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强圈地 二线如何突围
近年来,在泉州的鞋服行业内,频频传来某品牌又在哪个城市哪条主要街道进行“终端圈地”的消息。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苏州的观前街,一条街有10多家“安踏”专卖店;上海松江区靠近人民北路的500米路段上,也有5家“安踏”专卖店。
其实就在泉州本地,“终端圈地”运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九牧王在田安路开了两家专卖店,而短短的南俊路已基本被泉州的体育用品品牌瓜分。
据业内人士称,其实几乎每天都有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义无反顾,纷纷抢占和垄断各种战略性资源,而拥有强大的终端销售资源,是跳出低端市场竞争的绝招,其明显的结果就是立刻与其他二三线品牌拉开距离。面对残酷的终端资源抢夺战,二、三线品牌又该如何去应对?
补贴15万元进名店
品牌经营的直接目的就是销售赢利,而销售最直接的竞争就在终端,终端是商战的白刃前线。在终端竞争中,泉州的企业很快发现,享誉国内的大品牌不是每个地方都卖第一,国内一般知名品牌有的店也能在当地卖第一。而要达到最大赢利,就必须抢占终端销售竞争的制高点。
一般的做法是,能占领城市主商圈的肯定不会去选择次商圈。零售商场肯定是首选全国百大商场;在专卖店的布局上,企业和经销商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既要选在人流量最好的街道阳面,又要选双门或三门的店面。为了把这样的战略意图贯彻到代理商和经销商中,泉州鞋服行业的不少品牌采用了有“圈地运动”之称的“A”店计划。
像特步、361度、乔丹等采取的措施是,只要经销商能进一家“百大”商场经营一年期限以上,当年年底至少可享有总公司15万元的专项补贴。这些措施很快就打通了泉州鞋服品牌很难到达的KA(零售商)顶尖渠道,使品牌进入名店,提高了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
首尾兼顾拦截消费者
“A店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布局各重点城市主商圈内的专卖店。
这些专卖店往往选择在当地拥有超人气、人流量大的街道,如苏州的观前街、武汉的汉正街、成都春熙路等,而企业对这种专卖店的补贴额度也至少在5万元。
这种布局的精彩之处在于,各个品牌均在一条主要街道上开设几家专卖店,一般是在街道首尾两头以及中间路段各开一家,以对消费者进行分段拦截。也有比较夸张的做法,就是像安踏在苏州观前街开了10多家专卖店。
除了单一品牌专卖店在抢占终端制高点,百丽、劲浪体育、跨世体育、龙之杰、华昌体育等运动品牌连锁运营机构也在进行销售通路封杀。
面对一线市场的残酷搏杀,而二线市场通路封杀未形成格局和气势之前,一些品牌如361度则加紧了在二线市场的“圈地运动”。
评点:二三线品牌要提升四“力”
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顾问胡宝明
终端资源抢夺战实质上是同类品牌在产品同质化背景下,广告战与价格战的升级版,同时也是同行业市场格局日趋明朗的现实反应。
经常行走于市场的人都知道,每个体育用品行业的商圈,基本上都是晋江品牌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江山。而晋江品牌产品的同质化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塑造产品同质化条件下的品牌差异,早在世纪初就爆发了“晋江造牌运动”的广告战,进而有了央视的“晋江频道”之说,同时也成就了晋江“品牌之都”的美誉。遗憾的是,广告战造就了遍地“品牌”,却最终未能彻底廓清品牌之间的差异和市场格局。随着竞争的逐步深化,竞争的重心逐渐向终端偏移。在“决胜终端”“终端为王”的呼声中,随之而来的终端资源抢夺战便开始狼烟四起。
“开大店,开多店”成为最近行业中对渠道强调最多的关键词,从而也就有了“圈地运动”的如火如荼。
资金占用大、投资风险高的“圈地运动”毕竟属于富人的勇敢游戏,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二、三线品牌,圈地的门槛会更高;即便偶尔圈下几块风水宝地,也未必能顺利保证他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那些稍显滞后的三线品牌,能保住自己的阵地不被豪强圈走已属不易,还要去参与圈地运动的竞赛,难免会捉襟见肘。因此,对二、三线品牌来说,主要策略应该是坚守自强,伺机出击。其关键业务至少包括对四个“力”的强化:
管控力:通过对营销组织的强化和流程再造,加强对渠道的管控能力,促进对终端的实效帮扶,从而增进终端的信心和忠诚度,力争终端的销售阵地不失。
品牌力:通过对品牌的有效传播和终端形象的规范及提升,树立和提升品牌在市场的品牌地位,力争品牌在消费群中的心智阵地不失。
产品力:通过更科学有效的组货模式、组货方法,并强化终端的产品表现力,不仅使产品更适销对路,而且在性价比上能与一线品牌有得一拼,进而网罗更多的忠诚顾客,积累品牌升级的基石。
销售力:通过对终端先进运营模式的提炼和输出,进一步强化门店运营的精耕细作,重视品牌维护、重视销售分析、重视顾客管理、重视促销手段,致力于终端销售能力的提升,终端阵地自可长治久安。
- 上一篇:泉州鞋今天聚议欧盟反倾销
- 下一篇:时光昆明|一张皮鞋厂老照片背后的昆明时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