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鞋产品供过于求预示着什么

鞋产品供过于求预示着什么

2007-10-08 08:15:58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下半年,消费品市场供求平衡性有所增强,但部分主要消费品十年来首次出现供应偏紧。 

    在600种主要消费品中,有5种供应出现偏紧现象,这是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供应偏紧的商品主要是猪肉、猪排骨、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在109种供过于求品种中,主要集中在电器、服装服饰、鞋帽、钟表眼镜等工业消费品领域。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矛盾有所加剧。 

    对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求情况调查始于1995年,至今已有12年,主要由商务部组织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重点生产和流通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及专家就市场600种主要消费品市场供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看,1995-1997年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占1.63-14.4%,1997年后的10年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供应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档次明显提高,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已得到进一步确立。供不应求的商品早已在市场上消失。市场供求状况的根本改变,决定了由生产销售者占主导地位的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了由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 

    但时至今日,国内消费品市场又重现了供应偏紧的商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这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多数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现的现象,而这些均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 

    产生少数商品供应紧张的原因,无非是近年来居民收入增加,市场需求旺盛,带动消费品市场销售快速增长。但由于居民对猪肉和食油的需求刚性,不可能大起大落,最重要的原因是供应货源少,加上受周期性和疫情影响,猪肉等副食品供应偏紧,引发了价格的暴涨。 

    造成目前市场大部分商品供给过剩和少数商品供应偏紧的矛盾,主要反映出的问题: 

    一是我国的供给结构仍不合理。同一个领域里往往进行多项同一产品品种、同一技术、甚至同一规格型号产品生产项目的重复投资建设,供给结构的差异性并不显著。当需求发生变动时,产业总供给过剩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立刻显现出来。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同质商品的过剩,或无差异商品的竞争所造成的供给过剩。由于供给结构的刚性,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现有生产体系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是造成供求间结构性矛盾的最根本因素。从现象上,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结构失衡,表现为多数厂家拥挤在非常狭小的市场空间,生产同档次、同种类产品,造成这些消费品供给的绝对过剩,而对那些适应城乡居民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开发重视不够,又使一部分居民消费需求不能满足。 

    二是反映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虽有所加速,但在现有条件下收入增长的空间也有限。因此,城市已经饱和了的商品,在农村不能很好接替,特别是中西部以及贫困地区的农村购买力不能迅速成长起来,城乡消费市场出现了断层现象。 

    三是反映出有消费能力但无消费需求与有消费需求但无消费能力的矛盾加剧。改革过程中不断累积下来的相当比例的低收入阶层和绝对贫困人口消费需求不足。收入的两极分化,针对现有供给水平而言,形成了有消费能力无消费需求和有消费需求无消费能力两个阶层。

    相对于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而言,我国的价格总体水平并不低。已有相当多的商品价格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是,我国又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家,许多商品相对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言,又大大偏高。 

    应该看到,从目前市场供求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商品供求矛盾仍较突出,70%以上的商品仍将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从国际环境看,贸易摩擦明显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以及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也将制约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外需的减弱,将会加剧国内市场商品供求矛盾,进一步挤压纺织品、家用电器、鞋等商品的市场空间。因此,保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仍将面临国内供给能力明显增大,外需增势有可能减弱的双重压力。 

    针对当前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新出现的市场供求矛盾,要提高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增强商品市场调节和平衡能力,保持商品市场合理的供求关系。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