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其第一大贸易伙伴:通往双赢之路
"我们希望寻求一种更加公平的贸易,而不仅仅是自由贸易。"这是本报记者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从欧盟官员那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1月19日,欧盟对外关系委员费雷罗·瓦尔德纳访问北京时表示,和欧盟已经启动了"新伙伴合作协定"的实质性谈判,以替代双方在1985年达成的、只涉及经贸范围的。
中欧双方意在达成一个全面的,将覆盖贸易、环保、能源等二十多个方面。但毫无疑问,欧盟作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随着加入WTO后对欧出口的增加,欧盟方面对中欧双边经贸不平衡状况的担心越来越重——尽管欧盟在此期间也对的纺织品、皮鞋等的出口,施加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欧盟方面担心,在加入WTO的五年承诺期结束之后,是否会在对欧经贸方面采取进一步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措施。为此,欧盟向提议了一条"相互帮助,公平贸易"的出路。
贸易摩擦只占整体贸易小部分
"的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欧盟也在继续发展,无论规模还是能力都在扩大。所以,我们也需要改变双边关系的基础。"瓦尔德纳说。
外交部长李肇星也在会谈中提出,双方应共同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继续加强各级政治对话与磋商,增进政治互信;努力推动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积极扩大和深化中欧在经贸、科技、农业、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妥善处理双方存在的分歧。
去年10月24日,欧盟提出新的对华政策文件,曾被广泛解读为欧盟对华经济政策更趋强硬,甚至倾向于为解决中欧经贸不平衡等问题而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反映了欧盟内部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上升。
谈到这一问题,欧盟有关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欧盟市场对总体上是开放的,涉及贸易摩擦的只占整个贸易规模的很小一部分。
"方面认为欧盟的市场尚有很多没有向开放,但当对欧盟的出口平均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时,这种说法很难成立。"欧盟外事委员会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2000年到2005年,中欧贸易额翻了一番,达到2173亿美元,欧盟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2700多亿美元。
欧盟方面估计,2007年,中欧贸易逆差可能会在去年1090亿欧元的基础上继续上升,达到1300亿欧元的历史新高。欧盟认为,对欧洲巨大的贸易顺差有一部分是因为出口商品本身的竞争力比较高,有的则属于非纯粹经济因素。
欧盟外事委员会一位官员表示,欧洲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和行业应当在得到相同的待遇和机会。他说,以电信业为例,一些欧洲公司感到不解,为什么的电信公司能够在欧洲得到完全的市场准入,而欧洲电信公司要在运营就必须和中方设立合资企业。
欧洲委员会贸易总司的一位官员说,2006年11月底,在欧洲和美国所做的一份关于全球化的民意调查显示,在美国和法国都有超过一半的受调查者表示支持保护主义,其中有很多人所持的理由是认为双边贸易不公平。
市场经济地位报告将发布
有欧盟官员指出,在那些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国家,民众倾向于把的影响作为本国经济不振的理由,而当一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加快,这种担心就趋向于消失。
欧盟对华政策文件强调,"经济的强大符合欧洲利益"。同时,"欧洲不能一方面要求开放,另一方面却自己筑起高墙"。欧盟外长会议在去年12月11日通过的一项对华关系决议中也表示,不应采取种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应继续开放。
然而事实上,这方面的"高墙"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重新筑起。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在欧盟对华政策文件发布之后曾评价说,文件强调了的责任,要求进一步改善包括服务、货物、投资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对中方的诸多经贸关切却一笔带过。
这些关切主要因为欧盟不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以及是欧盟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对象国。去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决定以皮鞋对欧洲低价倾销为由,开始加征16.5%的反倾销关税。随后的12月28日,4家鞋商对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取消关税。企业在许多针对反倾销诉讼中处境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
当记者询问欧盟贸易委员会的一位官员,为何俄罗斯获得欧盟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而开放程度更高的反而无法获得时,这位官员解释说,因为俄罗斯达到了欧盟确定的几项承认标准,而且不能将市场经济地位的授予理解为反映一国经济全貌的一个"标签"。
1月19日,瓦尔德纳在北京透露,目前欧盟正在就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审核和评估,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发布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报告。
双赢道路还在寻找中
欧盟方面称,目前中欧贸易中只有1.4%受到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影响,不能将此因素过于夸大。欧盟官员认为,目前遭遇的反倾销压力源于经济结构性问题,即某些行业产能过剩。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去年11月访华期间,与商务部长薄熙来共同讨论建立非正式的工作小组,以预防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给双边经贸带来问题。
许多欧盟官员都持有一种观点,即中欧双方需要通过一些机制性、结构性的方式来加强经济协调。欧洲委员会贸易总司的官员强调说,不能将中欧各自具有的经济竞争力和优势,简单理解为低端和高端产品的差别。实际上在航天、卫星等领域,比大多数欧盟国家有优势。一些欧盟公司表示,他们在的合资方拥有同等水平的技术和能力。
目前的低端制造产品仍是出口贸易的主体,一个原因在于欧盟某些国家的进口商不断要求出口商提供更低廉的产品。欧盟官员建议,欧洲可以改变这种方式,从进口高端产品。同时,也不能仅仅在科技提高上依赖欧洲的技术转让,可以增强对劳动力的教育。
有欧盟官员认为,和欧洲走一条"双赢"的道路,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逐步开放市场。需要理解欧洲方面的想法和关切,欧洲方面也不应对提出过高要求。"这条出路我们还在寻找中。"欧洲委员会贸易总司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
- 上一篇:国际名牌鞋抽检近八成不合格
- 下一篇:时光昆明|一张皮鞋厂老照片背后的昆明时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