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雪山一个梦想 一个外科医生的卓奥友攀登
【鞋网-登山名人】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属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度8201米。上月3日早上5点多,宁波李惠利医院普外科的主任医师李宏登上了卓奥友峰7800米处,他也是第二个登上7800米高峰的宁波人,“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的宁波城市口号也首次出现在海拔近8000米的高处。前天晚上,记者采访了李宏医生,听他讲述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攀登卓奥友峰的经历。
偶然结缘卓奥友峰
李宏说,今年7月,他偶然得到了一个消息:攀登卓奥友峰的活动正在接受业余登山爱好者的报名。他想,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放在自己的爱好上——登山,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李宏的想法得到爱人和单位领导的支持。
活动开始时间是8月28日,但对首次挑战8000米的高峰,李宏说,他心里还是没谱,他提前两天到拉萨。西藏他很熟悉,1992年,作为援藏医生,他在日喀则待过一年;2009年,他们一家三口也曾到拉萨旅行,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适应高原气候,毫无高原反应。
登峰前做宣传宁波的旗帜
李宏说,他到达拉萨后,看了一些前几年登山队员登上顶峰的照片,里面都有他们宣传自己家乡的各种旗帜,于是,他在拉萨定制了宣传宁波的旗帜,在定制时他想如果写上“宁波你好”太直白了,于是他想到了宁波城市宣传口号——“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随后他还定制了“李惠利医院”等多面旗帜,并请同组的队员、向导签上名字,准备带到峰顶上去展示。
训练是为了适应环境
李宏说,9月7日早上,山上下了一场雪,沿途都是冰川乱石路,坑坑洼洼的,大家走得很小心。全程7.6公里,走了6小时。“山间乱石林立碎石满地,厚实的高山靴在这时显示出了它们的价值所在。”9月8日,大家到达前进营地。
李宏说,从前进营地远眺,卓奥友峰近在咫尺,但是每一名队员都知道攀登卓奥友峰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前进营地的训练以徒步、攀冰为主。训练中,队员们必须严格按照制定路线行走,领队有时会拨开积雪,挖出一个个暗冰窟,告诉大家走指定路线的重要性。
走一段长10公里的山路,队员们刚开始需要6个小时的时间,在前进营地训练后,只需要4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
李宏说,营地训练是隔天进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训练队员的适应能力,第二是能力的保持以免退化。他觉得前进营地的训练强度并不大。
训练之余看《蜗居》
李宏说,前进营地里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吃饭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半,中午1点,晚上7点半,晚上11点营地准时停电。
前进营地有很好的后勤保障,在营地里队员们仍然是吃米饭和蔬菜,饭菜口味以川菜为主,这让他有些痛苦。营地里有热水,但是洗澡和洗头是很危险的举动,一旦感冒,就容易得肺水肿,后果难以想象。白天帐篷内可达摄氏30多度,晚上却是零下4至5度,劳累了一天的队员们唯一的集体娱乐活动是围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看《蜗居》。
在这群队友中,有个叫阿忠的队友给李宏留下了很深的记忆,休息的时候,阿忠总是到处走,找信号好的地点,向外发布登山队的实时信息。
训练合格后才能冲顶
最后一次训练的前一天,营地里所有的人都参加了盛大的祭祀山神的活动。最后一次训练是一次高海拔的攀登训练,队员们只有在4小时内完成一段海拔6300米到6700米的攀登才能参加最后的冲顶。在这次全程冰雪的训练中,李宏走20来步就要歇几分钟,队员们互相打着手势鼓励。一段坡度几乎垂直的30多米冰壁最考验人的意志,队员们在3个半小时内都完成了任务,通过了最后的考验,大家站在6700米处享受着小小的喜悦。
等待冲顶时每个人都想家
训练合格后,李宏和队友开始等待登顶的时机。
