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力打“创新牌”
今年以来,即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再创新高,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强,初步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曾经兴盛的低端加工项目正逐渐缩减,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即墨经济发展的新宠。即墨实现这个转变,得益于唱响了政府营造创新氛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外力实行二次创新这“三部曲”。
即墨市把营造创新氛围当做引导企业创新的关键,积极提高捕捉科学发展机遇的能力。该市规定: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品牌企业,予以优先扶持,在项目审批、资金投向、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政府采购、科研孵化、商标注册、产品通关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对于有带动作用的科研项目,大力进行扶持。去年,即墨市有关部门在调研中了解到,民营企业“云隆纺机”正着手研制新一代“FA318A4条云整并条机”,研制成功后,每分钟纺线可以比老机械多出500余米、提高效率30%以上,并可大大节约能源。即墨市马上为其进行科技立项,积极联系有关方面专家协助企业搞研发,并争取专项资金100余万元。在政府的支持下,“FA318A4条云整并条机”提前3个多月研发成功,并申报了发明专利。目前该设备已被即发集团、雪达集团等大型纺织企业采用,获得了极好的市场口碑。为营造创新氛围,2006年即墨市投入引导资金600万元,除对企业研发进行直接帮助外,还对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申请专利的明星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加工企业给予直接的物质奖励……
政府的小投入,换来了企业的大投入。去年,即墨市600万元的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撬动”企业投入了2亿多元创新经费。即墨企业真正成为了创新的主体。“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去年我们企业自投的科研经费达3000多万元,参与制定行业及国家技术标准16个,平均每天有7款新鞋试制、4款新鞋上市。申请专利一年就达200余项。”青岛亨达集团董事长王吉万介绍。据了解,今年,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占到了90%以上,不少新款鞋供不应求。即墨市还鼓励企业借力“大院大所”,让企业自主创新的“源头优势”得以延伸。青岛即发集团先后与莱阳农学院、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该企业销售收入的27%以上、利润的30%以上来源于技术创新成果。据统计,目前即墨市已有122家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146家民营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
为了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早在几年前,即墨就提出了与国际知名企业技术中心接轨的战略举措。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他们千方百计吸引其前来投资。近几年,即墨市先后出台了20多个文件,从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对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进行政策支持,并把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专利申请、引进科研机构等指标纳入了对各级的考核内容。韩国企业三湖制鞋、台湾企业菱达机械、韩国马斯特造船等世界知名的企业都在即墨设立了研发中心。目前,即墨市已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14家。依托新加坡投资的创新科技,即墨又引进和培育了新同人电子、TCL家电、朗进软件等高科技项目,使计算机多媒体、数码娱乐产品、声霸卡、数字音视频产品、软件产品、电子基础产品等在即墨迅速发展。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优化了即墨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即墨市利用引进的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嫁接改造,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机械、纺织、服装等传统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全面升级。
唱响了“三部曲”,直接带动了即墨的产业升级,推动了“即墨制造”向“即墨创造”的转变。目前,该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24个,有144家企业被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
- 上一篇:反倾销重压倒逼东鞋西进
- 下一篇:一年吸金330亿,低调跑鞋卖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