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台对大陆进口产品反倾销调查

台对大陆进口产品反倾销调查

2007-07-16 09:05:55 来源:华夏经纬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6月28日,台"经济部贸易委员会"对进口大陆鞋靴损害台湾产业诉愿,做出最后调查确认产业损害成立,台"财政部"于7月10日决定对大陆进口鞋靴课征反倾销税,为期五年,这是继去年对大陆进口毛巾课征反倾销税后的第二起反倾销成立案件,显示了海峡两岸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加剧。

  第二起对大陆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制鞋业是台湾较为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是台商曾对大陆转移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一个需求相对稳定的传统产业。据统计,台湾岛内每年鞋产品的需求量为4200万双。2002年,台湾正式开放大陆鞋进口,大陆鞋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很快获得市场的认同,短短五年时间,大陆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3%,岛内制鞋的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75.3%降至2006年的43%。大陆鞋产品的销售增加,对岛内制鞋业产生极大压力,台湾制鞋企业开始怀疑大陆鞋有倾销之嫌。台湾制鞋品发展协会负责人认为,台湾于2002年开放大陆鞋的进口,导致台湾产鞋营业额从2003年22亿元新台币下降到2005年底的18.9亿元,大陆进口鞋与岛内制鞋价格相差五、六倍之多,制鞋企业从1500家减少为1200家,于是于2006年8月底向台"财政部"提缴"反倾销调查申请书",要求对大陆9家制鞋企业及台湾13家进口商提出课征临时反倾销税。11月21日,台"经济部贸易调查委员会"调查认为,自大陆进口的鞋靴,价格便低,已取代岛内部分产品,大陆鞋在岛内市场的占有率已占53%,初步认定对岛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将调查认定报告通知"财政部","财政部"将在70天内决定大陆鞋有无倾销之认定,并决定是否课征临时反倾销税。

  2007年3月13日,台"财政部"关税税率委员会通过决议,从本月16日起对大陆进口鞋靴课征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43.46%,涉及的产品包括绅士鞋、女高跟鞋、马靴、休闲鞋、儿童鞋与凉鞋等。6月28日,台"经济部贸易委员会"对大陆进口鞋靴损害台湾产业诉愿做出最后裁决,确认产业损害成立,台"财政部"于2007年7月10日宣布,正式确定对大陆进口的上述六种鞋靴实施课征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这是继2006年对大陆进口毛巾课征反倾销税后的第二起正式反倾销案件。在此之前,台湾对大陆鞋产品进口的税率,分别为真皮鞋为5%,合成皮鞋为7.5%,加上反倾销税后,总税负分别增加到48.46%与50.69%。

  在消极对大陆进口鞋进行反倾销的同时,台湾"经济部工业局"也采取措施,制定长期辅导措施,推动"台湾制鞋品标志共同识别体系",并委托鞋类暨运动休闲科技研发中心协助台湾产鞋品牌的推广,建立台湾鞋类精品的品质认证制度,辅导台湾制鞋产业转型升级。

  台对大陆进口毛巾实施首起反倾销的来龙去脉

  2005年8月,台湾毛巾生产企业向台湾"经济部"提出限制大陆进口毛巾的诉求。台湾"经济部贸易调查委员会"于同年9月中旬决定受理,对大陆进口毛巾展开"防卫措施调查"(即"进口救济")。12月底,台"贸易调查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争过一番激辩,未采取临时限制措施。同时,台高层也不倾向采用"进口救济"办法,认为如果对大陆毛巾进口采取"进口救济"措施,不仅是WTO成员首次对大陆引用此一条款,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利后果,而且可能引起岛内其他产业提出同样诉求,要求"进口救济"。况且台湾当局必须对该产业进行辅导转型,可能让台湾付出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成本,并不利台湾经济本身的发展。另外,依规定,大陆也可对台湾产品采取同样的报复措施,台湾产品在大陆销售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更大。因此,台湾当局对采取"进口救济"措施可能引起的后续发展十分担忧,这也是台官方有意改采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然而,台湾毛巾企业与台联党"立法委员"则认为,这是大陆台商纺织业向当局施压的结果。台联党坚持采用方便快速的"进口救济"措施限制大陆毛巾进口,认为一旦成功实施,其他产业也会跟进,可缓解台湾传统产业的压力。

  然而,台湾财经部门在复杂的两岸关系与岛内政治斗争下,台湾"经济部贸易调查委员会"随后认定"进口救济"与反倾销调查两案同时成立。依规定,台"贸易调查委员会"在30天内就拟采行进口救济措施举行听证会,将建议措施提报"经济部",在获"经济部"同意后,60天内与大陆方面进行咨商,再报请"行政院"核可,决定最后采行的措施。而反倾销部分,将由台"财政部"在70天内做成大陆毛巾是否倾销的初步认定,并决定是否课征临时的反倾销税。

  2006年3月17日,台湾"经济部贸易调查委员会"达成决议,认定台湾云林毛巾产业科技发展协会申请对大陆进口毛巾采取进口救济(特别防卫措施)及"财政部"对大陆进口毛巾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两案成立。5月底,台"贸易调查委员会"6月1日起对大陆九家公司生产进口的毛巾征收为期4个月的临时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248.2%。8月29日,台"贸易调查委员"做出最后裁决,认定产业损害成立。10日后,台"财政部"正式对大陆进口毛巾征收反倾税。这是台湾地区首次对大陆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案与采取"进口救济"措施,标志着海峡两岸在WTO平台下处理贸易纠纷成为两岸经贸互动的新模式。大陆毛巾进口争端反映的不只是简单地岛内毛巾企业的生存困难问题,而是深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浪潮对台湾传统产业的深远影响以及台湾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复杂问题。

