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扛不动的锐步,安踏能在大众市场盘活吗?
当“安踏收购锐步”的传闻再度在市场掀起波澜,这家运动巨头一如既往以“不予置评”回应。但沉默背后,一场关于全球大众运动休闲市场版图的博弈,正悄然加速。

锐步的故事,是一部经典的大众运动品牌兴衰史。其巅峰时刻的辉煌恰恰建立在平民化定位上:1987年,它以14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越耐克,登顶全球运动鞋市场。此后与NBA、NFL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大众市场根基。然而,当2006年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将其收入囊中时,战略偏差已然埋下——阿迪期望用锐步在专业领域对抗耐克,却忽视了其真正的生命力恰恰在更广阔的大众运动休闲土壤。
阿迪的失误,成了安踏眼中的战略契机
安踏的全球化雄心已无需赘言,但其现实困境同样清晰:2024年财报揭示,主品牌与FILA两大支柱贡献了集团85%的营收。这种高度集中的增长结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显得脆弱。安踏亟需新的、具有全球化基因的品牌来分散风险并驱动增长。

锐步的吸引力正在于此:
- 深厚的大众基因:其历史底蕴与品牌认知,核心在于触达广泛普通消费者的能力,这正是安踏全球化拼图中缺失的关键一块。
- 成熟的欧美渠道:锐步积累的线下与线上渠道资源,是安踏快速切入欧美主流大众消费市场的宝贵跳板。
- 丰富的知识产权:经典产品线(如经典复古鞋款)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为安踏提供了激活全球年轻消费群体的基础素材。
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收购亚玛芬时的论断,点明了其核心逻辑:“以当今公司的品牌运营能力,在30年内做出一个始祖鸟或威尔逊,可能性几乎为零。” 收购成熟国际品牌,再利用市场的爆发力与本土运营能力进行重塑,是其认定的全球化捷径。
FILA的成功无疑是最强背书。2009年收购时,FILA尚处亏损,如今其年度营收已突破260亿元,成为集团增长引擎。始祖鸟(Arcteryx)、萨洛蒙(Salomon)等品牌在安踏体系下的价值重焕,也证明了其“收购-赋能-增长”模式的有效性。安踏展现出的,正是锐步当前最渴求的——将经典品牌重新锚定当代大众潮流与生活方式的能力。
然而,这笔潜在交易绝非坦途。
- 财务压力是首道关卡:ABG于2021年仅以25亿美元(远低于阿迪当初的38亿美元收购价)拿下锐步。如今若出售,溢价出售是大概率事件。业内普遍预期成交价可能不低于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截至2024年底,安踏集团(不含亚玛芬体育)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余额约为113.9亿元人民币。独资吞下锐步,财务负担沉重。
- 协同挑战是深层考验: 如何避免重蹈阿迪覆辙,精准激活锐步的大众基因而非强行将其推入专业赛道?如何整合资源,避免与FILA等品牌形成内部消耗?如何将市场的成功经验有效复制到锐步根基深厚的欧美市场?
安踏对此并非没有预案。业内普遍猜测,更现实的路径可能是——复制亚玛芬收购模式,联合财团伙伴共同出手。 这既能分摊巨额资金压力,也能引入更多国际资源与经验,为后续整合铺路。
无论安踏最终是否成为锐步的新东家,其战略意图已然清晰:在通往全球化的道路上,押注大众运动休闲市场绝非选项之一,而是核心战场。锐步这个曾让阿迪达斯折戟的“包袱”,因其深入骨髓的大众基因,恰恰可能成为安踏撬动全球版图最有力的那块跳板。
安踏看中的,从来不仅仅是一个老牌子的名号,而是锐步背后所代表的那张进入全球亿万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通行证。当运动与休闲的边界日益模糊,得大众者得天下——安踏的全球化野心,终需在这片最广阔的市场里经受淬炼。
- 上一篇:日韩品牌,帮安踏撑起半边天
-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