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退休 你准备好了吗?
2006-07-29 16:21:28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海子在诗中勾勒出了许多人憧憬的完美生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们常常一边忙碌着,一边想象着有朝一日退休到欧洲养老来安慰自己。也许只有真的猛士才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放弃已打下深厚基础的事业,手里擎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提前退休。他们是大城市迅速崛起的新贵--悠客一族,在他们的大多数同龄人还拼命三郎为孩子入托费而奋斗的时候,悠客们已经洒脱地找寻个人梦想去了。提前退休需要勇气与实力,当个真正的悠客需要多少钱,《新闻周刊》给出的报价是有车有房外加100万元存款。
听说丽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悠客阵营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周云辞去工作,背一架相机穿梭于丽江那些长长短短或宽或窄的弄堂之间,感受此处的人文风情--他要当"悠客"了。而结局是没做几天就打道回府。没办法,现实残酷,城里的房子按揭容不得梦想多持续几天。
而与周云相比,35岁的冯伟算是黄金级别的悠客。25岁创立广告公司,30岁挣了他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现在他已经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资产高达6000万。他一星期工作一天,其他时间都处于悠闲状态:开车去郊外喝茶,跟朋友聚会,或一大段时间呆在外地,公司他全交给高薪聘请的精英们打理。冯先生说起想做个悠客的起源,是因为看了一本杂志上关于"亚健康"的报道,他一做里面的自测题,发现自己的情况是如此的糟糕,于是一个月后,他做了悠客。他说"拥有工作是幸福的,比拥有工作更幸福的是主动放弃工作。当然这种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马云 阿里巴巴创办人、首席执行官
"退休"后,设想创建阿里巴巴学院,那将是一个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学会成长的地方。
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国人怎样在做生意;失败了去北大,教世界做生意。这是马云关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
没人真正了解马云,包括他自己。他上飞机前已经考虑好的想法,在天上颠簸几下之后就会改头换面。数年中,传媒和业界一直赋予这个人一种捉摸不定的色彩。而他也确实以不断刷新自己和别人头脑中固有的想法为己任,有时他甚至不得不佩服公司里的同事:"跟着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老板干事多不容易!"
当然,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几乎成了时代标语。其实没有谁是永远不变的,区别在于多数人习惯追随某种模式来改变,而少数人则创造这些模式。
王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
新东方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美友协理事,
理想中的退休年龄:50岁。
"退休就像刚结束一个热闹的party,灯熄灭了,夜晚就你一个人待在一个异常安静的地方,这种感觉很有落差。如果过不了这个心理平衡的关,就意味着你生命的终结。"
对于新东方,对于它的元老王强,世人已经了解太多:这个俞敏洪的老同学,北大英文专业,却博览群书,当年是艺术团团长;执教6年后留学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在美国著名的"贝尔传讯实验室"做了两年工程师,被老友俞敏洪劝动,加盟新东方学校工作至今。
看起来儒雅而健谈的王强,现在对于新东方的身份只是董事之一。对于管理与决策事务,他已经放手几年。他说自己在40岁时便经历了从高层退休,50岁时,也许就真正退出,读书治学,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对于王强来说,退休,从职位上退出,其实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假如我50岁退休,那肯定会是我以前一直向往而没有做到的事,真正开始过属于自我的生活。在书房里读读书,做做学问,对我本人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不退休,我还要为了事业拼打,这事业一半是个人梦想,另一半很可能承载了一些社会期待。"
假如现在我无家可归了,新东方也不给我一分钱了,我做包子去,起个名字叫'包子王',我都可能是带着微笑怀着梦想继续。"王强曾经历过太多转折,"转折对我来说,只意味着挑战,不具有恐怖性。"
陈葵 冠群金辰软件公司CEO,
"退休"后的梦想是去做传媒业和奢侈品。
陈葵预期的"提前退休"为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第一年彻底休息,之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充电,最后一年为重新上路"预热"。
陈葵,这位著名美女CEO的背景资料是:38岁,军人出身,历经DEC、COMPAQ、3COM等国际公司,1999年底出任冠群金辰总经理,带领公司完成了从防病毒厂商向全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成功转型,从最初的17人团队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规模,建立起成熟的团队和企业文化。 做到这一切,陈葵只用了4年多时间。
