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一系列措施敞开大门集聚一流人才
2006-04-01 10:12:10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没有创新人才,构建创新型城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记者日前从市人事局获悉,近年来,本市通过打造领军人才队伍、集聚海外人才以及创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一系列工程,努力为创新人才的成长与成功营造了一方沃土。
优秀的领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从去年开始,上海加大力度打造领军人才梯队,首批已有100人入选了地方队。与之相配套,上海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激发领军人才的创新活力,如领军人才不仅可以不受编制和资历等条件限制而根据项目自主组建团队,在选题立项、人才配置、设备使用和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都将享有充分的支配权。在这些措施的“护航”下,领军人才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领头人,同时更是一个创新团队的核心人物。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亦学就是领军人才地方队的成员之一。除了确定中心的科研方向之外,他还通过委托国内高校培养研究生、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培训以及招聘海归等方式,在中心建设了一支创新人才队伍,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在他的带领下,该中心现已成为国家863生物信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而在这批领军人物中,70%来自海外。为了提升城市的创新实力,上海以重大创新项目和创新工程等为载体,以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为抓手,敞开大门集聚一流人才。2005年11月底,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提前九个月完成,成功集聚了10203名海外留学人才。通过集聚工程引进的人才绝大部分进入了上海紧缺急需的产业领域,在重大工程建设、自主创新、科技攻关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上海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和支持海外留学人员自主创业。针对海外留学人员工作创业初期启动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上海市人事局与市科委联合设立“浦江人才计划”,在3到5年里,每年出资4000万人民币,按照“雪中送炭”的思路,向近期回国的留学人员提供工作创业启动支持,2005年共资助了201个留学人员和创新团队。今年年初,市政府还发布了《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从创业资金资助、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多方面,为留学人员解忧,鼓励他们来沪创业。如今,海外人才已经成为上海自主创新企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培育出了睿星基因、微创医疗器械、大道计算机和展讯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留学人员团队的创新效应正在凸现。
与此同时,一系列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也正日益成为上海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从2004年开始,以项目为纽带,由市、区和博士后设站单位共建的7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陆续成立,发挥博士后在产学研结合点上的生力军作用,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基地采取招收博士后进站实施、在站博士后实施和高校博士后流动站教师实施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由基地、企业和合作高校自主选择,还可获得政府部门的各种经费资助。这种合作交流不仅帮助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克服了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博士后研究人员与生产实践脱节的困境,为本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优秀的领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从去年开始,上海加大力度打造领军人才梯队,首批已有100人入选了地方队。与之相配套,上海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激发领军人才的创新活力,如领军人才不仅可以不受编制和资历等条件限制而根据项目自主组建团队,在选题立项、人才配置、设备使用和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都将享有充分的支配权。在这些措施的“护航”下,领军人才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领头人,同时更是一个创新团队的核心人物。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亦学就是领军人才地方队的成员之一。除了确定中心的科研方向之外,他还通过委托国内高校培养研究生、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培训以及招聘海归等方式,在中心建设了一支创新人才队伍,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在他的带领下,该中心现已成为国家863生物信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而在这批领军人物中,70%来自海外。为了提升城市的创新实力,上海以重大创新项目和创新工程等为载体,以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为抓手,敞开大门集聚一流人才。2005年11月底,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提前九个月完成,成功集聚了10203名海外留学人才。通过集聚工程引进的人才绝大部分进入了上海紧缺急需的产业领域,在重大工程建设、自主创新、科技攻关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上海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和支持海外留学人员自主创业。针对海外留学人员工作创业初期启动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上海市人事局与市科委联合设立“浦江人才计划”,在3到5年里,每年出资4000万人民币,按照“雪中送炭”的思路,向近期回国的留学人员提供工作创业启动支持,2005年共资助了201个留学人员和创新团队。今年年初,市政府还发布了《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从创业资金资助、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多方面,为留学人员解忧,鼓励他们来沪创业。如今,海外人才已经成为上海自主创新企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培育出了睿星基因、微创医疗器械、大道计算机和展讯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留学人员团队的创新效应正在凸现。
与此同时,一系列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也正日益成为上海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从2004年开始,以项目为纽带,由市、区和博士后设站单位共建的7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陆续成立,发挥博士后在产学研结合点上的生力军作用,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基地采取招收博士后进站实施、在站博士后实施和高校博士后流动站教师实施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由基地、企业和合作高校自主选择,还可获得政府部门的各种经费资助。这种合作交流不仅帮助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克服了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博士后研究人员与生产实践脱节的困境,为本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南昌大中专毕业生培训有补贴
- 下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新人公开招聘薪酬兼顾公平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