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产品季末疯狂折扣背后的猫腻
市民在试穿样板鞋
鞋网9月20日讯 换价格牌 旧款式充季末货……市民扫货时勿忘擦亮慧眼
点题读者:
李女士
炎热天气即将结束,夏装打折上演最后的疯狂,商场里低至两三折的衣服啊鞋子啊比比皆是,吸引了市民爽快掏腰包。这些折扣商品真的有着数吗?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呢?
跑腿:记者调查发现,季末的疯狂折扣后面确实有些存在猫腻。服装上架前,撕下原有的价格牌,再贴上价格更高的牌子,用去年的旧款冒充季末货销售;专门生产线生产打折产品……
业内人士特别提醒,“卖的永远比买的要精”,所以购买折扣商品的市民更要擦亮慧眼,适当了解市场上相同档次服装的价格定位,识破价格障眼法,才不会被低折扣所诱惑。
猫腻1:
提高原价充水打折
刚毕业不久的王帆(化名)告诉记者,她刚应聘在天河某商场一家服装专卖店当销售人员,除了卖衣服,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在服装上架前,要撕下原有的价格牌,再贴上价格更高的牌子。“而该品牌目前都在做五折优惠,我发现打完折的衣服其实没有比原来的价格便宜多少。”王帆表示,很看不惯商家这种欺诈消费者的做法。
有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目前市场上的服装价格虚高,就是为了应付百货公司频频举办的打折活动。“有些品牌干脆在服装定价时就先抬高价格,新货一上市就开始打折,这也迎合了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打折不划算,打了折才买的消费心理。”
记者还发现,时下很多百货公司流行送券促销,而减小折扣力度再送券则是品牌惯用的手法。市民刘东就反映,对某商场频频推出的“买就送”的促销方式很反感,“很多商品都提了价再参与活动,消费者得到的折扣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此前,但却陷进了连环消费陷阱中。”
猫腻2:
去年旧款冒充季末货
林先生向记者报料:“不久前到某专卖店买了一条裙子,想送给太太做生日礼物,销售人员说是今年的夏装,现在季末打五折。送给太太时,本来想着一定会讨得她开心,殊不知太太说,这是去年的款式,在另一家商场只卖两折。”
而吴小姐前几天逛街也碰过这种情况,某商场一女装品牌打出了“秋装新货上市,8.8折优惠”的宣传牌,“新款又有折扣,确实很吸引人,我看中一款中袖上衣,但一看价格,699元,打完折还是贵,心想着等过段时间折扣低些再买。但随后在另一商场,该牌子同一款式的服装却被摆在五折货架,作为年初的春装,半价销售。”
猫腻3:
低折服装有专门生产线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有些低折服装鞋类竟是另一条生产线生产的。市民陈太太就告诉记者,前不久买了一双凉鞋,219元买的,但有个朋友是在几个月前买的这款鞋,是正价商品,519元买的。但一比较,所用的皮料都不一样,很明显,正价产品的皮料确实好很多。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有些企业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正价产品的生产线,另一条则专门生产折扣产品,包括进入折扣场的货品,也包括生产低折的过季款式。“两条线的生产用料不同,比如,正价线用120支纱以上的棉料生产衣服,折扣线就可能用100支纱以下甚至用32支纱的棉料;用料成本低了,价格自然得以降下来。”
此外,有商场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品牌折扣促销时,有些会拿库存商品,甚至质量有瑕疵的问题产品也夹杂其中,虽然价格低,买了却得不偿失,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打折商品时更应仔细检查,因为打折商品是不能退换的。
猫腻4:
折扣店不比百货店便宜
而在广州渐兴起的折扣店或工厂店购物时,市民也要理性消费,不要以为折扣店的价格就一定便宜。
陈小姐告诉记者,她在名牌折扣店看到一知名品牌的衣服,全场三至五折,销售人员也直言这些是去年前年的款式。“想着是在名牌折扣店,肯定是有着数,于是我一次就买了两件,一件3折另一件5折。”但一个星期后,陈小姐陪朋友逛正价场的时候,发现同样的牌子也在做折扣,全场五折,而且都是今夏的款式。
一折扣店负责人也表示,折扣店的价格优势只有在百货店新品上市时才能体现,如果百货店有大幅度折扣时,当然是在百货店购物更划算,因为货品会更新款。
点题读者敬请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沟通和发放奖金。本期点题感谢李女士、黄女士,奖金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