在卓奥友峰上,最坚定的唯物论者也会有“听天由命”的感觉。成就大家梦想的是天气,毁灭大家梦想的也是天气。每个登山季节,只有几个持续3~5天的好天气周期。李宏和队友只能耐心等待,这是一种连手机信号也没有,平时生活中的事情都不能做的静等。
今年雨季过长,雪山上积雪过深,发生流雪。9月27日,传来消息说第二天可以登顶,但9月28日,又有消息传来,说走在前面的修路队发生意外,7名修路队员在前往顶峰过程中,全从海拔约8000米处随着流雪滑落了约600~700米……
李宏说,在等待中,每个人都开始想家了,有人晚上梦见了大闸蟹,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吃一顿……
半夜开始冲向8000米高处
李宏说,10月1日,他们从前进营地出发,向一号营地进军,下午到达一号营地,休息一晚。10月2日下午到达7140米的二号营地。
10月3日凌晨,二号营地的忙碌打破了雪山的寂静,李宏和队友被领队叫起出发,4点47分他们越过7500米的三号营地,直接向7800米高处攀登,因为流雪造成山路不通,他们只好放弃继续攀登,在7800米处留影。
7800米处,也是这个登山季,所有攀登卓奥友峰的勇士们止步的地方。带着一丝遗憾,李宏掏出了随身携带的旗帜,在这个世界第六高峰上留下宁波人的印记。
李宏回忆说,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几乎都是行走在冰雪覆盖的山脊,路线很长,积雪深时,行走非常困难。在海拔6850米处要攀登一处高度约10米左右、坡度接近90度的冰雪坡,这对登山者的体能和技术要求都非常高,这是攀登卓奥友峰的第一个难点。站在二号营地上远眺,雪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
爬19楼是他的锻炼秘诀
李宏办公室在医院19楼,从窗户往外可以看见大半个宁波市区。医生的工作不允许李宏有大量固定的锻炼时间,他只能见缝插针地锻炼身体。大多时候,李宏早上上班是走楼梯上办公室的。一有时间,李宏还会抽出时间跑跑步、游游泳。
在攀登卓奥友峰之前的两个月里,李宏加大了锻炼力度:“爬楼梯、跑步和游泳是最主要的锻炼方式,每隔一天爬三四趟楼梯,从实际效果来看,爬楼运动量比爬山还要大,因为楼梯陡,而山路不可能一直是陡的总有地势平缓的地方。”
第二个站在7800米的宁波人
宁波市登山协会常务理事冯静平告诉记者,目前攀登7800米以上高峰的宁波人并不多,除了成功登顶珠峰的方平外,李宏是第二个上到7800米高峰的人。
2006年,宁波市户外运动协会的常务副主席忻雪明成功登顶位于新疆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期待下一个高峰
从卓奥友峰回来后的第二天,李宏就走进了手术室。虽然在卓奥友峰上他曾经想过回到家后要如何如何犒劳自己,但是回到宁波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手术室里度过的,甚至没有时间整理卓奥友峰之行的照片。
李宏说,在雪峰面前,人显得很渺小,但是攀登却让人感受到超越自我的快乐,如果家人和单位都许可,他还会向更高的山峰攀登,不断地超越自我。
1985年从温州医学院毕业后,李宏进入了宁波市第二医院。在工作了7年后,1992年,李宏被派往西藏支援西藏建设,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呆了一年多的时间。1994年元旦后,李宏进入李惠利医院工作至今。
教育孩子和锻炼身体是李宏生活中的两件大事。
李宏从2008年开始爬山,2009年下半年,他基本上每周都会去爬一次山。2009年国庆期间,李宏第一次爬雪山,他选择了青海的玉柱峰,也许是得益于曾经的援藏锻炼,李宏在高原地区爬山丝毫没有高原反应,这也是他能够顺利攀登卓奥友峰的原因之一。
延伸阅读
卓奥友峰
地球上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卓奥友峰位居第六,海拔8201米。
卓奥友峰(藏语:乔乌雅)属喜马拉雅山脉,坐落在西藏定日县的中尼边境上。其中,“乔”是神的意思,而“乌雅”则是秃头的意思,合起来便是“秃头之神”。每年5月、9月,是卓奥友峰的登山季节。<<更多卓奥友峰资料
攀登雪山花费大
攀登雪山,除了有良好的体能并找到一家专业的登山保障机构外,还需要准备两大类装备。技术装备:安全带、上升器、冰爪、雪镜、登山杖等。保暖装备:防水帐篷、连体羽绒服、高山靴、两个防寒睡袋、两副保暖手套等。
李宏告诉记者,攀登雪山是一项昂贵的运动,一个进口的防寒睡袋需要人民币1万多元。在海拔7000米的高峰上,一瓶六七斤重的氧气需要人民币8500元。在我国,以前只有专业登山运动员在国家组织下挑战8000米以上的雪山,业余登山爱好者近5年来才开始涉足这个领域。(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