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鞋都晋江看东莞鞋业的品牌发展
一直以来,东莞主要都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型产业,因此,尽管全球的电脑显示器,知名品牌的运动鞋等绝大部分都是产自东莞,但很少人知道自己所使用的产品是“东莞制造”。笔者2月份曾在广州某知名商场看到一双价格不菲的名牌运动鞋,然而,笔者却在鞋底的商品信息看到有一项“产地:东莞”,当时真是大感意外,因为从来就没在东莞听说有这个品牌。
“麻涌香蕉、厚街腊味、大岭山烧鹅……”也许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些就是东莞品牌,但是这些品牌走得出去吗?“以纯服饰、步步高电子……”仅仅靠这些东莞品牌,又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挤出一席之地吗?
那么,如何打造“东莞品牌”,又如何把“东莞品牌”推广到国内外?或许,有着“小东莞”之称的福建晋江能给些启示。
这个像“东莞几年前镇街”的地方,有一组数字让人惊叹:晋江现有驰名商标79个,名牌产品24项,出口名牌产品2项,国家免检产品76项,区域品牌14项;5个品牌入选亚洲500强,10个商标入选最有价值商标500强,3个品牌入选行业标志性品牌;灵源万应茶入选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安尔乐、劲霸、安踏、灵源医药等4个品牌入围首批300家“全国重点保护品牌”……
而在这组数字的背后,就是我们嘴里吃的食品、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手里拿的雨伞、家里用的纸巾、建房装修的瓷砖……不经意间,人们的生活中就有了晋江产品。安乐、心相印、雅客、亲亲、盼盼、安踏、特步、德尔惠、361度、七匹狼、九牧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及其产品,全都产自晋江。
但晋江这些成绩都不是凭空得来,秘诀就是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之初,晋江人从家庭作坊、来料加工起步,生产“国产洋货”,进而发展为贴牌加工,完成了“蓄势待发”的积累阶段。在经历了10年做别人的品牌、自己只赚取加工费的“贴牌”路后,晋江进入了轰轰烈烈的“造牌”时期。此一阶段,政府的引导发挥了巨大作用。从确定“品牌立市”战略,到实施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晋江实现了又一次的跨越。“一招先,吃遍天”,当全国许多地方开始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晋江已在有效实施“品牌带动”和“资本带动”的“双翼计划”了。
晋江的发展之路,或许对东莞来说,不一定完全合适。但对于打造和推广“东莞品牌”,无疑是个良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