  对大陆其他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2006年,台湾对大陆毛巾征收反倾销税及实施进口救济措施后,岛内多个传统产业企业对大陆产品不断提出进行反倾销调查。除了毛巾与鞋靴正式实施征收反倾销税之外,目前台湾还对大陆进口的非涂布纸、袜子与磁砖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受对大陆毛巾实施反倾销措施与进口救济措施后,台湾许多处境不佳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纷纷仿效,要求对大陆许多产品采取反倾销或进口救济措施,总计目前大约有30多件,但台湾当局担心大量进行反倾销调查冲击两岸贸易,不利台湾经济发展,并末完全接受处理。目前除了正式对毛巾与鞋征收反倾销税外,已在进行或计划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有三起。

  对大陆非涂布纸展开反倾销调查。2006年10月14日,台"财政部"决定自此日起,对大陆、日本、印尼等非涂布纸展开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大陆五家企业(芬欧汇川纸业、金华盛纸业、山东晨鸣集团、华泰集团与山东太阳纸业公司)。这是继毛巾、鞋之后第三次对大陆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袜子企业要求对大陆进口袜子进行反倾销调查。2005年台湾开放大陆四项袜子进口后,大陆产袜子进口迅速增加。半年时间内,大陆袜子进口增长30倍,已占袜子进口总量的14%,成为台湾第二大袜子进口地区。2006年1-9月,台湾从大陆及香港进口的袜子数量达63万多打,平均单价只有0.85美元,出口美国的价格为3-4美元,而台湾产内销袜子平均单价每打5至6美元,因此台湾业者认为大陆袜子出口存在倾销嫌疑,要求台贸易局加强查稽,但尚未立案。

  拟对大陆磁砖进行反倾销调查。2006年12月23日,台湾陶磁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林荣德表示,大陆磁砖非法进口问题严重,进口产品占市场的三分之一,其中七成来自大陆、印尼与越南等地,大陆磁砖又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大陆非法进口的磁砖品牌主要包括新中原、东鹏、鹰牌、钻石、蒙娜丽沙、金舵、马可波罗等产品。大陆进口磁砖比岛内产品便宜一半以上,最少也会便宜15%至20%。部分进口厂商还贴上欧洲国家制造,提高价格。于是台湾区陶瓷工业公会决定向"经济部"提出建议,要求对大陆磁砖进口课征反倾销税,同时要求非法进口大陆磁砖的贸易法进行清查。不过,目前台"经济部"也未立案调查。

  从上述情况看,在大陆对从台进口产品实施十多起反倾销调查后,台湾也加快了对大陆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未来将会进一步增多,两岸的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加剧。

  台对大陆进口产品反倾销调查涉及问题相当复杂

  台对大陆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较为复杂与敏感,不仅涉及多方利益,而且涉及两岸关系与岛内政治斗争。首起对大陆毛巾的反倾销调查就是台联党直接介入、主导下与政治妥协的结果。对于这次大陆鞋的反倾销调查,涉及此案的不少台商就直言有政治力介入,是政治决定经济,不会回台应诉。对大陆传统制造业产品的不正当反倾销调查,旨在保护岛内不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保护部分厂商的利益,可能影响台湾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并不利台湾经济的发展,这是台有关财经部门较为谨慎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对大陆反倾销调查引起岛内制造商与进口商及企业与民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台湾对大陆进口产品的反倾销的对象,除了大陆本地企业外,还有台资企业,而反对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不只是大陆企业,还有台湾进口商,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利益关系。

  在这次对大陆鞋进行的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岛内鞋制造商面临大陆进口鞋的竞争压力,提出反倾销措施。不过,进口商与经销商却不这么看,甚至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大陆鞋产品进口占岛内市场的八成以上,若停止进口将对企业生存与员工生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曾到台"立法院"抗议,表达不满。台湾进口的大陆鞋大部分是大陆台商的产品,不完全是大陆企业的产品,从而形成另一种矛盾。台商估计,台湾每年从大陆进口的鞋保守估计至少达800万双,以每双鞋进口成本300元新台币计算,每年进口价值至少在24亿元新台币左右。最后,台当局在复杂的政治与经济因素下,对大陆六类进口鞋征收反倾销税,已造成岛内鞋价格的上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

  尽管大陆台商制鞋企业面临岛内反倾销冲击,但依旧扩大在大陆的制鞋布局。被认为大陆女鞋第一品牌通路的永恩国际集团在大陆的鞋工厂已遍及福建、上海、安徽等地,2006年营业收入达32亿港元,其中旗下的"达芙妮"女鞋销售店超过3000家,2007年计划再建700家,于2007年初决定在江西设立占地85亩的制鞋厂,总投资达300万美元,投产后每月可生产50万双的运动鞋与女鞋等鞋面。同时,宝成集团同期也决定在安徽芜湖建立大型鞋厂。宝成集团在大陆的鞋店已达1400家,计划到2008年增加到3000家。与此相关的全球最大的台湾黏扣带大厂台湾百和公司也计划在华东设厂。另外,部分台商则计划将大陆制鞋经东南亚再包装后出口台湾,逃避反倾销税。可见,台湾方面的反倾销措施不会影响台商大陆的投资与发展,也无法改变台湾制鞋企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