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业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商标贴满世界地图,可以看出泉州鞋业志在全球市场
众多知名鞋业公司竞相推出最新鞋款,受到海内外客商关注。
【鞋网】历经十届的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在今年迎来了第十一个年头。过去的十年是泉州鞋业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品牌创牌发展的十年。
鞋博会见证了泉州制鞋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产业的发展。去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客观上成了产业升级的推手。未来几年将是泉州鞋业也是鞋业大洗牌的关键时期。一批品牌企业因为其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范的管理、营销手段,市场占有率将会日渐扩大。随着国门进一步敞开,更多的外国品牌将会顺势涌进,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在中外知名品牌的双重“夹击”中,生存更加艰难。一部分可能背水一战,冲出重围,加入一线品牌阵营;另一部分很可能被同行兼并或退出市场。可以说,泉州鞋业乃至于鞋业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本期早报泉州创造推出鞋博会特刊,除了回顾晋江鞋博会走过的十年,也重新梳理晋江及泉州运动鞋产业从鞋都走向体育用品之都的发展过程,展现泉州制鞋产业的现状。
订货会篇
两极分化订货量差距在拉大
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泉州制鞋产业也不例外。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逐步拉开差距。金融危机的冲击,加速了产业的“优胜劣汰”。
每年三、四月份是泉州运动品牌秋冬订货会召开的时候。由于秋冬产品的销售额往往是运动品牌一年销售的重头,因此,每年入春各品牌的秋冬订货会的订货量情况往往成为一个品牌一年销售的晴雨表。而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品牌在订货会的规模和投入方面都趋向保守,订货会中产品的订货量同比呈现下降趋势。但也有部分企业依然保持高调进取的势头,在订货会期间依然大手笔签约一些赛事活动,泉州运动鞋品牌龙头阵营拉开距离已越发明显。
对过去的奥运年的过高期许,透支了一些鼓足劲、想在奥运年有所提升的品牌的体力。某品牌市场总监李先生说,尽管公司对今年形势早有心理准备,不敢对目标订货量提出太高要求,但订货量回落的情况还是超出了一些企业的预期。某休闲运动品牌今年的订货量下降20%,该品牌的部门经理认为,很多经销商的订货趋于冷静、保守,这主要是出于对整体经济形势持观望态度的原因。
但是对跑在前面的品牌来讲,金融危机却是一个拉开距离的好时机。部分泉州鞋业领军品牌今年订货会传来同比继续增长的信息。安踏、特步、三六一度、匹克、鸿星尔克等品牌纷纷在订货会期间高调宣布了今年的一系列重大营销投入。在这个比耐力的时期,品牌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两极分化的趋势正在形成。
特步()有限公司迪斯尼运动营销中心总监叶双全认为,这是泉州运动鞋产业长久以来高速发展后的必然调整,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产业的洗牌进程。他说,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早几年就在悄然形成,这几年泉州的运动鞋品牌一直以牺牲短期利益、透支体力为代价来换取高速发展,拼到最后除了比拼实力、耐力,还要比拼品牌的战略管理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实力有准备的公司,一些实力较弱、品牌管理能力落后的企业,终究要掉队。他认为,总体的市场会越来越集中,整个产业也将分化成品牌加工和品牌经营的两大阵营。
匹克总经理许志华认为,泉州运动鞋品牌正在从早前的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时代走入几大品牌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行业内,几十个品牌并存的现象只能是行业发展初期的短期现象,竞争就是淘汰赛,实力弱就要出局,这是市场规律。毕竟市场那么大,到最后就是比拼实力、综合管理能力和企业面对新市场的学习能力。他认为,在运动鞋品牌市场,存在10个品牌较为合理。
特步()有限公司总裁丁水波表示,从单一的制造到形成产业集群,到形成产业的龙头,泉州的制鞋产业以前是满天星,没有太阳和月亮,如今一些龙头企业正在形成,这些行业的领先者将引领行业的升级与变革。丁水波亦认为,未来运动市场,将趋向保持10个左右的品牌。
产能篇
“扩产”与“研发”并举
一线阵营的品牌,除了在营销推广与赞助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外,依托订货会的乐观形势,先后在春节后扩张产能并加强技术研发。记者从安踏、特步、匹克、乔丹等公司获悉,新年开始这些品牌在扩大产能方面正加大投入。
巨头增加生产线
记者从特步()有限公司获悉,由于该公司在晋江新开设了一家工厂,因此节后对工人的需求将超过3000人。而匹克也在节后扩产能增招了2000名工人。“全球性金融危机之下,内销市场其实并不见得受到多大影响。我们今年将扩大产能,增加生产线。”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志华说。除了基层的工人外,正在加大品牌国际化步伐的匹克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将在今年继续加大,其中包括海外人才的需求。
乔丹公司在节后也新增2000多名工人,同时还投入2000万元新建两条生产线。据乔丹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乔丹公司年目标将继续保持增长,而目前的形势乐观。
创建高级研发机构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产鞋出口要面对国外各种技术壁垒的限制,晋江鞋企要想做强,最重要的就在于把科技引进到企业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晋江市制鞋工业协会会长丁志忠针对晋江鞋业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为了开发和研制CBA系列专业产品,安踏公司斥资2000万元创建了国内体育用品领域最高等级的研发机构“运动科学实验室”。这个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有近50位研究人员,它的主要功能和任务,就是用科技的手段真实地记录和模拟运动员的脚部运动形态,进而研制出适合不同运动员脚部动态习惯的运动鞋。这项技术在国际上也是属于领先和超前的。
无独有偶,晋江的另一个大型制鞋企业喜得龙也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已首次在全国开展一项名为“脚型普查”的活动。喜得龙董事长林水盘说,目前市场上的运动鞋普遍采用的是欧洲鞋楦标准,这次脚型普查就是为了制作出真正适合人的鞋楦,把第一手的数据准确植入和运用到喜得龙的产品中。
近年来,晋江的制鞋企业纷纷借助国内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力量,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或行业研发中心,加大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研究开发出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性化产品,一些企业甚至已经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政府鼓励创新
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的是,政府一直致力于制鞋业的转型、升级、接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致力于构建一个符合晋江实际的、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使制鞋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正逐步实现由单纯注重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模式向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稳步增长模式的转化。
2008年以来,晋江市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的文件和政策,提高同一产业内部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的密集度,促进集群内企业创新互动和竞争协同,引导企业通过引进和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缩短企业和国内外同行的技术差距,以强化企业创新力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这些举措的推出,给了企业一个主动向高品质、高起点跃升的平台,实现了晋江鞋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 上一篇:石狮鞋企靠“差异化产销”勇拓市场
- 下一篇:温州市皮革鞋料商会会长办公会议顺利召开

- 安踏全球智慧创新产业园,2026年竣工
- 梁朝伟,出任斯凯奇亚太区品牌代言人
- 年销售330亿元跑鞋“神话”!今年中国市场再冲80亿?
- 从百年英伦到资本怀抱:Clarks品牌的中国式变局
- 中产跑鞋,又多一员?
- 李宁: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