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来工逐步享受“老东莞人”待遇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招工难”、“民工荒”等现实问题,对外来务工者的人性化关怀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乐业”且能“安居”,让“新东莞人”逐步融入东莞生活,与户籍人口共同享受东莞经济建设成果这一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在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陈述了针对此问题的提案。
实施人性化措施工厂为员工安家
一家三代同堂围桌吃饭的温馨,对多数住惯集体宿舍的东莞外来打工者而言是只有过年才能享有的奢侈。但在厚街某鞋业公司的普通结婚员工的宿舍中,这样的场景天天上演。
这间2000余名员工的工厂,每月花费20万元房租,为工厂已婚员工租下1500套25~80多平方米平方不等的夫妻房,帮员工在东莞“安家”,夫妻任何一方是该公司员工并凭结婚证申请就可以免费享受到此待遇。这间公司还为员工设免费托儿所、老年人活动中心、培训中心等让他们安心生产,过年时还会每人发些年货。使得员工在打工的同时更多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暖。这一切,该公司行政管理人员说,都是为了让员工能安心地在这里工作。
这样提供员工家庭宿舍、幼儿园等福利的措施看起来类似于多年前公有制企业的福利,在“招工难”、“民工荒”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环境下,被东莞的非公有制企业借鉴,用以加强员工归属感、稳定性。虽然只是解决了外来员工的部分生活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样的人性化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间工厂的很多员工会介绍自己的配偶、子女、亲友到该厂上班,一位熊姓的女士一家四口都在该厂工作,还有部分员工将自己外地的父母接来同住。
然而目前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因为像这样正在融入东莞城市生活的“新东莞人”只是少数,作为普通务工人员多数“新东莞人”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安全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上面临着比东莞户籍居民更多的困难,难以融入这个城市,很多在东莞工作多年的外来人员表示感觉自己很难享受到东莞经济建设的成果。而更让“新东莞人”困惑的是,缺少一个专门机构为他们争取利益,对他们如何要求、维护自己的权益指路。
提议成立组织让外来工分享建设成果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次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提交了一份《关于成立“新东莞人之家”的建议》的提案,指出东莞正面临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东莞新一轮建设发展中,不仅需要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尖端人才,也不能缺少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得到提高,尤其是在部分企业面临“招工难”、“民工荒”等现实问题之后,对外来务工者的人性化关怀正逐渐实现,外来务工者的权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对东莞政府和企业而言,解决数百万计的“新东莞人”如何与“老东莞人”(东莞本地户籍居民)更进一步的共融,共同携手为建设新东莞努力,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东莞的发展建设是关系到东莞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让新老东莞人和谐共处、共谋发展、共享成果,才能为东莞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议成立‘新东莞人之家’。”九三学社在提案中写道。
工会负责为“新东莞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提案同时为“新东莞人之家”的操作方式提供了参考方案:考虑到“新东莞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建议“新东莞人之家”设在市及各镇总工会,具体工作由各级工会负责。各级工会把“新东莞人‘回家’”和维权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关注“新东莞人”想什么?需要什么?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举办专题论坛,印制“新东莞人‘回家’与权益保护问答”和《新东莞人幸福指南》等资料,向广大“新东莞人”免费发放,在工会网站和各主流媒体上开辟“新东莞人”专题节目、专栏或专版。各级工会成立专门的“新东莞人”服务中心,组织专门人员,开设专门热线,维“新东莞人”提供就业指导、子女入学、权益维护、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咨询,尽量最到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组织广大“新东莞人”加入工会,健全各级工会组织,把“新东莞人”纳入工会的视野和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