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鞋之都“东西”兼容
打造鞋业“一都两园” 构建产业承接广阔空间——解读承接国际国内鞋业产业转移的成都方式(上)
回溯到两年前,对于西部城市的鞋业,是“群雄逐鹿”的新开始,这年,一个崭新的词汇“东鞋西移”搅动了平静多年的竞争格局。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成都,作为的女鞋之都,没有丝毫畏惧,有的只是兴奋。“一千多家鞋业生产企业,年产值上千亿元”,20年的鞋业发展史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让成都承接鞋业产业转移底气十足。不过,这仅仅是参与竞争的通行证。
在兴奋中,成都鞋业更多的是静心思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成都方式”。2006年,成都市政府提出“一都两园”建设模式,即在武侯区建贸易研发的“都”,在崇州、金堂建生产园,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满足东部沿海鞋业转移的不同需求。
时间过去两年,通过打造“一都两园”的产业平台,康奈、红蜻蜓、百丽、意尔康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在武侯、金堂、崇州等地设立了订单生产基地。成都用行动证明,成都是鞋业“东鞋西移”的最佳承接地。
2008年,国际鞋业“西鞋东移”的趋势加剧,成都已经抢先行动,提档升级后的武侯区女鞋之都已经瞄准意大利、西班牙等鞋业强国,开始了走进国际市场的突围之战!
机遇:国内“东鞋西移” 国际“西鞋东移”
当前,鞋业格局正发生历史性的转变。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传统产业的制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即“东鞋西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而与此同时,国际品牌鞋业积极拓展市场,品质国际化、生产本地化、渠道化是国外鞋业公司打开市场的必然道路,“西鞋东移”趋势逐渐显现。
“东鞋西移”:承接时机成熟,条件具备。随着广东等地方政府对鞋企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作为拥有西部最完善的鞋业配套体系,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的成都,成为东部沿海鞋业的首选。2007年初,成都本地承接广东的订单迅速增加。根据鞋业发展规律,订单转移之后,工厂的转移即将出现。
“西鞋东移”:承接态势初显,前景广阔。国际品牌鞋业积极拓展市场,“品质国际化,生产本地化”是必由之路。成都,具有多年外销生产传统,作为西部特大商业中心城市,完全具备承接“西鞋东移”的良好基础和市场环境。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世界鞋业采购商巨头美国派诺蒙公司,已由订单转移进入了研发和生产基地转移。台湾、福建、温州等制鞋企业在武侯建立了研发、生产、贸易、物流基地。康奈、红蜻蜓、百丽、意尔康等企业纷纷在武侯、金堂、崇州等地设立了订单生产基地。
优势:三次变革带来的产业升级
成都鞋业产业绝大部分集中在武侯区,其发展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市已成为鞋业版图上重要的一极,成为鞋业的“三州一都”的“都”。
产业基础:1997年至2002年,是成都鞋业“搬迁放量”阶段。成都鞋业从传统集中地的浆洗街一带开始向外搬迁,金花、簇桥和双楠成为新的鞋业聚集区,鞋厂从小作坊向作坊式工厂转变。2002年至2006年,“集约发展”阶段。随着鞋都产业园的形成以及周边配套市场相继落成,武侯鞋业的集群能力迅速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006年至今,是成都鞋业“升级换代”阶段。由武侯区人民政府和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从2004年开始对“女鞋之都”这一品牌进行实质化运作。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2006年1月,成都市武侯区被轻工业联合会和皮革协会正式联合授予“女鞋之都”称号。此后,成都鞋业产业又突飞猛进,不少大中型企业开始脱颖而出,成都鞋业开始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正是在这一时期,受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能源资源紧缺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向,鞋业“东鞋西移”局面开始加剧,众多鞋企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新的历史机遇来了。
“一都两园”:为东部鞋业调出新空间
东部鞋业的转移,不单单是生产车间的转移,同时还需要完善的上下游配套,转移的还有更高层次的产品贸易、研发。除了地理、资源、人力等优势,成都靠什么吸引东部企业?
2006年,成都市政府提出“一都两园”建设模式,即武侯建都,崇州、金堂建园,充分满足了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的需求。目前,武侯区正积极打造“五中心一基地”,即贸易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研发设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及中介服务中心和一个知名品牌企业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配套齐备、功能齐全、与国际接轨的产业平台,培育鞋业产业“脑中心”,带动整个鞋业产业的发展。
由四川西部鞋都公司和四川西部鞋都产业运营公司共同运营的女鞋之都·品牌企业基地是“五中心”的核心示范区,它的建设和发展解决了产业链上下游除生产外的几乎所有功能配套问题,为承接国内鞋业“东鞋西移”和未来国际鞋业的“西鞋(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东移”、为支持成都鞋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品牌企业基地对于成都鞋业来说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功能上的“脑中心”,将大大加强产业的带动和升级。
产业前景:千亿元产值百万人就业
纵观成都鞋业近20年的发展,可以看出,成都鞋业产业基础逐渐夯实,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实力逐渐壮大,随着具有前瞻性规划的“一都两园”产业格局的形成,更是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对于成都,“西鞋东移”和“东鞋西移”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紧紧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良机,将大大地促进本地制鞋工业发展、增加地方税收、解决地方就业。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10年,西部地区有望形成以武侯区为核心的世界制鞋业制造中心和贸易中心,四川有望创造一千亿元人民币鞋业产值,解决就业人口一百万人。
创新运营模式 女鞋之都“东西”兼容——解读承接国际国内鞋业产业转移的成都方式(下)
拿到了“女鞋之都”这块金字招牌,看准了国内“东鞋西移”、国际“西鞋东移”的巨大商机,规划好了“一都两园”的产业承接载体,在激励的区域竞争中,如何才能把企业“移”得来,留得住?成都鞋业探索了一条产业运营之路。
连续举办两年的国际采购节让成都鞋业初尝了“运营产业”的甜头。经过总结,女鞋之都成立了全国首家产业运营团队,这支专业队伍以国际视野创新运营模式,初步形成了“建设平台、开发产业、服务产业、运营产业”的核心,并以研发检测、商贸、人才培训、品牌展示、信息服务等五大中心为依托,既为政府提供产业发展规划建议、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又为企业统筹产业资源、提供产品品牌包装和推介,使“女鞋之都”在“东鞋西移”过程中不仅响誉,更乘借“西鞋东移”的春风,让成都鞋业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迎接国际国内鞋业产业,成都已经做足准备。未来,一个全新的“东西”兼容的女鞋之都将迎来产业又一次飞跃!
