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或变“双转移”良机
金融危机下,资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从成本上而言,正是投资基建的大好时机。第五届“山洽会”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出台大量利好政策的背景下举办,其中蕴藏的发展机遇,早已被山区及东西两翼的地市盯上。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专场推介会上,湛江、茂名、肇庆、云浮、河源、潮州六市的市长副市长们同台竞技,“落力”秀出自家市的投资卖点,有打“港口牌”的,有打“生态牌”的……好不热闹。
粤西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千万吨钢铁项目
可使湛江GDP翻两番
已举办过四届的“山洽会”首次开到了粤西,对于东道主湛江而言机遇难得。省长黄华华指出,作为粤西经济大市的湛江,要以“山洽会”为契机,努力打造粤西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在湛江市市长阮日生看来,广东正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这对湛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中心,形成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省政府也出台规划,计划在湛江投资的项目达75项,总投资2165亿,重点发展湛江临港石化、钢铁、电力工业。
另一个发展机遇是国家实施能源安全的战略布局。湛江是目前我国经马六甲海峡石油运输通道上的两个直接到岸的港口之一,距离亚太、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的石油输出国最近,石油储运最便捷、成本最低,并可辐射对燃料油需求量大的华南、西南地区。目前,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已落户湛江。
一个最新的机遇是,1000万吨的大型钢铁项目将落户湛江。该市市长阮日生透露,该项目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选址东海岛,基地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40万吨,计划投资690亿元,预计2011年底建成投产。
“项目投产后,将以1:5的投资拉动刺激湛江经济增长,形成完整的钢铁工业产业链,可使湛江的GDP翻两番。”阮日生表示,这样的话,“湛江在未来3至5年内将可成为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
阮日生还特别强调了湛江市的投资软环境。为了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湛江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588项减少到280项,承诺将办事时限大幅压缩64%,重大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审批代理制。
在推进“双转移”战略方面,目前湛江已有佛山顺德(廉江)、深圳龙岗(吴川)、广州(湛江)三个产业转移工业园。1000万吨的钢铁项目,就将落在广州(湛江)园。湛江市已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135个,总投资170.5亿,以钢铁和石化配套为主。
茂名则主推自己的石化产业优势。有“南方油城”之称的茂名,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拥有百万吨乙烯年产量的茂名石化公司则是全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
副市长黄心强表示,可利用茂名石化公司提供的200多种化工原料和公用工程余量,通过招商引资,大幅扩展石化产业链,开拓市场短缺的石油化工深加工产品。他还重点推介了茂名北山岭港区30万吨级深水港公用设施工程、北山岭港区铁路支线、罗非鱼切片加工等几个项目。
金融危机或成承接“转移”良机
原材料成本回落
吸纳内销企业机遇
河源市市长刘小华在推介会上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笑称是“河源水好”的缘故。推介会上,刘小华大打“生态牌”,称河源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
刘小华进一步提出,要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将河源的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河源要借“山洽会”和“双转移”之机,打造六大基地:手机生产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泛珠三角商贸物流基地。
刘小华还算了笔成本转移账:香港龙记集团曾对其在河源和珠三角的两个厂的运营成本进行了比较,同样一家企业,在河源的投资比在珠三角投资成本节省了34%。
对于金融危机,刘小华认为这对欠发达地区承接转移“虽有消极影响,但因势利导,也可变为一次良机”。他分析道:一是随金融危机带来的资源、原材料价格回落,生产和基建的成本大幅降低,是大规模投资交通、环保项目的大好时机;二是在承接转移产业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的调整产品销售方向,鼓励主攻内销市场的产业转移进来,更好地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相结合。
肇庆市的主推项目是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市长关鹏形容肇庆的区位优势为:珠三角产业向西江流域强力扩张的“前沿阵地”;西部资源向珠三角加速流动的“桥头堡”。
云浮市常务副市长郭汉毅则提出,云浮要利用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结合本市产业与资源优势,打造一批重量级的产业集群,比如石材、不锈钢制品、硫化工、水泥和电力。云浮的目标是,使这五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
潮州市常务副市长方利旭表示,潮州将在在深圳南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增加整合潮州经济开发区径南产业转移园、潮州港经济开发区两个工业园区,形成“一园三区”格局,形成以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五金、包装印刷、鞋业、水族器材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工业体系。
- 上一篇:四川鞋类出口首现负增长
- 下一篇:增长失速,lululemon瞄准“县城贵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