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围城" 温岭市制鞋企业生产形势分析
市场行情逐渐回暖
《台州日报》两年多前曾刊登《温岭鞋业遭遇围城之困》,引起全国各地媒体和当地政府高度关注,原台州市委书记蔡奇及温岭市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温岭市鞋革业商会进行深入调研,提出破解“围城之困”的对策。为此,当地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三条对策:一是破解留人难,以待遇引人,感情留人,求实选人,量才用人。二是铸造有个性的品牌。三是实施观念、管理、科技、设计四大创新。一些有远见和胆魄的企业家根据企业特点,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人才、品牌、创新纳入自己企业发展战略。同时,温岭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来遏制鞋业“粗放型”发展模式,提出“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强市”的战略性口号,引导企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之间进行“强弱兼并”和“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和优势互补,促进有效资产的整合,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区域品牌效应。
经过蜕变,破壳而出的温岭鞋业终于迎来了希望曙光,生产形势逐渐好转。据该市鞋革业商会对今年上半年生产形势的调查和预测,今年形势好于去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同比增幅17%,鞋类产量今年将达8亿多双,比2006年增加1亿多双。台州博洋鞋业今年跻身温岭市重点工业企业名单,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生产量达可到600万双,比上年增加100万双;台州鸿泰鞋业去年就走出低谷,上半年订单不断,年产值已达3000万元,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000万元—8000万元。数据同时显示,今年该市外销企业明显好于内销;大型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好于中小型企业。
在调查的37家企业中,预计2007年产值增加的有20家,占54%;持平的9家,占24%。其中被调查的23家外销企业中,产值增加的15家,占65%;持平的5家,占22%。被调查的12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中,除1家持平外,其他企业均增产,增幅为30%,其中预计今年产值超亿元的有5家。
苦练内功效益显现
形势好转原因何在?一是国际出口限制有所改善。前两年的国际反倾销主要针对的是真皮皮鞋,温岭鞋因其特有的仿皮、人造革等非真皮材质而躲过一劫,所受影响不大。从2005年的总体情况来看,贸易出口情况比前几年已有改善。
二是温岭市政府的扶优扶强力度和实施品牌战略效果逐渐显现。温岭鞋业开始苦练内功,提高自身工艺、技术和管理能力。
产品质量提升,创品意识增强。在如今拥挤不堪的市场上,温岭鞋业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温岭鞋的低价神话行将破灭,产品质量和品牌才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和资源。在产品质量日益提升的同时,温岭鞋业正在积极推进品牌建设。2006年,台州宝利特鞋业取得国家出口免验证书;浙江卓凌鞋业喜获浙江著名商标称号;台州喜得宝鞋业和浙诺尔鞋业均荣获国家免检产品荣誉。
自主研发加强,品种款式增多。温岭鞋业在发展过程中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一直很弱,大多走得是克隆仿制之路。近年加大了自主研发能力,研发机构逐渐增多,研发队伍不断壮大。如台州喜得宝鞋业去年花巨资设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产品研发中心,主要从事产品研发,现有技术人员及教师10多位,每年开发投入达300万元—400万元。预计产值增幅较大的企业,大多在新产品开发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力求品种款式新颖、齐全,客户选择余地增大。
销售渠道拓宽,实现产销一体化。在吃过一窝蜂挤踏同一外贸渠道的大亏后,温岭鞋业开始学会在多个篮子存放鸡蛋,开辟不同的销售渠道,内销企业增辟外销市场,外销企业内外并销,一些精明的企业,更是纷纷在国外设立市场直销点,实现产销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分摊,保证最大利润空间,同时减轻企业生产和管理压力。如台州亿利达鞋业,自2005年引入资产重组后,先后在不同国家设立3个直销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流水线由原来的1条增至3条,年产值逐年递增,预计今年产值将超亿元。
根除顽症任重道远
虽然今年鞋业生产形势转好,预计产值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岭鞋业表面繁荣之下仍潜伏着重重危机。据统计,温岭4157家鞋企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到300家,仅占7%,其余均为小企业或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经营者大多崇尚“卖出去就是硬道理”。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理念支配下,行业内仿冒跟风、恶性竞争依然存在,产值上去了利润却一降再降。较之广州、温州等地,温岭鞋业人才缺乏,品牌缺失,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待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商会、企业四者联动,共同努力,进行科学规划、引导、调整、改善,根除顽症。
调查得知,目前温岭鞋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方面。
招工难。由于当地大多数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仿模仿样阶段,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不大,最缺乏的是一线生产工人,尤其是踏帮、抓帮工的紧缺已成为企业的一大心病。为了不延误交货订单,很多企业只得将帮面发放温州等地外加工,无形中每双鞋的成本提高了1—2角。
品牌少。温岭鞋业有影响的品牌屈指可数,近300家上规模企业,仅有国家免检产品、浙江名牌和浙江著名商标各4个,台州名牌4个,台州著名商标5个,至于名牌和驰名商标目前还是空白。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明显处于劣势。
市场缺。目前温岭只有一个横峰鞋材市场,因为功能不齐全、服务不到位、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严重,市场人气不足,二层220个摊位仍空置。每逢农历二、四、七、九,上千个地摊拥挤在弹丸之地,进行着原始的叫卖和杀价,造成交通严重堵塞。由于没有品种和价格优势,市场内只能供周边鞋企临时用料及小企业所需小规模采购,当地规模企业一般都从温州直接进货。横峰鞋材市场的规模和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温岭鞋业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当地政府尽快筹建一个鞋业专业市场,引进鞋业配套厂商,减少采购、运输环节,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