从助理销售、销售、部门经理、总经理,踏踏实实地一路攀升,一路绿灯, "16年没有一天处于无业状态的"陈葵也想"提前退休",她说她很向往这种方式,那是她的理想。
因为深信"我们是不甘寂寞、闲不下来的",陈葵认为时下精英阶层中流行的"提前退休"是"阶段性退休"。"我认为'中年退休'应该是一次Break,是一次中场休息,只是因为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现在无法预期,我们才称之为'退休'。"
"退休"后,陈葵会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兴趣。"我一直很喜欢设计方面的事情,大学选择的专业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个人想要生命完整,他的左右脑的发育应该是平衡的。所以,'退休'后我学的东西一定和拓展 '右脑'有关,比如服装设计,何况我那么喜欢漂亮衣服!我认为,在人生最好的阶段最大化地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丰富生活,这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里基·威廉斯 美国最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之一。
在美国评选的100名最优秀的运动员中,位居第22位。
2004年7月,突然宣布辞职。
2004年10月,提出复职申请。
里基盛年辞职,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匆匆收场,是闹剧还是悲剧,没人能够说清。对他来说,复职、工作是根不再美味的鸡肋;辞职,退休是块烫手的山芋。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里基为什么在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退休?他也许有很多自己的理由。他希望去旅游、读书,并且继续抽大麻,他也说他对原来的合同是不满意的,他认为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海豚队苛刻的管理让人窒息。
里基的队友一直认为他是个难以琢磨的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原则,媒体也冠之以"神秘之人"的称号。按照合同规定,里基原本可以在2006年以前得到373.5万美元,但随着他的退休,合同也不得不终止。这也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放弃高额财富了。1999年在圣队时,他就曾签下一个不同寻常的合同,合同答应给他超过1000万美元的分红,结果这场交易中他只要了个最小的零头,他说他希望能在别的方面得到动力。
罗伯特·T·清崎
47岁退休后所著《富爸爸,穷爸爸》在美国出版后,短短半年时间就创下了100万册的销售纪录。
他是《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47岁退休,写书告诉别人应该怎样挣钱,怎样及早退休。
罗伯特·T·清崎远没有他的著作有名。他的《富爸爸、穷爸爸》在几乎无人不晓,在美国《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也曾连续居于首位。 很多人正是从这本书里学会了"现金流"、"财务自由"等等全新的概念。2001年,清崎来到,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的采访。他说,金钱是一种不同的语言。对他而言,这三种金钱语言是:企业家语言、房地产语言,以及技术投资和基础投资的语言。
清崎用了10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最终到达了很多人梦想的自由国度。这个国度里,人不再依赖薪水过活,而是尽情地享受自己钟爱的生活。他征服金钱的方法是用别人的钱来致富。举例来说,如果你分期付款买了500套房子,又把它们租出去,每套房子每个月能为你赚来50美元的差价,那么你一年的收入就是30万美元。清崎就是这样做的,当时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号召房主协助政府的工作,并提供了优厚的补贴。清崎借此东风,很快就东山再起,并成功实现了自己提前退休的梦想。
"退休"是一个很庄严的字眼,有时候它甚至比"上大学"、"结婚"、"生孩子"、"离婚"的意义要严肃得多,它的第二层意思包括:老年、白发、健康状况退化、享受天伦之乐。退休是一道坎,是告别的前奏。
猛然间,我们已经开始进化到35岁时就要开始考虑退休问题。
35岁是什么概念?如果说40岁是迈入中年的指标,那么35~40岁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期,经济来源稳定,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资产。 他们一般有着这样一些特征: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惊人的发现能力,他们知道未来的财富会聚焦于什么样的行业;他们选择新的成长性的行业,努力成为新产业的精英,成为新技术、新潮流的启蒙人和权威发布人……
我们经常说"更高更快更强",在这个提速的时代,人也被这样提速了--也就是折旧的速度加快了。
新经济带来了新思维,在"新经济"的概念中,哪有40岁以上的人的位置?新经济需要的是新创意,滚动率无比高速的新创意。40岁以上的人要不就是赚够了钱,骑马钓鱼享受生活去了,要不就是流落他方,这中间没有中间路线。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在庭院和长廊里,摸着肚皮晒着太阳,把人生的好多终极问题给思考了,法国知识分子在咖啡馆里攥着一小杯咖啡,就把现代的好多问题给思考了,这大概都是闲人干出来的事业。DNA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后半辈子就是坐在大学里看着大西洋发呆,他没有退休,但他有资格歇着了。