内联外引 提升成都鞋业知名度
女鞋之都从2004年就开始提出“内联外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当年就组织工厂参加如德国GDS鞋展等国际展会和全国各地的鞋业专业展会。通过举办国际采购节、国际论坛、中俄鞋业贸易洽谈会等活动把国际采购商“请进来”,以武侯区聚集的丰富鞋业产业资源,良好的鞋业产业为依托,对国际采购商进行直接的产品展示,现场看样、下单,有利于监督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品质提升产品形象,打造知名品牌。通过双边正常贸易机制的建立,依托女鞋之都·品牌企业基地这个鞋业国际贸易平台,大大提升了成都鞋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为成都整合国际市场资源打开窗口,拓宽了成都鞋业发展之路,促进了成都鞋业做大做强,转变了过去成都鞋业单一的、被动的传统贸易形式,推动了双边正常鞋贸渠道的建立。外贸渠道的拓宽,为外向型鞋企的转移了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以先进理念运营产业 打造最佳承接地
近年来,女鞋之都坚持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新模式,努力建设政府、厂商、专业建设运营机构共同参与的成都鞋业自主的产品品牌平台和女鞋之都自主的贸易平台。政府主导,保证了产业的规范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有序调整。2007年,“一都两园”战略的实施,为承接东部鞋业转移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企业参与,保证了政策的有力执行和模式的创新发展。产业的运营除了需要政府的引导,还需要有专业的、务实的执行团队对各项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加以执行。市场化运作,保证了资源的有效配给和产业的高速发展。资金、资源等在女鞋之都平台上依照市场规律自主、高效流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产业链的完整配套,确保了平台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正是有了符合成都实际的先进运营理念,女鞋之都的品牌效应得到大大发挥,通过“建设平台、开发产业、服务产业、运营产业”这一全新模式,全面推动了产业的发展,着力将成都打造为国内外鞋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
以“会”为媒 让成都鞋业站上世界的舞台
女鞋之都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专业展会对行业信息的沟通、产业链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工厂转移,必然考虑配套的完善和订单的增加问题,为此,女鞋之都已先后组织了两次大型国际采购节。
2006年采购节期间,采购商们通过交流洽谈,达成的意向性合作订单突破千万美元,Girogio Fabiani等数家意大利、西班牙品牌鞋业企业也通过采购节顺利找到了代理商。在采购节“靓鞋风暴”活动中,入场市民达到10万多人次,销售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2007年7月,采购节组委会出访制鞋王国意大利和制鞋强国西班牙的“破冰之旅”,去年8月15日在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的高调亮相,随后到在北京、广州、温州、上海举行了一系列采购节推介会,到采购节各项系列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2007国际采购节让女鞋之都再次为世界所关注。
数字盘点:
——成都鞋业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几年来,武侯区聚集了鞋业企业1100余户,配套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2万人壮大至近30万人,年产值由最初的50亿人民币增长至近300亿人民币。今天,成都鞋业产业已经形成配套成龙、产销一体化的规模产业,武侯鞋业尤其是女鞋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的特色优势产业。
——国际合作渠道得到拓展
武侯的制鞋企业占四川80%以上,女鞋产量占到全国的10%,占全球产量的7%。鞋类产品以外销为主,出口鞋类产品约占生产总量的70%,出口到全球约10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市场和美国市场为主。
——品牌宣传推广成效显著
女鞋之都成功举办2005年“建设女鞋之都”国际论坛、2006年“东鞋西移”国际论坛以及2007年“和谐世界、和谐鞋业”国际论坛。2006、2007年国际采购节和中俄鞋业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国际活动,提高了“女鞋之都”的国际知名度,更为鞋企拓宽了贸易渠道,推广了产品品牌,增强了运营平台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当前,“女鞋之都”作为成都女鞋的重要代言品牌,其国际影响力和行业关注度日益提高,大大地提升了成都传统女鞋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 千百度CBANNER舒适预警:穿它会“上瘾”
- 千百度CBANNER「嘭」一点,更松弛
- 千百度CBANNER和浪姐@李晟,开启乘风假日
- 千百度CBANNER“懒”得时髦
- 千百度CBANNER重返18岁的夏天
- 千百度CBANNER七夕,为爱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