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举措拓宽城乡就业路 烟台新增城镇就业12.2万人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工作一直是我市多年以来极为重视的“民心工程”。工作推进中,我市加大落实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等四方面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全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今年前10个月,300天时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2万人。
一人创业,带动四人就业
翻开市就业办培训部桌上这个厚厚的本子,里面记录着一串串创业者的名字:下岗职工李月谭成立龙口市伍洋电子有限公司、失业职工范汇祥创办大洋磨具有限公司、农民周华敏创办石墨加工厂、农民孙福男创办烟台金都橡胶有限公司……
根据登记本,记者找到了35岁的赵志强。站在自己企业做的样板间里,这个1993年同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嘴角荡漾着自信的微笑,全然没有了2003年刚下岗时的无奈。
“创业除了激情和勇气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刚下岗那一年,赵志强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但却不清楚到底该做什么。2004年6月,彷徨无助的他走进了烟台开发区考务中心的大门,参加了“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特别震撼!像是一只手掀开了蒙在我心上的那块遮挡,感觉思路突然变得清晰无比。更重要的是,我给自己找到了方向!”
次年10月,赵志强在考务中心老师的指导和全程跟踪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天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起初,公司连他自己在内只有3个员工,但随着时间推移,公司在业内慢慢占有了一席之地。在考务中心老师的建议下,赵志强开始精细化运作,并开始规划自己的事业目标,现在公司员工已有300多人。3年时间,从3到300,他完成了从下岗职工到职业经理人的蜕变。同时,为了感谢来自社会各方的帮助,他先后吸纳和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余人到自己公司就业。
“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已经实现了1人创业带动4人就业。”据市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曹作文介绍,截至8月底,全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创业培训班405期,培训学员10109人,其中失业人员9386人,农民670人,大专院校学生28人,与妇联联合培训巾帼创业者25人。已有4250人成功创业,有2039人自谋职业。共创造就业岗位17425个,吸纳失业职工10455人,其中“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690人。“从现在起到2009年的三年时间内,我市再就业和创业培训每年都要达到1.4万人以上。”
城乡统筹,农民“换了活法”
年近50的池京召是莱州市郭家店镇蒋家村的普通村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和儿子从农民变成了“蓝领”。
郭家店镇位于莱州山区。为了解决当地的”三农“问题,迈开城乡一体化的步伐,莱州适时响应市里号召,将”岗位“送到农村最偏远的地区,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每逢集日,他们都组织城里20多家用工企业和2300多个招聘岗位走下去,架起喇叭,挂起横幅,撒出广告,面对面向农民群众发布送岗信息,详细解释有关就业政策规定。
2005年3月,郭家店大集上的“送岗下乡”洽谈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看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池京召在外围好奇地张望:“这是干啥呢?”他不知道,正是这无意中的一问,给自己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跟其他人学着向一家制造企业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后,池京召继续回家锄他的一亩三分地。没想到3天后,村里人兴高采烈地告诉他被录取了。由于认真和勤奋,他每月竟然能在企业拿上了1000多元的工资。喜出望外之余,他又把自己儿子拉来当起了同事,父子二人双双成了企业里出名的技术骨干。”我这是换了个活法!“说起现在的生活,池京召憨厚地笑了。
就业岗位送到了农民家门口,又有市就业办的担保,农民应聘进城就业之火燃了起来。截至今年10月份,已有上千名莱州农民进城走上了就业岗位。而这只是全市城乡统筹就业的一个缩影。为持续扩大就业范围,我市进一步完善了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划定就业扶持政策对象,给予税费减免或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对困难群体给予再就业扶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社区牵线,服务劳动保障
在我市的大大小小社区,都有一处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这里办理跟就业、劳动保障有关的所有事情,另外在社区居委还设有劳动保障工作站,在每个乡村还有劳动保障协理员。正是众多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存在,让我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范围辐射到全市13个县市区的各个角落。
烟台开发区海河社区的林竹君就是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里的一员。社区居民谁家要保姆,谁家没了工作,谁家孩子毕业了,只要找林大姐,“保准能成!”
为了给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林竹君穿梭于各类用人单位,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并积极向企业推荐求职者。六年间,先后为1200多名失业职工找到了就业岗位,为300多个家庭输送了保姆,为200多名外来务工者找到了工作,介绍钟点工达1300多人次,辖区失业职工的再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
从2002年开始,她又把职业介绍的范围扩大到辖区以外的14个自然村,与各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建立了协作关系。只要企业有大批量的用工信息,林竹君就马上与村里取得联系,村里通过大喇叭广播和信息栏张贴出去,几年来共介绍了20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她独创的“五心四重三落实”工作法,还被省劳动保障厅下文在全省推广学习。
林竹君只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一个缩影。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职责多而杂,负责着社区内的人力资源调查,为辖区失业人员宣传政策,就近就地提供就业信心和推荐工作,并承担着辖区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等项工作。正是他们兢兢业业地付出,才使我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延伸到基层、服务到基层的举措落到了实处。
技能培训,助农民工“质变”
“打工”是现在农村失地农民和年轻农民最主要的一种谋生手段。可是当众多打工者涌进城市,并无一技之长的他们离开了土地如何生存?而烟台丽鹏包装公司的130名农民工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当他们走进车间时,两个月的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已使他们脱胎换骨。
注塑车间内,车间主任高守虎正蹲在新上岗的一名技术工人旁边认真地指导,他正是130名接受培训的农民工之一。时间退回两个月前,那时的他还只是一名刚从农民转型的普通技术工人,跟着师傅照葫芦画瓢,做着谈不上准确度的切割。“每天都是稀里糊涂的,做出来的器件很难达到高标准的技术要求!”高守虎说起以前显得很不好意思。“后来,从市里来了老师直接在车间里给俺们上课,每天下班后又到礼堂里上理论课。两个月下来,俺发现眼前这机器长得都跟以前不一样!”说到这儿,高守虎笑得非常开心。
培训结束取得鉴定证书后,高守虎的技能水平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是工资的提高、职务的提升,“俺腿有残疾,厂子不嫌弃俺,还把俺提拔成车间主任,从握锄把子的农民到车间主任,俺到现在都不敢信这是真的!有了这个技术,以后俺一定好好给厂子干!”
2006年,我市在省内首推政府购买成果培训机制,免费向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改变他们生存的“原生态”。培训分两种人群:一是对已被用工企业录用的农民工进行提升培训,二是对有转移意向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转移培训。
同样,正是由于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丽鹏公司不但省下了6、7万元的培训费,也由此解决了招用新员工后一直存在的技术瓶颈,解决了“招不进留不住”的难题,大幅度提升了产品质量及企业效益,130名工人经过培训在各自的生产岗位上的作用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免费培训农民工2.7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2.45万人,就业率在90%以上。在今年培训成功的基础上,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已经确定了三年10万人的培训计划。三年内,会有更多已进城务工和准备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接受培训走上岗位,不断充实到企业的各个技术关口,在人力资源上为我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 伊伴EBLAN凡人仙女的秋冬战靴!
- ST&SAT星期六这几双鞋真的没对手!好穿又好看
- 始祖鸟投资人赚翻了
- 361°女鞋运动鞋夏季新款复古老爹鞋
- 伊伴EBLAN卷卷鞋,让每一步都舒适开“卷”~
- “冬迹 从绒之旅”福连升2025冬季新品订货会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