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鞋企路向何方?
2007年上半年原料进出成本增加,而出口成品单价下滑,行业利润下降,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制鞋业仍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制鞋企业目前的境况显得举步维艰。国家政策方面的风云莫测,环保的压力,市场的困顿,成本的上涨等等因素,都会使制鞋业在困境中左右摇摆。最近广东千家鞋企倒闭、百丽上市融资大举实施兼并计划、反倾销加剧、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种种迹象是否已经表明鞋业正步入冬天。“如何破局,拓出新路”成为每位鞋业企业家最大的心事。
现象一:上市融资,分久必合
5月23日,百丽国际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已过千亿港元,是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在鞋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近期又以16亿元并购森达集团旗下资产,印证了百丽虽然主打女鞋,但依靠手中重资将实现男女鞋并肩的猜测。
除了被收购的危险,百丽一年增加1000家门店的计划也让竞争激烈的鞋业市场更增添了紧张的空气。百丽透露,上市后,将拿出约24%-25%的筹资金额用于开设新店,包括提高一级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从高档到中档、从职业到休闲、从时尚到运动全面出击。业界有人猜测百丽至少将拿出1/3的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收购企业以消灭竞争对手和补充产品类别。
尽管部分行业专家对新百丽收购森达品牌一案表现出了足够的理性与“矜持”的观望,然而,产业整合的势头却因百丽集团的“大手笔”而凸显出来:新百丽收购森达品牌可以说拉开了鞋业整合的序幕。目前,鞋品行业有整合的空间,像百丽这样有实力的大品牌当然可以去收购其他品牌。这次收购及百丽大规模进入男鞋领域,将会对其他大型男鞋品牌造成压力,包括温州的许多大品牌都会感到压力,从而引发他们相应措施的出台。百丽上市及上市后的一系列措施,对大型鞋企造成了很大压力,而且这个是很自然、正常的,毕竟他能做到先人一步。此次收购如果整合成功的话,将可能对大型鞋企的市场形成冲击,区别于小型鞋企面临的市场压力,大型企业将不得不正面应对百丽收购完成后的强势扩张。由于百丽产品过往定位于中高档,主要市场在一线城市,现在收购森达鞋业务及向男鞋业务大举扩张表明百丽试图向全国二三线城市扩张,并推出更多定位大众的品牌。这成了国内众多定位大众的大型鞋企的“心病”。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在我国的鞋市场仍然高度分散的眼下,百丽此番收购行业另一领军企业,在整合成功的前提下,将促进国内鞋业市场份额从高度分散逐步走向集中,并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现象二:广东已经出现大批倒闭企业
广东的制鞋业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这个制鞋业重地最近几年却接连遭遇“劳工荒”、“电荒”、“油荒”等的重创,加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及一些地区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使广东鞋企受到严峻挑战,许多鞋企要么倒闭,要么远走他乡。根据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在广东五千多家鞋企中,有一千多家倒闭。除了部分倒闭外,目前广东另有25%左右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有50%左右到我国内地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
随着广东的土地、人工等成本的提高,一部分鞋企倒闭已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这意味着广东制鞋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时期。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发展的临界点,其经济发展的转折态势已基本形成,如果产业结构得不到及时转化或升级,必然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广东制鞋业会不会由此开始步入低谷,甚至导致整个产业衰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但是,随着广东的土地、人工等成本的提高,一部分鞋企倒闭已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可以说,广东出现的鞋企倒闭潮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广东加工制造产业面临生存危机一个缩影。企业关闭或转移是否就是唯一的出路,关闭或转移是否就保证它们一定能从危机中起死回生?有人说,像制鞋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候鸟行业,哪里成本最低,它就会往哪里搬迁。不过,对任何一家想更上一层楼的企业来说,都不可能靠四处搬迁来延年益寿!
观察国内制鞋业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与同是制鞋基地的江苏、浙江、福建省相比,在面对同样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宏观调控等外部大环境下,广东制鞋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究其原因,是江浙闽等地的鞋企在开拓国内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在拓展属于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在这方面比广东鞋企竞争的筹码更多,而广东超过80%以上企业都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组织生产、销售。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广东一家家鞋企的倒闭和迁移,进而使广东制鞋业陷入到危机当中。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广东鞋企提高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对众多鞋企而言,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只有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
不管是付出代价也好,还是出现阵痛也好,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阵痛过后的“好了伤疤忘了痛”。有专家指出,未来两年都将是广东制鞋业的洗牌年,估计将有一半以上企业将主动倒闭,退出制鞋业。这意味着广东鞋企要么转型,要么就倒闭。如果转型成功了,企业的竞争力就更强了。如果转型不成功,那么就只有倒闭或迁移别的地方。如果企业想活,就一定要过这道坎。换句话说,如果一场危机能够使广东鞋企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苏醒的话,那么这场阵痛无论对于广东鞋企还是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都算得上一个“利好消息”。
现象三:鞋业出口形式严峻
“全球60亿人口,平均每个人都拥有一双鞋。”此类的豪言壮语曾一度激励着的制鞋业,甚至影响到制造的各个领域。然而,自2年前欧盟的“一纸制裁”开始,沸沸扬扬的反倾销事件波及每一家鞋企,及至近日欧盟反倾销制裁的升级,鞋企在挣扎中逐渐陷入困局,前途迷雾重重。
多年前,当温州人将第一双印有烙印的鞋子出口国外时,质优价廉的鞋随之展开了征服世界之旅。然而囿于利益,这一切或许将止于世界各地的反倾销大棒之下:
2005年2月,欧盟宣布对我国鞋类实施“事先进口许可检控措施”;2005年6月和7月,欧盟对我国产的两个税号的劳保鞋实施反倾销调查;2006年1月,欧盟做出拒绝给予13家鞋类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认为“低于成本的皮鞋损害了欧盟制鞋商的利益”;自2006年4月7日起,欧盟开始执行对进口皮鞋加征临时反倾销税的过渡方案,税率从当年4月份起的5个月内从4.8%逐步增加到19.4%;2006年10月5日,欧盟理事会批准对产皮鞋征收正式反倾销税的方案,从10月7日起分别对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2007年1月,巴西COUROMODA展览将鞋、革展商拒之门外。
2007年3月20日,鞋在厄瓜多尔遭冷遇。与此同时,波利维亚、乌拉圭、美国、阿根廷等国也不同程度的对鞋出口设限。更有统计数字显示,自1979年以来,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鞋类提出反倾销指控,涉案金额10多亿美元。其中对鞋出口打击最大的应属2006年10月7日,欧盟宣布对鞋企开征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为期2年。欧盟反倾销措施实施一年多来,对皮鞋业的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冲击。根据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欧盟皮鞋反倾销产品进口数量与同期相比下降7.76%。其中,从进口数量为0.86亿双,进口金额为9.4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6.37%和21.36%。
对于鞋业出口大国来说,反倾销制约无疑是制约的首要因素,两年来,欧盟的“市场苛求”令众多鞋企陷入困局。资料显示,自欧盟正式对皮鞋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之日起,巴基斯坦、秘鲁、委内瑞拉、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对我国鞋类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日本、俄罗斯等国也相继采取了同样的举措。
“这是对全行业的普遍性打击。”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的顾问、康奈集团的常务副总经理周津淼痛心疾首地说,“这是鞋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此次反倾销的最终裁决涉及价值近10亿美元的商品,上万家鞋企的生存和数百万工人的就业问题该如何考虑?”业内人士对此更是忧心忡忡
虽然是名副其实的鞋业大国,但这并不意味着鞋利润丰厚。据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我国鞋出口44亿双,金额120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和17.2%。然而,增长的背后是单价的回落。
“2006年,在约1.5万家出口企业中,出口金额在5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51家,仅占总数的0.34%。”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江认为,这一现状折射出鞋企的利薄之处。据了解,2006年鞋出口78亿双,金额218亿美元,平均单价仅为2.8美元!而07年上半年,鞋出口44亿双,金额120亿美元,平均单价则呈下降趋势。“鞋出口主要以中低档为主,平均单价不足意大利鞋的1/3……”
2007年9月,根据欧盟产业界的投诉,怀疑输欧皮鞋存在经澳门转运的规避现象,欧盟正式展开对皮鞋的反规避调查——这对于在反倾销之剑下挣扎许久的鞋企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针对欧盟人为的贸易壁垒,意识到这将成趋势的鞋企并未听任“宰割”,一方面在积极应诉,一方面开始多渠道寻找市场。
为了鞋业的前途,鞋企表现出空前团结的局面:2006年2月9日,创信集团等广东省8家皮面鞋生产巨头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3月8日,闽粤浙三地鞋业商会首次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并对外发布了“应对联盟宣言”。4月3日,温州的康奈、奥康、红蜻蜓、东艺等14家鞋企发布了《关于应对“欧盟反倾销”的联合宣言》,就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表示“强烈不满并提出严正抗议”;2006年6月,来自鞋业的代表活跃在欧洲各地,联系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企业,争取对欧盟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2007年8月,由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皮革协会、香港鞋业商会、广东鞋业厂商会、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等十几家商会协会发起的鞋业组织联席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在饱受欧盟反倾销之苦后,鞋企逐渐熟悉了欧盟的游戏规则,许多鞋企开始改走高中档路线,以应对长期的壁垒。“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贸易上的摩擦,不能说不是一次新的机遇。企业可以借机在产品结构、质量和竞争策略上进行调整,整个行业也会大幅提升。”经贸关系专家周世俭分析认为,困局之下的鞋企更应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事实上,当多方努力未见太大成效后,鞋企在提升自身的同时,开始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欧盟市场并非惟一选择!
2006年11月,也就是欧盟对鞋企裁决正式生效的4个月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非双方在经济领域有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合作,峰会期间还举行了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等活动,鞋企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近年来,鞋出口非洲态势正迅猛增长。以泉州为首的鞋企近年来也加大了对非投资力度,而浙江鞋企也不甘落后,有数据显示,2007年的前三季度,仅浙江省出口到非洲的鞋就达到2.1亿双,出口额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4%%和30.5%%……
同时,政府也开始行动。据悉,除明确了有关资金、外汇、出入境、物资等非洲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外,为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以及避开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商务部“推动企业在海外建立10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计划也正逐步推行之中,这些企业将获得政府提供最多可达近千亿元的资金扶持。

- 致敬时代!奥康携环球时报新媒体首发国潮鞋款,为民族品牌发展注入新势能
- YOUNG新品 | 途漾潮鞋秋季新品男鞋上新 一步到位,搞定型男秋日穿搭!
- 安德玛联合MANSORY推出联名系列
- YOUGN新品 | 途漾潮鞋秋日焕新 途漾潮鞋休闲女鞋上新 拿捏松弛时髦~
- YOUNG新品 | 潮鞋控注意!途漾秋季男鞋新品,引领出街新潮流~
- YOUNG新品 | 途漾潮鞋秋季新品老爹鞋上新 奔赴秋日生动之约
- 公羊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