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零售排外”政策考验义乌商人
“现在还只是禁止外国公民在俄罗斯从事酒类和药品零售业务,到了4月1日限制就多了。”义乌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外贸科的周文斌日前表示。
前不久,俄罗斯出台政策:1月1日起禁止外籍公民从事酒精类饮料和药品零售业务,4月1日起禁止外籍公民从事除商店销售以外的零售贸易。
周文斌告诉记者,从他们掌握的情况看,许多义乌商人在俄罗斯主要从事小商品批发兼零售生意,做食品和药品批发零售的并不多。因此,这个规定目前还没有引发义乌商人大范围的波动。
现在,有不少在俄罗斯的义乌商人已经开始盘算着怎样应对这个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这个集装箱鞋帽服装原先可卖15万美元。”一位在俄罗斯从事鞋帽服装等批发的义乌人告诉记者,听到俄罗斯政府的禁令后,几天前他只能以原价出售,对方预付了1万美元的订金。但是,前天对方突然毁约,理由是大家已经知道2007年干不成了。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损失还算小的,还有很多温州老板在市场上有十几个集装箱的鞋帽服装,现在都烂在手里,损失更大。
另外一位义乌商人则开始打道回府。“几十万元的货,往回拉我又花了不少钱。”他告诉记者,即使这样,比其他商人也划算。他说,俄罗斯哈巴罗斯克等地批发市场发生不少代销商卷款逃跑事件。一些代销商听说2007年不许外国人搞零售,就把代销的商品低价处理,席卷了厂家的货款跑掉了。而自己做老板的只好忍痛把价格往下压,想尽快抛货套现。至于那些和厂家关系好的经销商,还可以与厂家商量把货物退回去。
事实上,俄罗斯人早就开始整顿零售业。目前,在俄罗斯远东的海参崴及新西伯利亚,已经开始清查零售业领域外国人的活动,涉及的华商较多。在人比较集中的地方,警察对华商的检查也越来越严格。
“其实,俄罗斯下这个禁令也不是不允许外国人在俄罗斯经商,而是为了整治日益猖獗的非法劳工问题,保护本国人的工作机会。”周文斌认为,义乌商人要想在俄罗斯站稳脚跟,就要练好内功,提升产品档次,力争做大做强。
随着俄罗斯对外国零售商清理整顿的深化,在俄罗斯的义乌商人将面临一次“大洗牌”。做小本生意、实力不强的企业和商人将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各种成本的增加而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而对那些企业实力强、应对能力强、能快速适应俄罗斯新政策的企业和商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机遇。
据了解,义乌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此前还发布预警,建议义乌赴俄经商人士要尽快寻找一个合适的场所作为公司的法定场所;聘请可靠的律师注册具有合法有效地址的正规跨国贸易公司,而且注册的经营方式是批发经营;还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用工指标;公司在俄的工作人员要拿到合法有效的身份,聘请专职会计,积极应对俄罗斯“零售排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