人生就是一组选择题,不同的选题代表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同时也隐含着不同的人生得分。
听说丽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悠客阵营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周云辞去工作,背一架相机穿梭于丽江那些长长短短或宽或窄的弄堂之间,感受此处的人文风情--他要当"悠客"了。而结局是没做几天就打道回府。没办法,现实残酷,城里的房子按揭容不得梦想多持续几天。
而与周云相比,35岁的冯伟算是黄金级别的悠客。25岁创立广告公司,30岁挣了他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现在他已经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资产高达6000万。他一星期工作一天,其他时间都处于悠闲状态:开车去郊外喝茶,跟朋友聚会,或一大段时间呆在外地,公司他全交给高薪聘请的精英们打理。冯先生说起想做个悠客的起源,是因为看了一本杂志上关于"亚健康"的报道,他一做里面的自测题,发现自己的情况是如此的糟糕,于是一个月后,他做了悠客。他说"拥有工作是幸福的,比拥有工作更幸福的是主动放弃工作。当然这种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马云 阿里巴巴创办人、首席执行官
"退休"后,设想创建阿里巴巴学院,那将是一个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学会成长的地方。
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国人怎样在做生意;失败了去北大,教世界做生意。这是马云关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
没人真正了解马云,包括他自己。他上飞机前已经考虑好的想法,在天上颠簸几下之后就会改头换面。数年中,传媒和业界一直赋予这个人一种捉摸不定的色彩。而他也确实以不断刷新自己和别人头脑中固有的想法为己任,有时他甚至不得不佩服公司里的同事:"跟着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老板干事多不容易!"
当然,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几乎成了时代标语。其实没有谁是永远不变的,区别在于多数人习惯追随某种模式来改变,而少数人则创造这些模式。
王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
新东方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美友协理事,
理想中的退休年龄:50岁。
"退休就像刚结束一个热闹的party,灯熄灭了,夜晚就你一个人待在一个异常安静的地方,这种感觉很有落差。如果过不了这个心理平衡的关,就意味着你生命的终结。"
对于新东方,对于它的元老王强,世人已经了解太多:这个俞敏洪的老同学,北大英文专业,却博览群书,当年是艺术团团长;执教6年后留学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在美国著名的"贝尔传讯实验室"做了两年工程师,被老友俞敏洪劝动,加盟新东方学校工作至今。
看起来儒雅而健谈的王强,现在对于新东方的身份只是董事之一。对于管理与决策事务,他已经放手几年。他说自己在40岁时便经历了从高层退休,50岁时,也许就真正退出,读书治学,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对于王强来说,退休,从职位上退出,其实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假如我50岁退休,那肯定会是我以前一直向往而没有做到的事,真正开始过属于自我的生活。在书房里读读书,做做学问,对我本人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不退休,我还要为了事业拼打,这事业一半是个人梦想,另一半很可能承载了一些社会期待。"
假如现在我无家可归了,新东方也不给我一分钱了,我做包子去,起个名字叫'包子王',我都可能是带着微笑怀着梦想继续。"王强曾经历过太多转折,"转折对我来说,只意味着挑战,不具有恐怖性。"
陈葵 冠群金辰软件公司CEO,
"退休"后的梦想是去做传媒业和奢侈品。
陈葵预期的"提前退休"为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第一年彻底休息,之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充电,最后一年为重新上路"预热"。
陈葵,这位著名美女CEO的背景资料是:38岁,军人出身,历经DEC、COMPAQ、3COM等国际公司,1999年底出任冠群金辰总经理,带领公司完成了从防病毒厂商向全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成功转型,从最初的17人团队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规模,建立起成熟的团队和企业文化。 做到这一切,陈葵只用了4年多时间。
从助理销售、销售、部门经理、总经理,踏踏实实地一路攀升,一路绿灯, "16年没有一天处于无业状态的"陈葵也想"提前退休",她说她很向往这种方式,那是她的理想。
因为深信"我们是不甘寂寞、闲不下来的",陈葵认为时下精英阶层中流行的"提前退休"是"阶段性退休"。"我认为'中年退休'应该是一次Break,是一次中场休息,只是因为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现在无法预期,我们才称之为'退休'。"
