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带动四川鞋企增资扩产
岁末寒重,正是世界金融风暴猛刮之际。记者在省内各地采访却发现:在灾后重建和扩内需促增长的双重利好背景下,众多川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探索“突围之路”。一些企业开始逆流而上,扩规模上项目,争赶下一轮“好时光”。
12月3日,四川和邦集团工地上机器轰鸣,投资15亿元的60万吨纯碱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公司刚刚获得6.5亿元贷款,银行要求在这个月用出去3亿元呢。这条生产线投产后,和邦还将上马投资12亿元的15万吨双甘瞵项目。”公司副总邓崇进透露。
“金融风暴对任何企业都有影响,我们也不例外。危机中成功者在找方法,失败者却在找借口。”邓崇进表示,产品价格已经下降30%多,一些同行停产,但和邦还有订单来,生产也一直没停,还有利润空间。底气得益于该公司实现了从盐矿到卤水到制盐到纯碱的自主生产,单位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
对逆市扩张充满信心的还有乐山福华公司。记者采访的时候,该公司的新项目也在施工。董事长张华透露,公司已形成了 “卤水—烧碱及附属产物氯钾烷—草甘瞵—有机硅及附产物盐酸—草甘瞵”等循环产业链条。“成本可以说是同行业最低的。”
对于扩张动机,邓崇进解释,同业歇业留下了巨大市场空间。此外,在成本谷底扩产、上项目很划算。等到项目建成时,正好赶上经济转暖,比到时才上的项目拥有巨大优势。
让人意外的还有金威利鞋业。厂房内5000多个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刚刚来了一个5000万元的订单,哪里敢放假哦。”公司副总饶廷虎说。
在沿海众多制鞋企业纷纷倒闭之际,地处西部一隅的金威利鞋业却产销两旺。饶廷虎认为原因是“早转移,早得利”,2007年,企业从广东移到四川,成本大大降低。因为物美价廉,金威利鞋业目前已获美国三大品牌市场的认可。
从江苏产业转移到雅安的中雅公司负责人也表示,集团在江苏、宁夏的公司都已停产,所有的订单全都放到了雅安,因为这里成本最低。金威利表示,金威利目前迎来了6大利好:原材料大幅下降;运输费用大大降低;出口退税率增加到13%;沿海制鞋企业纷纷倒闭,自己的订单与日俱增;每双鞋的单价上涨了12%;建筑建材价格下降了30%。“金威利加快二期、三期的建设已是当务之急。”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