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厂老板“跑路” 地方政府被迫为其偿还债务
在最近倒闭的一家鞋厂大门外,两位民工就制造业腹地政府与劳工之间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契约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
徐淼问道:“我在这儿工作了6年,其他人工作了十多年。谁来补偿我们?”徐淼原来在广东省南部大型制造业中心东莞的韦旭鞋业(Weixu Shoe Factory)工作。根据法律,徐淼每工作1年,可获得1个月的补偿。徐淼的老板于11月1日潜逃,丢下了4000多名至少两个月没有领到薪水的员工和要求偿还1亿元人民币债务的供应商。
“这不是国有企业。”出租车司机高申贵反驳说,“你不应该麻烦政府。这是你和私营企业之间的问题。”
在他们遇到全球经济放缓对让全球充斥着廉价商品的工厂带来的影响时,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地方政府越来越接受了徐淼的观点。
当经济活跃时,珠江三角洲——占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往往对产业纠纷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如今,他们发现自己站在经济放缓的前沿,因而采取了更具干预性的姿态,以预防后院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支付员工薪水的欠薪应急保障基金正在组建,政府官员们也在积极对工厂进行监控,以便在破产前发现问题工厂。
深圳特区某区政府发言人邱泉东表示:“一些工厂老板一走了之,地方政府不得不为其偿还债务。”
除了深圳市政府设立的5000万元人民币的欠薪应急保障基金外,每个区政府也设立了500万元人民币的欠薪基金。
尽管政府采取了越来越孤注一掷的措施,但对于问题的真正规模和全球经济应为此承担多大责任,仍存在广泛争论。一年多来,珠江三角洲工厂倒闭数量一直在增加。最初的导火索包括人民币兑美元的稳步升值和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广东的出口仍在增长,尽管增速低于去年的22.3%。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出口额同比增长13.5%,至3010亿美元,服装、塑料制品和玩具等领域规模较小的工厂受到的冲击最大。
地方政府官员承认,最近几个月,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海外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是制造产品的订单,恶劣的形势已变得愈加糟糕。
深圳龙岗区副区长熊小平表示:“每年都有故意不付钱给工人和供应商的工厂老板潜逃,但今年工厂倒闭的数量增加了大约20%,其中多数是没有自主品牌或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
熊小平所在的龙岗区有400万民工,占当地人口的90%以上。过去两个月,区政府已支出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应急员工薪水补偿。
然而,地方政府能够提供的援助是有限的。尽管政府官员迅速用预算支付了欠薪,但却不愿承担加班费或解聘费。
韦旭鞋业工作了20年的老员工范天华说:“我们只能等待政府拍卖公司的设备和土地。”现在,他和其他工人把时间消磨在了镇政府办公楼对面的公园里,等待着来自监督工厂清算的政府官员的消息。
“在其他地方找到工作不成问题。”范天华表示,“我们只是希望先拿回韦旭欠我们的钱。”他指出,其他工厂仍在物色人手。
熊小平表示,工人对清算所得拥有优先索赔权,然后是地方政府的欠税申索。排在最后的是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其中一些正在自己接手解决问题。
在东莞,韦旭鞋业的供应商通宵守在工厂大门口,担心该公司的资产可能被偷走。
程大发的塑料制品公司是韦旭鞋业拖欠债务的约100家供应商之一。他表示:“工厂里有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成品鞋,我们非常担心它们出现问题。”
“我们夜里守在工厂前面,因为我们相信可能有人想偷走它们。政府官员们一直试图疏散我们,但我们还会回来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