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十一五”人才规划 加强培养5类人才
2006-10-09 10:52:48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福建省人才素质不适应发展要求,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人才短缺。这是福建日前出台的《福建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中指出的问题。针对此现状,“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加大力度培养以上5类短缺人才,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规划》指出,“十五”期间,福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至2005年末,福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已初具规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8.3万人,院士1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引进各类人才8500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851人;实施海外引进项目860项,引进海外专家961人次。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推动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
面临形势
同时《规划》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福建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适应发展要求,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人才短缺;人才观念创新不够,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开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不协调。
总体目标
《规划》要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大力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
据悉,到2010年,全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2005年末的214万人增加到28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2005年末的143万人增加到190万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由2005年末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由1∶4.6∶8.4改善为1∶4.2∶7.4;新增高技能人才23万人,其中高级工20万人,技师、高级技师3万人;新增农村实用人才50万人。
具体举措
针对福建省人才发展中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人才短缺的现状,《规划》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
加快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
将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以学校为主、校企相结合、岗位培养专才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方式。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格局。
建设2-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30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双证书”制度,提高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质量。
创办技师学院,重点扶持20所技工学校。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在软件业、制造业、电子通信业、现代金融业、物流业等领域每年培养5万名企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
深入研究企业家成长规律,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企业家培训基地,实施500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高企业家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整合资源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吸引科技人才创办企业,大力培养造就技术型企业家。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实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111”工程,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151”工程。引进项目管理知识(PMP)等国际先进知识体系,为民营企业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国际化、外向型人才。
加大吸引和使用海内外人才力度
加大吸引和使用海内外人才力度,构筑各类人才创业集聚地。与中科院合作,建立科学院福建分院,共同承担国内、国际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实施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人才来闽工作服务计划,发挥侨乡优势和新华侨华人作用,利用闽商和华商网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集聚一支高素质的留学和海外人才队伍。
拓宽引智渠道,优化聘请外国专家和选派出国培训人才的结构,提高引智质量和效益。建立和完善外国专家库、引智项目库、引智成果库,推进福建国际人才市场和国际人才网建设,完善引智网上洽谈服务。
每年制定发布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消除人才引进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建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一站式”引进制度,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户籍、住房、医疗、社会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
此外,《规划》指出,还将通过加大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投入机制、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集聚环境、发挥进一步完善人才投入机制财政投入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人才事业等举措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规划》指出,“十五”期间,福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至2005年末,福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已初具规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8.3万人,院士1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引进各类人才8500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851人;实施海外引进项目860项,引进海外专家961人次。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推动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
面临形势
同时《规划》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福建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适应发展要求,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人才短缺;人才观念创新不够,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开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不协调。
总体目标
《规划》要求,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大力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
据悉,到2010年,全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2005年末的214万人增加到28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2005年末的143万人增加到190万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由2005年末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由1∶4.6∶8.4改善为1∶4.2∶7.4;新增高技能人才23万人,其中高级工20万人,技师、高级技师3万人;新增农村实用人才50万人。
具体举措
针对福建省人才发展中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人才短缺的现状,《规划》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
加快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
将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以学校为主、校企相结合、岗位培养专才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方式。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格局。
建设2-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30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双证书”制度,提高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质量。
创办技师学院,重点扶持20所技工学校。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在软件业、制造业、电子通信业、现代金融业、物流业等领域每年培养5万名企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
深入研究企业家成长规律,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企业家培训基地,实施500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高企业家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整合资源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吸引科技人才创办企业,大力培养造就技术型企业家。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实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111”工程,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151”工程。引进项目管理知识(PMP)等国际先进知识体系,为民营企业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国际化、外向型人才。
加大吸引和使用海内外人才力度
加大吸引和使用海内外人才力度,构筑各类人才创业集聚地。与中科院合作,建立科学院福建分院,共同承担国内、国际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实施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人才来闽工作服务计划,发挥侨乡优势和新华侨华人作用,利用闽商和华商网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集聚一支高素质的留学和海外人才队伍。
拓宽引智渠道,优化聘请外国专家和选派出国培训人才的结构,提高引智质量和效益。建立和完善外国专家库、引智项目库、引智成果库,推进福建国际人才市场和国际人才网建设,完善引智网上洽谈服务。
每年制定发布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消除人才引进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建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一站式”引进制度,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户籍、住房、医疗、社会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
此外,《规划》指出,还将通过加大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投入机制、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集聚环境、发挥进一步完善人才投入机制财政投入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人才事业等举措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