛。据调研发现,11 岁至 16 岁少年儿童中,男生身高年增长幅度在 4~9.38cm 之间波动,女生亦有相应显著增长,5 至 13 岁儿童脚的年平均增长近 9 毫米。依循这般生长规律,家长每年至少需为孩子购置两双鞋,进一步佐证了童鞋市场的广阔需求。
其二,深入探究少年儿童的步态及心理特性,方能为童鞋设计提供精准导向。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行走模式各具特色。婴幼儿期,12~14 个月时,步子细碎、腿抬高、脚重踏且脚尖先着地;2 岁左右,大步前行,脚跟至脚尖的着地动作初现端倪;4~5 岁,腿部动作连贯,步伐平稳,脚跟到脚尖着地流畅;7 岁之后,行走模式成熟,节奏明快、步长稳定、间距小且脚尖点地动作稀少。鉴于此,童鞋尤其是小童鞋,应合理设置前跷高度,随年龄增长逐步降低至合理尺寸,同时鞋跟不宜过高,鞋底忌过硬过厚过软,以免阻碍儿童行走与脚部发育。


再者,从儿童自理技能发展层面考量,3 岁儿童开始尝试自主穿鞋,4 岁能在成人辅助下系鞋带,因而小童鞋款式设计宜采用偏钎式、偏扣式,便于儿童操作。此外,关注儿童绘画与书写技能发展,在鞋款设计中融入花朵、几何图形、动物图案,或是数字、“百家姓”、星座等元素,既能激发儿童对自然的观察热情,又能助力书写能力提升,使在日常穿着中潜移默化地成长。
其三,直面当前少年儿童鞋研发存在的问题,探寻切实有效的破解之道。当下,众多鞋企聚焦成人鞋研发,在款式与舒适度上精雕细琢,却对童鞋研发轻描淡写,专业人员稀缺,投入资金微薄,设计理念僵化。诸多童鞋不过是成人鞋的缩小版或简易翻版,全然未考量儿童生长发育特性,前跷高度失当、鞋底过硬或过软、鞋跟过高,色彩与款式设计皆以成人审美为标尺,背离儿童实际需求。
一双优质的童鞋,绝非成人鞋的简单缩小,而是要全方位守护儿童脚部健康,契合其生长发育规律与生理机能特点。这就要求从事童鞋研发的企业,务必摒弃短视逐利心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吸引专业设计人才,组建专注于童鞋研发的精英团队。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步态、心理、自理能力以及审美变化,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设计出既舒适美观又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的童鞋。
一双好的童鞋,不仅要保护脚免受外界侵害,而且要具有符合儿童脚部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机能特点的功能。因此,从事少年儿童鞋开发设计的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并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钻研和提高。
首先,要深入研究少年儿童的脚型。儿童骨骼发育要到 15 岁左右才能完成,脚的发育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需经历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至成人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肢体、骨骼、关节结构等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因此,从幼年到青少年期间,需要特别注意鞋对脚的保护。尤其是 0~15 岁,脚部最容易受到伤害。如果出现损伤或障碍,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脚疾或脚部畸形,影响到脚的支撑与平衡功能。一双不合格的鞋,有可能会破坏孩子脚的正常发育,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全身的健康成长。
脚是楦的母体,楦是鞋的灵魂,鞋是人的贴身产品。脚的骨骼、关节等部位合理地对应在楦上面,再经过对楦体艺术的加工,鞋楦担当着使鞋穿着舒服、看着美观的重任。鞋子在上述良好基础上,经过良好材料、精湛工艺加工,达到塑形目的。从脚到楦又到鞋,形成对鞋子的整体设计,鞋子还原到脚上,完成适应脚的静态、动态要求的任务。对于成年人的鞋来说,鞋子要适应脚,不能让脚去适应鞋,这是常识。对于少年儿童鞋来说,更要强调鞋子对发育中脚的保护作用,这是共识。但是在客观实际中,常识的东西在浮躁的环境里有时被注入水分,使常识变形;而共识的的东西在浮躁的环境里有时也被束之高阁,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从事少年儿童鞋研发的人员应当改掉浮躁心理,静下来认真钻研这一特殊产品,使其合理科学。
其次,要有童心、懂童趣。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对于他们的贴身产品鞋子来说,不仅要在技术设计层面达到科学合理舒适,也应在产品的外观效果上与成年人产品有明显不同,即在艺术表现层面上富有少年儿童特有的味道和感觉。这就要求从事这一年龄段鞋子研发的设计人员,要具备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方面的知识,了解和熟悉他们对服装鞋子款式需求的喜好,理解他们对色彩、线条等设计元素的客观认识。甚至可以换位思考,我是 10 岁儿童,我喜欢鞋子的哪种颜色、哪种样式。当个有心人,不断探索少年儿童的心理和情趣,变被动设计为主动式引导式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童鞋,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爱不释脚。例如,知道孩子们喜欢卡通形象,就在鞋面上印上热门卡通角色;了解孩子们对探索世界充满好奇,便在鞋底花纹设计上融入一些有趣的地图元素,让孩子们每走一步都像是开启一场小小的冒险。当设计人员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童鞋就不再仅仅是一双普通的鞋子,而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小伙伴,陪伴他们探索世界、展现自我。

最后,要把少年儿童鞋当作“绿色产品”来开发。从鞋子的制造工艺层面来说,保护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双脚是首要目标,无毒无害的材料和无污染的工艺是绿色产品的保证。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严格把关,摒弃那些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等的材料,选用天然、环保的面料,如纯棉、麻质或经过严格检测的环保皮革等,确保孩子们的小脚丫接触的都是安全无害的材料。在制作工艺上,也要精益求精,避免使用高污染、高能耗的加工方式,推广采用环保型的胶粘剂、印染技术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穿着环境。我们相信,制鞋行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一定能够制造出少年儿童鞋的绿色产品,奉献给祖国的花朵们。
少年儿童鞋的研发之路虽充满挑战,但潜力无限。只要从业者们心怀责任,着眼于孩子们的成长需求,用专业与爱心深耕细作,就一定能为孩子们打造出舒适、健康、有趣的专属鞋履,让每一双小脚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由奔跑、快乐前行,也为制鞋产业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发展天地。

- 安踏全球智慧创新产业园,2026年竣工
- 梁朝伟,出任斯凯奇亚太区品牌代言人
- 年销售330亿元跑鞋“神话”!今年中国市场再冲80亿?
- 从百年英伦到资本怀抱:Clarks品牌的中国式变局
- 中产跑鞋,又多一员?
- 李宁: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