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才新闻 > 制造业陷入“论文型人才”危机

制造业陷入“论文型人才”危机

2008-07-04 09:43:56 来源:文汇报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势所趋,但工科类人才的“饥荒”却始终难以得到解决。昨天,市政协就“关于防止未来10年内上海出现制造业高级人才严重短缺的若干建议”重点提案召开办理协商会,委员们建言献策为工科类人才队伍“补血”。

  投入不少,工科人才依然“断档”

  “许多20年前能造的机床现在反而造不了,因为没人”,“一家企业几年前尚有70个研发人员,如今只剩下2个”,协商会上,委员们再度为制造业人才匮乏而扼腕,有的委员甚至用“已到阻碍企业发展的地步”来形容工科类人才稀缺的程度。

  人才短缺,何以致之?是培养经费不足,还是其它原因?市教委表示,尽管社会上“重文轻工”风气日盛,但上海从未忽视对工科专业的经费投入。据介绍,工科的硬件投入较大,办学成本高,因此市教委对工科的投入力度一般都大于文科一倍左右甚至更多,如重点学科建设,工科的经费在800万左右,文科的在300万左右;在重点课程建设,理工科课程投入的标准一般是每门5万元,而文科类课程每门3万元。

  经费不成问题,工科类人才培养为何依旧困难?

  “论文至高”标准催生“论文老师”

  企业技术人才短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动手能力不高。许多委员认为,这与师资力量密切相关。原来,现有教师考核标准把论文当核心,在这个标准的指挥下的老师往往都是“论文型人才”,与过去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老教授形成了鲜明对比,“‘论文老师’怎么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学生?”

  委员们表示,文理工内容要求各不同,但现在教师的考核标准却区别不大,这导致工科类老师也不得不把写论文当作追求、当作创新。“宁愿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也不愿下一线”,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的金国伟委员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如今科技创新十分倡导“产学研”相结合,可是“产学研水平不在评估标准之内,抵不上论文的作用,因此许多老师对此缺乏积极性,但光会写论文的高手对生产一线毫无意义。”

  院校评估标准应“量体裁衣”

  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一语道出种种问题的症结:“文、理、工科的人才培养内容、方式各不相同,却用同种标准进行评价,客观上不利于以实践为主的工科类院校的发展。工科类院校需要更新评估标准。”祁学银委员则建议从立法上保证工科类教师师资,譬如,通过法律规定有5年以上工厂实践经验者才有执教资格。

  紧跟着评估标准“跑”的还有各类院校的课程设置。现在的课程设置以同套评估标准和就业率为“风向标”,面面俱到但缺乏精度,导致学生到了企业却难以上手,企业还需花费大量精力再培养。委员们认为,当下,政府应帮助学校调整发展方向,“在国外,应用类学校和一般院校的标准体系是分别设立的,这种模式可以借鉴到工科类学校日后的发展当中。”

  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出席协商会。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