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战"与贸易保护
据鲍威尔的说法,欧盟对和越南的制鞋业从2004年至2005年进行了9个多月的调查,掌握了两国政府在税收、财政支持或土地租赁等方面对皮鞋业提供优惠和便利、从而构成"倾销"的证据。鲍威尔证实,欧盟内部反倾销委员会将于3月9日讨论将对中、越两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如果措施得到欧盟委员会批准的话,将于4月7日开始实施。据布鲁塞尔有关方面传出来的消息,这一措施很有可能是对中、越进口皮鞋征收4%至20%的反倾销税。如果中、越方面在 6个月以后仍然未能对欧盟的指控做出答复,到时(即10月7日)这一反倾销税最高可达20%(而非意大利所要求的50 %)。但欧盟既不准备限制中、越皮鞋的进口量,也不准备重新对其设置配额。
目前中、越两国进入欧洲的皮鞋平均价格约为8.5欧元。征收20%的税,将使每双皮鞋的价格提高1.7欧元。从欧洲皮鞋平均价格来看,这一反倾销税对中、越皮鞋的竞争力将会形成何种程度的打击,目前似乎还很难做出一个结论。有的专家认为,欧洲的商家似乎能够将这一税收消化在整个商业运作过程之中。税后的中、越皮鞋在欧洲市场上的售价可能将达到35欧元一双,但仍然低于欧洲生产的皮鞋的平均价格。而中、越两国在欧洲皮鞋市场的占有率仅为8%,因此上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然而问题在于,这样做是违背自由贸易原则的,是故意对威胁到自己的行业进行无理打击的不良做法。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将一切问题的过错都推到他人头上的思维方式,将会使欧盟作茧自缚。欧洲一些传统的制鞋大国在2004年鞋配额到期并取消后,其制鞋业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到来自亚洲的皮鞋的冲击。他们不是设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却一味指责他人 "倾销"。欧洲人在支持进入世贸组织时,一只眼只看到的巨大市场。然而当的工业能力逐步提高,开始向欧洲出口商品时,欧洲又睁开另一只眼,声称看到的"经济威胁",于是使用种种手段来围堵商品。拒绝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是欧洲手里的两根最大的大棒。这次"皮鞋事件"就是一个用这两根大棒来对付自由贸易的非常典型的事例。
不过,已经不是任人随意对付的国家了。如果说曼德尔森建议的反制措施是"留有余地"的话,不仅因为其他一些从对华皮鞋贸易中获利的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和丹麦等国坚决反对对皮鞋征收反倾销税;而且欧洲也有一定的担心:如将此问题告上世贸组织的话,届时这场官司谁会是最后的赢家还很难说呢。

- 千百度CBANNER舒适预警:穿它会“上瘾”
- 千百度CBANNER「嘭」一点,更松弛
- 千百度CBANNER和浪姐@李晟,开启乘风假日
- 千百度CBANNER“懒”得时髦
- 千百度CBANNER重返18岁的夏天
- 千百度CBANNER七夕,为爱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