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成都女鞋生死转型能否涅磐重生?
鞋网9月28日讯 成都作为的四大制鞋基地,是鞋业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在当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模式优化的必然选择。以成都制造闻名的成都女鞋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换代蜕变成为成都制造,需要企业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精准的定位。处于历史转型期的成都女鞋,处于复杂蜕变阶段,成都女鞋能否突破难关实现涅磐重生呢。
成都女鞋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四大鞋类基地中,成都制造的知名度可能是最低的,但是成都女鞋的制造水平却始终是一流的,百丽、达芙妮这些在响当当的品牌无一不在成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今年成都女鞋更是漂洋过海之后穿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脚下,在海外掀起一拨成都造女旋风。金融市场导致欧美市场迅速萎缩,成都鞋企果断行动,开启国外新市场 起得很好的效果。比如说在今年的成都国际旅游节上成都鞋业大力实施“南进北突”战略(“南进”指对南亚、东南亚等市场的开拓,“北突”指继续拓展原有的东欧、俄罗斯等市场,推动外销市场的发掘和重新定位。节会期间,组委会组织百名俄罗斯采购商来蓉考察市场。作为亚洲最大的百货零售集团之一的日本永旺集团高层、马来西亚鞋业商会、意大利卑仁达鞋业联合会、欧洲鞋业采购联盟等众多采购商和代表团,也在节会期间前来成都交流洽谈、寻求合作,成都女鞋在国内鞋业普遍外销不畅的大背景下,一度仍是海外订单大户。
成都女鞋内销不畅陷窘境
尽管成都鞋企在新市场开拓上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欧美订单流失过于严重,新市场的开拓并不能化解成都的产业危机。成都女鞋面临开拓内销市场的必然选择,然而内销对于一度重制造、主外销的成都鞋企来说却又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几大环节牢牢地的扣住鞋企的生死结。
一 渠道短板
外销不畅,鞋企傍上内销成为主趋势,而当成都放眼内销市场的时候,却一下子蒙了,以往一直忙于制造,渠道建设乏力,很少有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傍商场吧,商场已被奥康、康奈、巨康等响当当的品牌给霸住,生产制造 一流的成都女鞋贴上自己的标签,却没有人民买帐。 开办连锁女鞋店,投资大、时间长,愁煞了各方女鞋。
二 零售定位不准
主外销的成都女鞋一向面对的是国内外的定单,涉及到内销的细节接解触极少,小到如何定价,大到产品如何定位,无不让初入内销的鞋企一头雾水。
三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亦是其软肋之一。对渠道环节的忽视,导致成都鞋企制缺乏有经验的业务员和营销人员,专业化队伍及专业化管理体系的缺乏,使得鞋企在终端的竞争力弱。
四 品牌缺失
危机当前,不少企业都将品牌建设当作救命草,而成都鞋企偏偏就缺少一根这样的救命稻草,尽管制造水平一流,可是一旦贴上自已鞋企的商标就没有人认识,在消费者眼中没有识别度的物品,那就只能被当杂牌处理了,想在价格上占点优势,一个字“难”。
成都女鞋营销突围绝招
四大环节的缺失,导致成都女鞋内销渠道开拓极为艰难,但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成都女鞋的营销突围战在所难免。今年成都女鞋在成都政府的带领下,妙招连连,在渠道扩展上有很好的成效。
一 成都女鞋抱团营销
古语有云:“人心齐,泰山移”。成都女鞋缺乏有号召力的品牌,走出去拓展渠道困难重重。为了解救成都女鞋的产业危机,成都政府出面牵头,号召鞋企共同打着“成都制造”的旗号联手开拓市场。成都女鞋依托“成都制造”的名头,成功地打入东北,与东北一些商场签订了联手合作协议。 抱团营销不仅可以提高地区产业的影响力,更能助个体力量稍徽薄弱的企业开拓内销渠道,诚为一箭双雕之举也。
二 成都鞋企借板直销
广州市场在全球鞋业举足轻重,那里汇聚了数以万计的贸易商,而成都鞋业贸易长期空白,一度依赖中间贸易商。现在这个局面正在改变,不少企纷纷在广州建立自己的展示中心,出海码头,通过“三位一体”订单贸易模式的建立,成都鞋企与国际采购商、终端销售商进行直接对话拥有了充足的条件,成都鞋企一方面可依托“工厂直销”价格优势,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帮助企业赢取国际订单;另一方面,通过正规国际化运作,有效增强成都鞋企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 成都女鞋狂补设计课
“女鞋之都”拥有超强的生产制造能力,成都却始终无法攀上高端,鞋类设计同质化严重 ,鞋企的开发设计能力不足 ,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原因。 成都鞋开发设计总让人感觉慢半拍 ,不仅使其每年错过很多大的订单,更直接将自己推入被动的地步,在订单上只能做配角,做不了主力军 。设计研发的慢节奏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少“成都造”已经加快了研发设计的步伐,组建自已的设计师团队,邀请经验丰富的国外设计师加盟,在设计风格上颇有几分大范之风。
女鞋是一块前景广阔的大蛋糕,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尝到甜头。成都鞋企处于剧烈的转型期,能否成功转型,能否分享女产业的甜头,成败未见分晓,但是就女鞋现在所处状况而言,不转型是死,转型或许还有别的生路,转型是女鞋的必然选择。(文章来源:鞋网)
- 上一篇:东莞鞋业品牌北上推广
- 下一篇:当跑鞋成为“中产密码”:探索高格调运动单品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