"退休"后,陈葵会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兴趣。"我一直很喜欢设计方面的事情,大学选择的专业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个人想要生命完整,他的左右脑的发育应该是平衡的。所以,'退休'后我学的东西一定和拓展 '右脑'有关,比如服装设计,何况我那么喜欢漂亮衣服!我认为,在人生最好的阶段最大化地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丰富生活,这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里基·威廉斯 美国最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之一。
在美国评选的100名最优秀的运动员中,位居第22位。
2004年7月,突然宣布辞职。
2004年10月,提出复职申请。
里基盛年辞职,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匆匆收场,是闹剧还是悲剧,没人能够说清。对他来说,复职、工作是根不再美味的鸡肋;辞职,退休是块烫手的山芋。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里基为什么在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退休?他也许有很多自己的理由。他希望去旅游、读书,并且继续抽大麻,他也说他对原来的合同是不满意的,他认为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海豚队苛刻的管理让人窒息。
里基的队友一直认为他是个难以琢磨的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原则,媒体也冠之以"神秘之人"的称号。按照合同规定,里基原本可以在2006年以前得到373.5万美元,但随着他的退休,合同也不得不终止。这也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放弃高额财富了。1999年在圣队时,他就曾签下一个不同寻常的合同,合同答应给他超过1000万美元的分红,结果这场交易中他只要了个最小的零头,他说他希望能在别的方面得到动力。
罗伯特·T·清崎
47岁退休后所著《富爸爸,穷爸爸》在美国出版后,短短半年时间就创下了100万册的销售纪录。
他是《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47岁退休,写书告诉别人应该怎样挣钱,怎样及早退休。
罗伯特·T·清崎远没有他的著作有名。他的《富爸爸、穷爸爸》在几乎无人不晓,在美国《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也曾连续居于首位。 很多人正是从这本书里学会了"现金流"、"财务自由"等等全新的概念。2001年,清崎来到,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的采访。他说,金钱是一种不同的语言。对他而言,这三种金钱语言是:企业家语言、房地产语言,以及技术投资和基础投资的语言。
清崎用了10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最终到达了很多人梦想的自由国度。这个国度里,人不再依赖薪水过活,而是尽情地享受自己钟爱的生活。他征服金钱的方法是用别人的钱来致富。举例来说,如果你分期付款买了500套房子,又把它们租出去,每套房子每个月能为你赚来50美元的差价,那么你一年的收入就是30万美元。清崎就是这样做的,当时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号召房主协助政府的工作,并提供了优厚的补贴。清崎借此东风,很快就东山再起,并成功实现了自己提前退休的梦想。
"退休"是一个很庄严的字眼,有时候它甚至比"上大学"、"结婚"、"生孩子"、"离婚"的意义要严肃得多,它的第二层意思包括:老年、白发、健康状况退化、享受天伦之乐。退休是一道坎,是告别的前奏。
猛然间,我们已经开始进化到35岁时就要开始考虑退休问题。
35岁是什么概念?如果说40岁是迈入中年的指标,那么35~40岁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期,经济来源稳定,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资产。 他们一般有着这样一些特征: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惊人的发现能力,他们知道未来的财富会聚焦于什么样的行业;他们选择新的成长性的行业,努力成为新产业的精英,成为新技术、新潮流的启蒙人和权威发布人……
我们经常说"更高更快更强",在这个提速的时代,人也被这样提速了--也就是折旧的速度加快了。
新经济带来了新思维,在"新经济"的概念中,哪有40岁以上的人的位置?新经济需要的是新创意,滚动率无比高速的新创意。40岁以上的人要不就是赚够了钱,骑马钓鱼享受生活去了,要不就是流落他方,这中间没有中间路线。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在庭院和长廊里,摸着肚皮晒着太阳,把人生的好多终极问题给思考了,法国知识分子在咖啡馆里攥着一小杯咖啡,就把现代的好多问题给思考了,这大概都是闲人干出来的事业。DNA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后半辈子就是坐在大学里看着大西洋发呆,他没有退休,但他有资格歇着了。
人生就是一组选择题,不同的选题代表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同时也隐含着不同的人生得分。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