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湾鞋企深度“握手”十年打造国际品牌
金融海啸袭来,泉台鞋企联手抵御风险,寻找升级机遇。“泉州的鞋业知名品牌,结合台湾企业营销世界品牌的经验,未来10年在泉州一定可以打造出国际品牌。”台湾制鞋同业公会理事长林昭杰对泉台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泉台鞋企下一步如何加深合作,两地鞋业商会和同业公会都有所展望。
东岸西岸联手防御
主持人:台湾鞋企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林昭杰:如果要说这几年台湾的制鞋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看看大陆制鞋业今天的发展情况就知道了。目前,台湾制鞋业几乎97%都在大陆投资办厂。从最初的鞋材、成品鞋,到最先进的鞋机设备,都转移到大陆,在大陆生根发芽。几年来,大陆顺利地承接了台湾的制鞋产业,但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泉州的制鞋业不少是从台湾转移或承袭过来的,而台湾很多制鞋业的跨国投资经验、生产管理经验、研发经验,很值得泉州鞋企借鉴。一定的资本运作加上先进的科研突破,相信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泉州会产生一批真正的世界名牌。和台湾有所不同的是,正因为祖国大陆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十几亿的消费群体势必能帮助这些品牌很好地成长起来。
主持人:两位如何看未来10年鞋业的发展方向?
林昭杰:泉州制鞋业的产业链条相当完整和成熟,做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配套生产厂家在泉州都能很快找到。这种空间上的集中无疑能够降低外来投资者的生产成本。
我们同业公会也曾组织到印度、越南和一些东南亚国家考察,那里虽然有较为低廉的劳动力,但缺乏最重要的原料来源和完整的产业链,我们预计如果台商到那里发展,最多只有20年左右的发展空间,因此台湾投资者不可能选择到一个行业基础薄弱或者一片空白的地方去孤军奋战。
丁水波: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增长、劳动力成本攀升、贸易摩擦……这些都将挑战我们企业的实力,也是今后发展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而我的建议是,泉州的企业家,不妨将之看做是二次创业的机会,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等。泉州有着很多优秀的区域品牌,如果能和台湾的制鞋业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双方的受益将是全方位的。
你有技术我有品牌
主持人:泉台制鞋业目前的优势分别在哪里?
林昭杰:台湾鞋企有多年为世界品牌作OEM(定牌生产合作,俗称“代工”)的经验,在产品销售渠道形成了完善可靠的国际网络,台湾企业在营销世界品牌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同时,在企业管理上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先进模式。
在技术方面,台湾制鞋企业有一些比较完善的技术研发和共享平台。拿制鞋技术研发中心来说,该科研所建设了世界各种人群的脚形数据库,为制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技术平台;有研究鞋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也是具有公共性的鞋业技术平台,还研究鞋的黏结剂。
从前技术研发的经费要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现在把研发交给技术平台,企业只需交付20%的科研费用,就可以获得项目成果的专利权。这些技术基础平台和关键技术支持了台湾制鞋业成为优势产业。
丁水波:泉州制鞋业可以归结为三大特色五项经验。三大特色就是在企业战略上,以运动为理念,打造知名品牌,形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五项经验是,泉州鞋业在早期就有意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骨干企业创造出了自主品牌;在建设营销网络方面,品牌企业十分重视终端网络的建设;再加上企业“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将鞋业作为泉州支柱产业,在各方面予以了很大支持。这些都是泉州制鞋业能发展到今天积累下的宝贵经验。
决战人才生死终端
主持人:下一步,泉台鞋企合作的空间在什么方面?
丁水波:从前泉台鞋企交流主要集中在技术设备方面。引进台湾先进快速生产流水线,加强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用机器替代员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解决了用工难问题。特步公司就曾经从台湾引进了两条流水线。
此外,实践中我们发现,不仅要引进设备,引进他们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同样重要。台湾企业有在制鞋业从业多年的高级人才,熟悉和掌握世界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这些人才在本地及其他地方都很难招揽到,泉台企业的合作,有利于泉州企业寻觅到更多的鞋业优秀人才。
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台湾高新制鞋技术,引进高级人才和管理模式,这将是我们两地商会未来合作的重中之重。
林昭杰:许多国际品牌的制造工厂在,这说明具有制造世界品质产品的能力。我认为现在泉州鞋业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产品通路和打造国际品牌方面。
按照目前泉州鞋业龙头企业的运作情况,他们可以先把制造业交给专门的加工制造工厂做。台湾企业则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拿出营销世界品牌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国际销售渠道,配合泉州企业多年来打造的品牌,在未来10年里将泉州鞋业品牌推向世界。
泉台企业合作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从中低价位产品向世界名牌转变,提高售后服务;从研发创造向铺设终端网络着力。